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化泉

作品数:266 被引量:828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6篇期刊文章
  • 6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2篇医药卫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40篇细胞
  • 112篇骨髓
  • 71篇贫血
  • 56篇增生
  • 55篇骨髓增生
  • 55篇骨髓增生异常
  • 52篇综合征
  • 46篇异常综合征
  • 46篇增生异常综合...
  • 46篇骨髓增生异常...
  • 44篇血细胞减少
  • 40篇再生障碍性贫...
  • 40篇障碍性贫血
  • 35篇免疫
  • 31篇血细胞减少症
  • 30篇造血
  • 30篇重型
  • 30篇重型再生障碍...
  • 29篇障碍性
  • 29篇淋巴

机构

  • 24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胜利石油管理...
  • 2篇青岛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266篇王化泉
  • 247篇邵宗鸿
  • 189篇付蓉
  • 166篇邢莉民
  • 157篇刘鸿
  • 141篇吴玉红
  • 132篇李丽娟
  • 130篇宋嘉
  • 128篇瞿文
  • 126篇关晶
  • 125篇王国锦
  • 117篇阮二宝
  • 117篇王晓明
  • 107篇刘惠
  • 73篇梁勇
  • 60篇王一浩
  • 58篇王珺
  • 48篇刘春燕
  • 31篇王红蕾
  • 24篇丁少雪

传媒

  • 47篇中华血液学杂...
  • 45篇中华医学杂志
  • 26篇中国实用内科...
  • 24篇中国实验血液...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1篇中华内科杂志
  • 7篇天津医药
  • 6篇中国肺癌杂志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国际输血及血...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癌症防治...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17篇2016
  • 48篇2015
  • 17篇2014
  • 9篇2013
  • 28篇2012
  • 12篇2011
  • 14篇2010
  • 27篇2009
  • 4篇2008
  • 13篇2007
  • 7篇2006
  • 12篇2005
  • 2篇2004
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6
2015年
表观遗传学异常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DNA甲基化异常是MDS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抑制DNA异常甲基化可以改善部分MDS患者的病情,延长其生存期。目前被批准用于MDS临床治疗的去甲基化药物主要有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这两种药物在MDS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本文对该药的应用及进展研究进行综述。
王化泉邵宗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观遗传学甲基化阿扎胞苷地西他滨
要素膳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4年
要素膳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王化泉,马兆民(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257055)关键词要素膳;恶性肿瘤;营养治疗要素膳是一种营养素齐全,易被吸收的无渣膳食。它以氨基酸和蛋白质为氮源,以葡萄糖、蔗糖或麦芽糊精为主要热源,脂肪含量不等,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王化泉马兆民
关键词:要素膳肿瘤饮食疗法
Th17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李静岳兰竹王化泉刘春燕刘惠陶景莲齐薇薇王一浩张薇付蓉邵宗鸿
粒细胞输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9年
中性粒细胞为人体防御细菌与真菌感染最为重要的细胞之一。接受放、化疗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以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均会出现重度粒细胞缺乏,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患者可能发生重症细菌与真菌感染。尽管目前广谱抗菌药物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粒细胞缺乏期间发生的重症感染,仍然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器官损伤,甚至死亡的因素之一。骨髓粒细胞造血功能的恢复为成功控制感染的关键,对于粒细胞减少,特别是粒细胞缺乏伴重症感染患者,粒细胞输注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为了正确认识粒细胞输注的作用与适应证,笔者拟就粒细胞的采集技术、粒细胞输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介绍。
张梦营王化泉邵宗鸿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输注
经验性成功治疗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合并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例报道
例主因间断皮肤瘀斑、面色苍白、乏力1年,加重伴发热患者为例,根据患者的发病特征,初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利血生及中药治疗,症状和血象无改善.为进一步检查进行转院治疗,血常规检查结果诊断为全血细胞减少合并严重中枢神经...
邵宗鸿宋嘉王化泉邢莉民关晶王珺李丽娟付蓉阮二宝瞿文梁勇王晓明刘鸿吴玉红王国锦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理机制
肿瘤坏死因子-β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效应T细胞损伤骨髓造血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效应T细胞(CD8+HLA-DR+T细胞)损伤骨髓造血的影响,探讨TNF-β在SAA免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磁珠阳性分选15例SAA患者骨髓CD8+HLA-DR+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以阴性分选去除15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T细胞后作为靶细胞,两者混合培养,于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TNF-β(终浓度分别为0、15、25、50 ng/ml)为实验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孵育72小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以Annexin V检测靶细胞凋亡状况,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IL-10、IFN-γ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及3个实验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49.85±20.33)%、(51.65±20.34)%、(55.94±20.19)%、(57.72±19.45)%,TNF-β终浓度为50 ng/ml组及25 ng/ml组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15 ng/ml组细胞凋亡比例(P<0.05),但空白组与15 ng/ml组,25 ng/ml组与50 ng/ml组细胞凋亡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培养上清IL-10浓度分别为(217.99±29.47)ng/ml、(216.47±29.00)ng/ml、(212.15±13.19)ng/ml、(218.01±28.61)ng/ml,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β终浓度50 ng/ml组培养上清IFN-γ水平[(593.50±48.18)ng/m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544.85±69.77)ng/ml],15 ng/ml组[(567.38±74.51)ng/ml]、25 ng/ml组[(544.05±79.69)ng/ml](P<0.05)。结论:TNF-β能增强SAA患者效应T细胞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高水平的TNF-β可能还促进SAA患者CD8+HLA-DR+T细胞分泌IFN-γ,两者具有协同细胞毒作用。
刘晓付蓉王珺王化泉刘春燕阮二宝瞿文梁勇王国锦王晓明刘鸿吴玉红宋嘉邢莉民关晶李丽娟邵宗鸿
关键词:效应T细胞TNF-Β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初治、27例完全缓解(CR)MM患者以及25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CD4+T细胞、Tregs数量,并检测Tregs表面功能分子CTLA-4及其凋亡相关蛋白CD95、bcl-2、Caspase3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及疗效的关系。结果:初治组CD4+T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Ⅲ期初治患者CD4+T细胞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初治MM组Tregs占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Ⅲ期患者Tregs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初治Ⅰ、Ⅱ期患者(P<0.05)。初治组、CR组和正常对照组Tregs的表面CD95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治组CTLA-4表达高于CR组(P<0.05)和对照组(P<0.01),CR患者CTLA-4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Tregs胞浆内bcl-2水平高于CR组(P<0.05)和对照组(P<0.01),CR组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和CR组Tregs胞内Caspase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Tregs占CD4+比例与骨髓瘤数量呈正相关(P<0.05),且Tregs比例与治疗前后浆细胞下降值成反比(r=0.735,P<0.05)。结论:MM患者外周血Tregs水平升高,与瘤细胞负荷及疾病的分期呈正相关,与疗效呈负相关;Tregs水平增高与其抗凋亡能力增强有关。
梅舒翀邢莉民付蓉王化泉李丽娟瞿文王国锦刘鸿王晓明宋嘉吴玉红关晶阮二宝刘惠刘春燕张田丁少雪邵宗鸿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凋亡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又名Diamond-Blackfan贫血(DBA),是以单纯红系再生障碍和先天性畸形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以贫血、身体发育异常和肿瘤易感性为主要临床特征。核糖体蛋白质(RP)基因突变是DBA的主要发病机制,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RPS19基因突变,目前已在DBA患者中发现了19个RP基因的杂合突变及其他非RP基因的突变。本文对基因突变引起DB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文雅王化泉邵宗鸿
关键词: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发病机制核糖体蛋白质基因突变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NK细胞相关免疫负调控的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0、TGF-β的变化。方法以22例初诊ITP患者(初诊组)、20例治疗后完全缓解ITP患者(完全缓解组)为研究对象,以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IFN-γ及IL-10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D3-CD56+)及其Bright亚群(CD3^-CD56^bright CD16^-)、Dim亚群(CD3-CD56dim CD16^+)水平;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NK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FN-γ、IL-10、TGF-β基因mRNA的表达,并将以上测得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初诊组ITP患者血清IFN-γ浓度[(653.0±221.6)ng/L]高于完全缓解组[(484.4±219.5)ng/L]和对照组[(390.9±253.5)ng/L](P值分别为0.022、0.001),血清IL-10浓度低于对照组[(52.09±26.66)ng/L对(79.44±38.43)ng/L,P=0.007]。②初诊组、完全缓解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9.53±3.93)%、(9.03±3.78)%]均低于对照组[(13.72±7.42)%](P=0.013,P=0.007);初诊患者外周血Bright亚群占NK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85±4.43)%对(4.05±2.81)%,P=0.032];初诊组外周血Dim亚群占NK细胞的比例低于对照组[(93.14±4.43)%对(95.94±2.81)%,P=0.032]。③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NK细胞IFN-γ基因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NK细胞IL-10、TGF-β基因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1.82±1.32对1.02±1.03,P=0.023;2.80±2.31对1.46±1.37,P=0.028)。外周血Bright细胞占NK细胞的比例与NK细胞IL-10及TGF-β基因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24,P=0.001;r=0.432,P〈0.001)。结论NK细胞可能通过加强分泌免疫负调控因子来代偿其数量的不足,在疾病中起保护作用。
张玉娇瞿文刘惠王一浩刘春燕李丽娟王化泉付蓉邢莉民邵宗鸿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
D7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CD34+CD59+与CD34+CD59-细胞内磷酸化STAT5的表达
丁少雪刘鸿吴玉红宋嘉王化泉邢莉民关晶王珺李丽娟邵宗鸿付蓉王红蕾张田阮二宝瞿文梁勇王国锦王晓明
文献传递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