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军
- 作品数:31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小腿慢性溃疡73例被引量:1
- 2012年
-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小腿慢性溃疡7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杨旭江山王世军黄小宾王志坚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溃疡保守疗法
- 七叶一枝花酊联合蛇伤熏洗方治疗蛇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七叶一枝花酊联合蛇伤熏洗剂对蛇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毒蛇咬伤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七叶一枝花酊组(对照组1)、蛇伤熏洗方组(对照组2)、七叶一枝花酊联合蛇伤熏洗方(治疗组)各30例。空白组给予常规的蛇伤治疗方案,七叶一枝花酊组(对照组1)在空白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一枝花酊剂外涂肢体肿胀处,蛇伤熏洗方组(对照组2)在空白组治疗基础上,于咬伤后72h开始使用中药蛇伤熏洗剂熏蒸及肢体浸泡,七叶一枝花酊联合蛇伤熏洗方组(治疗组)在空白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一枝花酊剂外涂肢体肿胀处,并于咬伤后72h开始使用中药蛇伤熏洗剂熏蒸及肢体浸泡,观察4组患者蛇伤治疗前、治疗后第3、治疗后第7天的肢体肿胀程度、5羟色胺、组胺的变化及肿胀消退时间、疗程等指标变化。
- 王世军杨旭黄小宾江山施婉玲李文豪
- 关键词:毒蛇咬伤肢体肿胀
- 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90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局部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贝复新)治疗局部创面,并分别于治疗2、 4、 6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91%,两组对比,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45%,两组对比,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可有效促进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创面愈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欣欣陈福伟王世军杨旭
-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脉管Ⅱ号胶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白介素-1、白介素-10及患肢趾端肤温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脉管Ⅱ号胶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及患肢趾端肤温(TTS)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脉管Ⅱ号胶囊口服,疗程为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IL-1、IL-10及测量患肢趾端肤温(TTS)。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IL-1/IL-10降低(P<0.05),TTS升高显著(P<0.05)。结论脉管Ⅱ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
- 王世军李文豪黄小宾杨旭褚克丹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IL-1TTS
- 2013-2020年福州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3—2020年福州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2156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致伤部位、致伤月份、地域以及咬伤蛇种等资料,分析福州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156例毒蛇咬伤患者中男性1403例、女性753例(男∶女=1.86∶1),且男女患者均以51~60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61~70岁年龄段发生率次之;毒蛇咬伤部位以四肢为主,其中左上肢占19.39%,左下肢占27.04%,右上肢占24.35%,右下肢占27.64%,双上肢占0.28%,双下肢占0.51%;咬伤月份分布于全年各月份,以6~10月高发,占78.38%;毒蛇咬伤患者地域分布中福州市占65.31%,以闽侯县(16.33%)、福清市(9.37%)、永泰县(7.00%)多发,福州周边地区占34.69%,以宁德市(21.47%)多发;咬伤毒蛇种类以竹叶青蛇最多,占32.98%,原矛头蝮、不明毒蛇、眼镜蛇次之,分别占26.81%、18.37%、15.07%,且均以宁德市、闽侯县分布最为广泛。结论福州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患者以宁德市及闽侯县中老年男性居多,咬伤部位多为四肢,且以夏秋季高发,咬伤毒蛇种类以竹叶青蛇、原矛头蝮、眼镜蛇为主。
- 史超苏秋香施婉玲王世军
- 关键词:毒蛇蛇咬伤流行病学
- 脉管Ⅱ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脉管Ⅱ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空白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西洛他唑,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脉管Ⅱ号胶囊。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应用血管分析工作站进行脉搏体积容积描记(PvR),记录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并通过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指标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的ABI及症状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4 d后,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的ABI及症状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ABI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脉管Ⅱ号胶囊在提高患者ABI,改善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酸胀、麻木等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但与西洛他唑相比,两者在上述方面无明显差异。
- 张美吉张勇王世军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西洛他唑疗效
- 脉管Ⅱ号胶囊对大鼠后肢缺血后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21年
- 目的:探索脉管Ⅱ号胶囊对大鼠肢体缺血症的影响,为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6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0.2025 g·kg~(-1)复方丹参)、低剂量脉管Ⅱ号胶囊组(30 mg·kg~(-1))和高剂量脉管Ⅱ号胶囊组(90 mg·kg~(-1)),每组10只。采用结扎股动静脉近端、远端及其主要分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后肢肌肉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肌肉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和CD31阳性表达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肌肉组织中Ang-1和Tie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手术侧后肢皮肤温度偏低,皮肤颜色呈现暗红色,后肢体出现紫绀和趾甲脱落等现象。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后肢肌肉细胞肿胀明显,出现横纹消失以及肌束膜内肌原纤维萎缩的现象;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低和高剂量脉管Ⅱ号胶囊组上述情况有所缓解。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肌肉组织中Ang-1和Tie2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脉管Ⅱ号组大鼠肌肉组织中Ang-1和Tie2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脉管Ⅱ号胶囊组大鼠后肢皮肤温度差明显减小(P<0.05),大鼠肌肉组织中Ang-1和Tie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脉管Ⅱ号胶囊可促进大鼠肢体缺血后血管的再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ng-1/Tie2通路有关。
- 王世军杨尾莲陈福伟张美吉杨旭
- 关键词:肢体缺血血管生成素1血管新生
- 中药蛇伤熏洗剂治疗蛇伤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药蛇伤熏洗剂对蛇伤肢体肿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毒蛇咬伤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蛇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咬伤后72h开始使用中药蛇伤熏洗剂熏蒸及肢体浸泡,并观察两组患者咬伤后3天及6天的肢体肿胀程度、5-羟色胺的变化及肿胀消退时间、疗程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天后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蛇伤熏洗剂对蛇伤肢体肿胀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肿胀消退时间、降低5-羟色胺水平。
- 施婉玲黄小宾王世军
- 关键词:毒蛇咬伤肢体肿胀
- 郑则敏教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临证经验
- 2022年
- 文章介绍郑则敏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郑则敏教授针对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毒热炽盛、热盛伤阴、瘀血阻滞的病机,协调整体气血,因地制宜,突出整体辨证,气血热毒瘀同调,肝脾肾阴阳共治,创制的自拟方丹参芍八味汤,临床疗效肯定,可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 余沁瑶陈涛王世军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名医经验
- 基于miR-155/TLR4/MyD88信号通路探讨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的抗炎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miR-155/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另两组注射7.5 mg/kg竹叶青蛇毒液6 h后,模型组灌胃348 mg/(kg·d)生理盐水,蛇伤胶囊组灌胃348 mg/(kg·d)蛇伤胶囊,均连续灌胃1周。观察实验兔的一般行为学,qRT-PCR检测外周血中miR-155a-5p、TLR4和MyD88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精神和食欲变差,排便稀软带血,伤口溃烂,miR-155-5p、TLR4 mRNA、MyD88 mRNA、IL-6和TNF-α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IFN-γ和IL-4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蛇伤胶囊组较模型组情况明显好转,miR-155a-5p、TLR4 mRNA、MyD88 mRNA、IL-6和TNF-α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IFN-γ和IL-4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蛇伤胶囊抑制竹叶青蛇伤造成的炎症反应,维持Th1/Th2细胞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R-155/TLR4/MyD88轴的表达有关。
- 王世军沈芳华张美吉詹雪晶王友前蔡佳清林奕丽
- 关键词: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