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增
- 作品数:2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基于固态胺技术的载人航天器舱内二氧化碳和水共捕集系统特性研究
- 2024年
- 共捕集技术是物化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保系统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再生式共捕集技术,固态胺能够同时捕集二氧化碳和水,且吸附解吸条件温和,具有小型化、低能耗的潜力,非常适用于载人深空探测任务。当前国内外的系统不能很好地实现吸附与解吸的热交换,效率较低,综合优势不明显。本研究利用多物理场仿真手段优化了系统传热,设计了二氧化碳和水共捕集系统,验证了通风流量、切换周期等各项系统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中设计的多孔材料导热介质能够有效降低热阻,获取的系统最优装填比例和结构尺寸提升了系统传热效率;通过调节系统特性能够动态满足1~3名乘员不同代谢水平下的二氧化碳和湿度控制需求。本研究验证了再生式二氧化碳和水共捕集系统在重量、功耗和体积方面的优势,获得了系统特性规律,为载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刘昊李英斌李英斌刘向阳吴志强王传增刘向阳周远
- 关键词:二氧化碳
- 空间站CO_2去除系统对微量污染物的辅助去除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价空间站CO2去除系统对舱内大气微量污染物的辅助净化能力及微量污染物对系统去除CO2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空间站微量污染物模型,选取有代表性的11种微量污染物,采用10倍加速条件进行密闭舱注入,在模拟3人CO2代谢量条件下考核CO2去除系统对注入气体及CO2气体的去除效果。结果在3人CO2代谢量条件下,空间站CO2去除系统对大部分微量污染物具有显著去除能力;该试验条件下的舱内微量污染物对CO2气体去除性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CO2去除系统对舱内微量污染物净化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 韩永强余青霓杨润泽王传增刘新丽杨国威
- 关键词:微量污染物CO2原理样机空间站
- 处理尿液再生水的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处理尿液再生水的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去除尿液再生水中挥发性小分子弱极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无法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问题。处理尿液再生水的负载型催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
- 孙德智王传增
- 文献传递
- 常温状态下吸附解吸一体式反应装置
- 一种常温状态下吸附解吸一体式反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并列设有多个反应床,反应床包括一个以上的左右通道反应床和一个以上的前后通道反应床,全部左右通道反应床的流体进口位于壳体左右方向的一端,全部左右通道反应床流体出口位于壳...
- 余青霓高峰杨润泽卞强刘新丽魏巍王传增
- 文献传递
- 协调优化法在空间站高温催化氧化组件多学科设计优化中的建模研究
- 2023年
- 针对空间飞行器中气体净化组件需要在有限的重量、体积及功耗等指标制约情况下,设计满足净化性能的组件问题,提出把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应用到产品设计优化中的思想。结合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和方法,对高温催化氧化组件的设计内容进行了学科划分,并对学科间的耦合因素和变量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以产品的综合性能为优化目标,用协调优化法对高温催化氧化组件进行了设计建模。
- 张勇平卞强刘新丽周国栋王传增
- 关键词:多学科设计优化空间飞行器MDO
- 微量有害气体对固态胺再生CO_2反应器性能影响模拟试验研究
- 2018年
- 目的研究载人密闭舱内空气中微量有害气体对固态胺再生CO_2反应器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舱内6种典型微量有害气体,进行固态胺反应装置的吸附—解吸循环模拟试验,测试反应装置对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变化,以及对微量有害气体的吸附情况。并对循环试验后的固态胺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经过30轮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固态胺反应器对6种微量有害气体有少量的吸附作用,但这对固态胺反应器吸附二氧化碳的性能基本没有影响,CO_2吸附量保持稳定。红外光谱测试结果也表明固态胺材料的官能团基本没有变化。结论座舱内微量有害气体对固态胺再生CO_2反应器的性能影响较小,正常情况下可以忽略。
- 魏巍余青霓赵成坚张旭东王传增刘昊
- 基于固态胺的CO_2和湿度综合控制装置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制一套以固态胺作为吸附剂的CO_2和湿度吸附去除装置,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器中CO_2和湿度的综合控制。方法通过监测舱内CO_2浓度变化、反应装置吸附、解吸前后重量变化、反应装置进出口温度变化,考察不同试验条件下装置吸附、解吸CO_2和水的性能,以及影响装置吸附性能的因素。结果该装置能够同时去除舱内的CO_2和水蒸气,温度对装置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降低入口气流以及反应装置内部的温度有利于CO_2的吸附,水的存在影响固态胺材料对CO_2的吸附。结论后续装置优化改进的方向为吸附时及时将热量导出,解吸时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省能耗。
- 王传增刘昊张志春余青霓魏巍
- 关键词:综合控制装置
- 透析液再生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在透析处理过程中连续再生透析液,或在透析之后再生透析液的透析液再生装置,可以大幅减少透析过程的透析液和纯水用量,特别适用于应急条件下的透析。包括泵、反渗透组件、基于BDD电极的电催化反应器和透析液水箱...
- 余青霓王传增唐永康艾为党秦利峰
- 文献传递
- 一体化有机废水处理及能源回收系统
-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水处理及能源回收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有机废水处理及能源回收系统,包括电催化氧化装置、水气分离装置、燃料电池、液体输送泵和废水储存装置。电催化氧化装置对由液体输送泵传送的有机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处理,其产生的...
- 余青霓王传增
- 文献传递
- 用于航天器冷凝水处理的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 2013年
- 目的通过电化学催化氧化技术,将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高效应用于航天器冷凝水的处理工作中。方法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技术在铌板上制备得到了大面积、均匀分布的BDD电极,并将制得的BDD电极用于降解模拟冷凝水实验。结果模拟冷凝水处理量为200 mL,在电流密度为10,13,15 mA/cm2条件下,达到80%TOC去除率分别需要150,120,100 min,功耗为7.48,11.4,14.59W;对处理后的冷凝水成分分析发现,冷凝水中原有的醇类物质被完全氧化;而且电极在连续运行之后也并未发现明显的剥落现象。结论制得的BDD电极与二氧化铅电极相比,无论是在稳定性还是处理效率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 李浩杨彬李中坚王传增韩松雷乐成
- 关键词:航天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