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冰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生物力学
  • 3篇骨钉
  • 2篇内固定
  • 1篇垫片
  • 1篇腰骶
  • 1篇腰骶部
  • 1篇引流
  • 1篇硬组织
  • 1篇硬组织植入物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生物力学分析
  • 1篇失稳
  • 1篇疲劳载荷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骶部
  • 1篇骶髂
  • 1篇骶髂关节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5篇王丽冰
  • 5篇于滨生
  • 3篇黄阳亮
  • 2篇潘鹤海
  • 2篇曾丽雯
  • 1篇张旭华
  • 1篇郑召民
  • 1篇李泽民
  • 1篇韩国伟
  • 1篇周治宇
  • 1篇梁春祥
  • 1篇谢超凡
  • 1篇魏富鑫
  • 1篇许银峰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髂骨钉垫片对腰-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
2013年
目的评价一种自主设计的髂骨钉垫片对腰-髂固定结构疲劳载荷前、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自愿捐献的12具成人防腐尸体腰椎-骨盆标本,根据是否使用髂骨钉垫片随机分成A组(使用垫片)和B组(不使用垫片),每组6具。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后,行双侧L3、L4、L5椎弓根钉和髂骨钉固定,并且切除L5、S1双侧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制作椎间失稳模型。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向标本施加0~600 N轴向压缩和—7~7 N.m轴向扭转载荷,测试固定结构初始压缩及扭转刚度。然后给标本施加2万次40~400 N循环压力载荷,重复刚度测试。最后,对所有螺钉进行轴向拔出测试,记录最大拔出力。植钉及加载过程中行大体及影像学观察。结果 A、B组BMD值分别为(1.15±0.13)g/cm2和(1.12±0.11)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8,P=0.678)。所有螺钉植入位置良好,加载过程中无钉棒松动及断裂。疲劳载荷后X线片示A、B组分别有1具(16.7%)和3具(50.0%)标本髂骨钉周围出现"骨透亮带"。A、B组疲劳载荷后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均低于疲劳载荷前(P<0.05)。疲劳载荷前,A、B组间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载荷后A组压缩刚度显著高于B组(t=2.664,P=0.024),而两组扭转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90)。A、B组L3、L4、L5椎弓根钉的最大拔出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髂骨钉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B组(t=3.398,P=0.007)。组内比较:A、B组L3椎弓根钉的最大拔出力均显著低于L4、L5椎弓根钉(P<0.05)。A组髂骨钉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节段椎弓根钉(P<0.05);而B组髂骨钉拔出力显著低于L4、L5椎弓根钉(P<0.05)。结论在腰-髂重建中,髂骨钉垫片可以预防髂骨钉松动,有效保持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王丽冰潘鹤海于滨生谢超凡许银峰郑召民
关键词:内固定生物力学
后凸成形和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对骶骨钉松动的生物力学作用(英文)
2011年
背景: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目的:评价松动的骶骨钉经后凸成形和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后的固定强度。方法:纳入9具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新鲜尸体标本。在同一骶骨标本上,分别测试单皮质和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后,分别建立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与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尾部施加2 000次周期性压力载荷后,进行螺钉最大拔出力测试。结果与结论:9个标本的骨密度均值为0.71 g/cm2(0.61~0.77 g/cm2)。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单皮质、双皮质、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骶骨钉的平均最大拔出力分别为203,325,437及565 N。双皮质骶骨钉的拔出力显著高于单皮质钉(P<0.05);但此2固定均显著低于骨水泥强化组(P<0.05)。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组的拔出力显著高于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组(P<0.05)。此外,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与骨密度值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果证实,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技术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均可做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的补救手段,但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获得更为坚强的锚定。
周冬长王丽冰曾丽雯黄阳亮于滨生
关键词:骨水泥内固定失败硬组织植入物
髂骨垫片对髂骨螺钉疲劳载荷后下沉位移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评价自主设计的髂骨垫片对髂骨螺钉疲劳载荷后下沉位移的影响。方法:6具成人新鲜尸体腰椎-骨盆标本用于实验。经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L1L4平均骨密度后,随机将髂骨垫片放置在一侧髂骨进钉点处(A组),另一侧无垫片作为对照(B组)。将直径7.5mm、长度70mm的髂骨螺钉分别置入左右侧髂骨,在MTS材料实验机上,向螺钉尾部施加100400N垂直循环载荷20000次,记录每5000次载荷后两侧髂骨螺钉的下沉位移并比较。结果:6具标本的腰椎骨密度为0.781.06g/cm2,平均0.89±0.06g/cm2。所有螺钉顺利承受20000次的垂直载荷。在第5000、10000、15000和20000次轴向压缩载荷点上,A组髂骨螺钉的下沉位移分别为0.28mm、0.36mm、0.48mm和0.66mm;B组髂骨螺钉的下沉位移分别为0.34mm、0.69mm、0.88mm和1.07mm。在第5000次载荷点上,A组和B组螺钉下沉位移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第10000、15000和20000次载荷点上,A组与B组螺钉下沉位移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0000次载荷后X线片发现A组无螺钉松动,B组5枚螺钉松动。结论:髂骨垫片可有效减少髂骨螺钉疲劳载荷后的下沉位移,防止髂骨螺钉松动。
于滨生曾丽雯李泽民周治宇王丽冰
关键词:髂骨螺钉生物力学
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硬脊膜假性囊肿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对硬脊膜假性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3265例手术后出现症状性硬脊膜假性囊肿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8~69岁,平均57.3岁,均为后路手术。其中胸椎4例,腰骶椎8例。发病时间2个月~3年,平均1.5年。随机将全部病例分为2组,A组7例行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术;B组5例采取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联合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术。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7例病人手术后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6~10d(平均7.5d),术后1例脑脊液自切口渗出,并发感染,控制感染后,联合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而治愈,2例术后出现囊肿复发,行二次手术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联合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而治愈,其余4例未见相关并发症,Ⅰ期愈合;B组5例病人手术后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5d(平均为4.5d),蛛网膜下腔引流导管留置时间为5~7d(平均5.5d)本组所有患者均未见脑脊液从伤口流出,无任何追加治疗,无逆行性感染。拔管后,对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内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5年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直接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联合经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以缩短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且可避免复发及切口感染。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予以推广。
周冬长黄阳亮王丽冰于滨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引流
L5/S1和骶髂关节对腰-髂固定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L5/S1和骶髂关节对腰-髂固定稳定性的影响,为腰-髂稳定性理想重建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7具成年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先行L3~L5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将此结构定义为腰-髂部稳定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测试后,在同一标本上实施连续性操作如下:使用髂骨钉的L3-髂骨固定(A组)、L5/S1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B组)、L5/S1椎间盘切除(C组)、左侧骶髂关节切除(D组)。在MTS材料实验机上,给标本头侧分别施加600N轴向压缩和7Nm轴向扭转载荷,计算并比较各组结构压缩和扭转刚度。结果:初始状态组的压缩刚度值为(332±103)N/mm,A^D组腰-髂固定结构的压缩刚度分别为初始状态组的(122±15.5)%、(118.3±10.5)%、(81.1±7.7)%和(59.2±8.6)%。A和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压缩刚度均显著高于初始状态组(P<0.05);C组和D组的压缩刚度均显著低于A、B组及初始状态组(P<0.05),C组和D组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初始状态组的扭转刚度值为(2.47±0.88)Nm/deg,A^D组固定结构的扭转刚度分别为初始状态组的(128±14.3)%、(120±12.6)%、(78.4±13.2)%和(62.9±11.3)%,A组和B组获得同等的扭转刚度(P>0.05),而且此两组的扭转刚度均显著高于初始状态、C组和D组(P<0.05),C、D组和初始状态三组彼此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L5/S1椎间盘切除和单侧骶髂关节切除均显著降低腰-髂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在腰-髂稳定性重建中,获得脊柱前方支撑和恢复骨盆环完整性是提高腰-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关键。
潘鹤海王丽冰于滨生魏富鑫黄阳亮梁春祥韩国伟张旭华
关键词:生物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