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亮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血小板
  • 3篇血液学
  • 3篇血液学改变
  • 3篇贫血
  • 3篇类风湿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关节炎
  • 3篇风湿
  • 3篇风湿关节炎
  • 2篇胆管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增多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细胞减少
  • 2篇粒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机构

  • 7篇天津市第四中...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公安医...
  • 1篇山西白求恩医...

作者

  • 12篇王亮
  • 5篇司玉玲
  • 3篇王英娟
  • 3篇李世俊
  • 3篇卓光生
  • 2篇金星
  • 2篇李妍
  • 2篇綦振家
  • 1篇许琳
  • 1篇许琳
  • 1篇欧荣文
  • 1篇庞华
  • 1篇石铮
  • 1篇陈有挺
  • 1篇彭晓辉
  • 1篇孙洋
  • 1篇古欣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一项回顾性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术后感染病人病原学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结果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18.52%,术后感染病人临床送检标本共培养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72.5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3株(20.97%),真菌4株(6.45%)。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为:术前合并糖尿病、肝内胆管结石、黄疸、胆道感染,手术合并肝切除、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中输血、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留置导尿管时间长,术后胆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出现胆漏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肝门部胆管病人术前胆红素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出现胆漏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
连伟王亮欧荣文丁法典石铮陈有挺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医院感染
类风湿关节炎血液学改变与炎症指标间的关系
为了统计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时血液学改变及反映疾病活动的炎症指标的变化,并探讨这些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120例 RA 疾病活动期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的血液学改变情况,并对血小板、纤...
卓光生王亮
文献传递
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2例I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73.69±31.25)ml,少于对照组的(214.38±35.20)ml,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为(5.01±0.85)cm,手术时间为(126.46±30.08)min,住院时间为(7.83±2.15)d,均短于对照组的(10.94±2.13)cm、(148.97±28.41)min、(11.58±2.91)d,观察组的术后皮质醇(Cor)为(254.38±26.79)nmol/L,肾上腺素(E)为(138.44±18.24)ng/ml,血糖(Glu)为(5.74±0.6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04.19±28.53)nmol/L、(151.97±23.07)ng/ml、(6.89±0.7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S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创伤小且结石清除率高,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治疗IHS安全有效的术式。
王亮金星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结石清除率
BSP和NTx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及其他脏器转移时血清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NTx)的水平变化。方法收集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恶性肿瘤患者49例,其中无转移组(CO组)17例,其他脏器转移组(CM组)15例,骨转移组(CB组)17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BSP、NTx血清水平。结果1)CB组BSP水平明显高于CO及CM组[分别为(4305.45±964.83)pg/mL、(3302.50±748.67)pg/mL、(3326.34±920.94)pg/mL],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7)。2)CB组NTx水平明显高于CO及CM组[分别为(58.66±14.33)ng/mL、(39.24±12.62)ng/mL、(47.71±15.49)ng/mL],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47)。3)CO与CM组之间BSP及NTx水平近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63、0.099)。结论血清BSP及NTX水平测定可以作为临床早期监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特异性指标,试验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临床上广泛开展。
冯青青张少丽王亮司玉玲
关键词:骨唾液酸蛋白骨转移癌特异性指标
伴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贫血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伴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贫血(M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8例伴全血细胞减少的MA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34例单纯贫血者比较。观察28例伴全血细胞减少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期间网织红细胞比率(Ret)、中性粒细胞(NEUT)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结果与单纯贫血比较,伴全血细胞减少的MA患者Hb水平更低,病程及住院时间更长(P均<0.05)。伴全血细胞减少者治疗5 d时Ret升高达峰值,9 d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治疗前。NEUT及PLT恢复时间分别为(9.27±2.00)d、(7.82±1.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全血细胞减少的MA病情相对更重;Hb为评价MA病情的主要指标,治疗期间NEUT与PLT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王亮司玉玲王英娟綦振家李妍李世俊
关键词:巨幼细胞贫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12-LOX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临床意义及黄芩素对其表达影响
2020年
目的 12-脂氧合酶(12-lipoxygenase,12-LOX)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关键酶,近年来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探讨12-LO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12-LOX抑制剂黄芩素(baicalein,BAI)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6-01-2017-06-01天津市公安医院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80例。收集癌组织(肠癌组)和配对正常组织标本距离边缘5cm(正常组),另选同期60例腺瘤组织标本(腺瘤组),分析12-LOX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检测黄芩素对HT-29细胞中12-LOX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LOX表达率正常组为13.75%(11/80)、腺瘤组为28.33%(17/60)、肠癌组为85.00%(68/80),12-LOX表达在肠癌组与腺瘤组(χ2=46.158,P<0.05)、肠癌组与正常组(χ2=81.238,P<0.05)、腺瘤组与正常组(χ2=4.557,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LOX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χ2=15.703,P<0.001),Dukes分期(χ2=7.816,P=0.009)有关联。HT-29细胞中12-LOX mRNA相对表达量干预36h20μmol/L黄芩素组为0.692 7±0.091 7,40μmol/L组为0.680 0±0.056 4,80μmol/L组为0.480 3±0.072 0,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81 1±0.149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4h80μmol/L黄芩素组为0.699 3±0.047 5,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21 5±0.092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主效应药物、时间以及药物×时间对HT-29细胞12-LOX mRNA的表达均有影响(F药物=8.450,F时间=29.461,F药物×时间=4.110,均P<0.05),其中时间的影响更明显。两两多重比较中,主效应时间的各作用时间对HT-29细胞12-LOX mRNA的表达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效应药物的80μmol/L黄芩素组与其他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2-LOX在结直肠癌�
许琳王亮彭晓辉孙洋
关键词:结直肠癌脂氧合酶黄芩素免疫组织化学HT-29细胞
腹腔镜与开放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疗效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并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壶腹周围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应用腹腔镜手术设作观察组,34例应用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作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手术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输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2%低于对照组62.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壶腹周围癌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及早进食,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手术安全性较高。
王亮金星
关键词:腹腔镜壶腹周围癌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血液学改变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6年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液系统的损害很常见。慢性病贫血较多见,归其原因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THF-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抑制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贫血的钝性反应,特别是IL-6等造成铁的利用障碍有关;中性粒细胞减少在Felty′s综合征(FS)最为常见,研究表明与自身免疫失常有关;另外,血小板增多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常见,尤其在疾病处于活动时,经大量研究表明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液学改变机制的认识亦将趋于完善。
王亮卓光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病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
高海拔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凝血酶原时间与低海拔地区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过程中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了解NHL与PT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高海拔地区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平均海拔2261 m)及低海拔地区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平均海拔1.3 m)各68例NHL患者,分别与20例高海拔地区和20例低海拔地区健康体检者比较PT;根据患者分型、分期及分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分组对比高低海拔地区NHL患者初诊PT;比较高低海拔地区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的PT变化。结果低海拔地区健康体检者及NHL患者初诊PT均低于高海拔地区[(12.3±1.3)s比(13.4±1.9)s、(12.2±0.8)s比(13.7±1.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地区NHL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NHL患者不同分型、分期及分级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1、8.202、6.893、5.345、3.121、5.397、2.838、3.720,P<0.05),同一地区NHL患者分型、分期及分级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NHL患者化疗前后PT比较[(13.7±1.1)s比(12.2±0.8)s、(13.4±1.4)s比(12.0±1.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地区NHL患者化疗前后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7、-1.222,P>0.05)。结论低海拔地区NHL患者PT低于高海拔地区,与NHL患者分型、分期、分级及化疗无明显关系。
郭虎林司玉玲李国权王亮李顺延赵成茂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海拔
耐药乳腺癌裸鼠模型免疫治疗初探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负载耐药乳腺癌细胞抗原的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养后,用于治疗耐药乳腺癌裸鼠模型的抑瘤效果。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接种裸鼠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利用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DC(AP-DC),然后将AP-DC和抗原未冲击DC分别与CIK细胞共培养(AP-DC+CIK、DC+CIK),并设立CIK细胞单独培养组(CIK)和生理盐水组,将上述4组细胞经尾静脉注入荷瘤裸鼠体内,观察裸鼠肿瘤体积变化,根据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和CIK细胞成熟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CIK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2的水平。结果: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2种细胞成熟表型均增高,共培养后的CIK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IL-2的能力亦得到提高,以上均以AP-DC+CIK组增高最为明显;荷瘤裸鼠经上述4组效应细胞治疗后,对照组肿瘤进一步增大,治疗组生长受到抑制,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肿瘤质量亦存在差异,以AP-DC+CIK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瘤体质量最小,抑瘤率最高。结论:经耐药肿瘤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同作用后,对同种耐药肿瘤的裸鼠抑瘤能力最强。
庞华司玉玲綦振家王英娟王亮李世俊
关键词:树突细胞P糖蛋白杀伤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