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磊

作品数:23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胃癌
  • 3篇静脉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修补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离断
  • 2篇血管离断术
  • 2篇血浆
  • 2篇血浆ET-1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原发性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通路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牛磊
  • 5篇王春喜
  • 4篇夏绍友
  • 4篇蔡军
  • 3篇赵晓牧
  • 3篇张忠涛
  • 2篇王今
  • 2篇周静
  • 1篇宋清斌
  • 1篇梁发启
  • 1篇郗洪庆
  • 1篇顾瑛
  • 1篇韩丽娜
  • 1篇曾晶
  • 1篇彭正
  • 1篇金岚
  • 1篇陈凛
  • 1篇朱丽文
  • 1篇刘子蒙

传媒

  • 3篇放射免疫学杂...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性脾脏切除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复杂性脾脏切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86例复杂性脾脏切除病例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分析手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各种病理解剖特点、术中特殊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6例病人均获得临床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及胃、肠道穿孔等严重损伤;其中62例恢复顺利,24例(27.9%)术后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主要为肺部感染4例、左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2例、腹水6例以及脾静脉血栓性静脉炎6例、左膈下脓肿、胰尾部血管出血、胰漏、肺栓塞各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规范的手术操作,脾周粘连的合理有效分离及脾蒂的微出血离断,是确保复杂性脾切除安全的关键。
王春喜夏绍友牛磊朱丽文刘子蒙梁发启
关键词:脾切除巨脾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激光微创治疗术后血浆ET-1、NO水平的变化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 lin-1,ET-1)、一氧化氮(n itricoxide,NO)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轻重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495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和495例同期同龄同性别健康查体者,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制备相关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G riss方法测定血浆ET-1、NO,利用密度梯度法测定血液循环血管内皮细胞计数(c ircu lating endothe lial ce llscounting,CEC)同时测定手术后临床治愈时血浆CEC、ET-1、NO水平。结果:495例病人血浆ET-1水平和血中CE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NO水平则低于正常人水平,且以重症患者最明显。术后2周均达到临床治愈时,其血浆ET-1水平和血中CEC水平明显降低,而NO水平则明显升高,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检测血液中CEC、ET-1和NO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轻重,了解疾病进程,动态观察血液中CEC、ET-1和NO水平有助于了解临床治疗效果。
王春喜牛磊顾瑛韩丽娜曾晶周静
关键词: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内皮素-1一氧化氮
门脉高压症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血浆ET-1、NO水平的变化
2011年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 itric oxide,NO)水平,探讨ET-1、NO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G riss方法,对治疗前的9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血浆ET-1、NO测定;并对66例接受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者,于手术后1d及3周进行血浆ET-1、NO测定。结果:92例患者血浆ET-1、NO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Ch ild分期呈正相关;66例接受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者,术后血浆ET-1、NO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于术后3周接近正常水平。结论:检测血浆ET-1、NO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轻重、了解手术治疗效果,临床意义较大。
王春喜牛磊夏绍友彭正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内皮素-1一氧化氮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1年收治的48例PHP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8例PHPT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表现多样化。术前联合B超、CT及甲状旁腺核素扫描,定位诊断准确。手术方式以直接单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为主,占83.3%,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7.9%。术后随访5个月-10年,除2例严重骨畸形、1例甲状旁腺癌骨转移改善不明显外,其余相关症状及体征均不同程度缓解,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或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唯一有效方法,80%以上患者经术前影像学定位后行单侧甲状旁腺直接切除可达到治愈效果.配合术者清晰的解剖、术中规范化操作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对于部分解剖变异、定位不清或考虑癌变者仍需大范围探查。
牛磊王春喜夏绍友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处理原发性
门静脉高压症磁共振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新术式系列研究
1、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磁共振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3D CE-MRA),显示门静脉系统的形态改变、侧支血管血流流向、及其与周边脏器的空间解剖学关系。研究3D CE-MRA对于门静脉高压状态下的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侧支...
牛磊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巨大脾脏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体内W型悬吊肝左叶在腹腔镜胃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体内w型悬吊肝左叶在腹腔镜胃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行腹腔镜胃相关手术的6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手术录像,观察悬吊所用时间及有无相关肝脏副损伤情况(如肝脏撕裂、出血、肝包膜血肿、术后肝功能异常、胆瘘)。结果68例腹腔镜胃相关手术患者中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17例,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7例,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25例,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19例。患者平均年龄63.3岁(30~86岁),平均体重指数24.8 kg/m^(2)(18.6~41.7kg/m^(2))。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体内肝左叶W型悬吊,用时仅(3.0±1.3)min,术中没有借助特殊器械。通过手术录像观察发现有8例出现壁腹膜穿刺点出血,经电勾完成止血;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发现有肝脏副损伤发生。结论在腹腔镜胃相关手术中采用体内W型悬吊肝左叶,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肝悬吊法。
刘烺飚牛磊赵晓牧蔡军张忠涛
关键词:腹腔镜胃切除术
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的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67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d、3d、5d、7d、14d取空腹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FT3、FT4、T3、T4、rT3及TSH水平,同时分析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与临床病理分型、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该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FT3、FT4、T3、T4血症和高rT3血症,且以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最明显。这种现象均于术后7d恢复正常。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围手术期动态观察FT3、FT4、T3、T4、rT3血液激素水平,有助于病情轻重的判断、临床病理的初步分型,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牛磊周静
关键词:阑尾炎甲状腺激素老年患者
体内W型悬吊肝左叶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体内W型悬吊肝左叶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普外分中心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13例患者病例资料及手术录像。观察悬吊所用时间及有无悬吊相关并发症(如肝脏撕裂、出血、肝包膜血肿、术后肝功能异常、胆漏)。结果13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中裂孔缝合修补后均采用补片加强固定。行Dor胃底折叠术7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1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3例,仅行单纯裂孔修补2例。所有行食管裂孔疝相关手术的患者均顺利完成肝左叶W型悬吊,用时(3.00±1.25)min,术中未借助特殊器械和药物。通过观察手术录像发现有2例出现壁腹膜穿刺点出血,经电钩止血后无明显再出,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发现有悬吊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采用体内W型悬吊肝左叶,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肝悬吊法。
刘烺飚牛磊蔡军
关键词:腹腔镜食管裂孔疝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预防回肠造口与吻合口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研究保护性回肠造口是否可以降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病率及相关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1年5月-2020年8月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108例实施保护性回肠造口(试验组)63例,未实施保护性回肠造口(对照组)45例。主要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病率,同时分析吻合口漏相关因素,统计永久造口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吻合口漏的总发病率分别为9.52%(6/63)和6.66%(3/45)(P=0.59),其中试验组发生A级吻合口漏2例,对照组无A级吻合口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比0,P=0.77);试验组发生B级吻合口漏4例,对照组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67%比66.67%,P=0.45);试验组无C级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C级吻合口漏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3.33%,P=0.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实施保护性造口与否同吻合口漏的发生无关(P=0.26),肿瘤距肛缘距离关系吻合口漏的发生(P=0.01)。试验组术后永久造口率为9/63(16.67%)。结论保护性回肠造口在降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病率方面并无显著优势,并有可能导致永久造口。
赵晓牧牛磊王今张忠涛
关键词:直肠肿瘤造口术
肝肾脏器移植术后腹股沟疝的2种手术方式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比较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式)对肝肾脏器移植术后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肾脏器移植术后腹股沟疝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中14例采用TAPP的患者设为试验1组,同时期无脏器移植手术史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1组;另外,3例采用Lichtenstein式的患者设为试验2组,同时期无脏器移植手术史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2组。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不同脏器移植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 试验1组的手术时间为(50.17±14.52) min,对照1组为(33.77±10.1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的手术时间为(41.87±12.55) min,对照2组为(27.14±10.64) min,出血量分别为(10.78±7.56) mL和(5.40±1.5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手术出血量和出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肾移植合并输尿管移植术后腹股沟疝患者,Lichtenstein式较为安全。
牛磊刘烺飚武亚东蔡军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肝移植肾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