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华宇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X线
  • 2篇术前
  • 2篇术前评估
  • 2篇CT表现
  • 2篇CT诊断
  • 1篇蛋白沉积症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眩晕
  • 1篇眩晕诊断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隙
  • 1篇腰椎间隙感染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诊断
  • 1篇影像
  • 1篇增强CT扫描
  • 1篇真菌感染

机构

  • 10篇淮安市第一人...
  • 3篇淮安市中山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王华宇
  • 6篇刘惠敏
  • 3篇耿敬标
  • 3篇张鑫
  • 2篇朱昭环
  • 1篇柏根基
  • 1篇胡东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4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6月于医院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的24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不同感染分类的CT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例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别为曲霉菌属占41.7%、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5.0%、放线菌占20.8%等,病灶表型比例由高到低为曲菌球型占41.7%、弥漫型占29.2%、实变型占20.8%及结节型占8.3%,各型CT表现各有特点。结论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有其特有的特点,在疾病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王华宇刘惠敏
关键词:CT表现
72例食管癌的术前螺旋CT表现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术前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方法72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均做了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纤维胃镜及螺旋CT检查。结果食管癌CT检查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侵及周围器官。(1)壁厚小于1cm,外侵率为10%,壁厚1~2cm,外侵率为43%,壁厚大于2cm,外侵率为75%。(2)与主动脉接触面小于45°,外侵率为8%,接触面45~90°,外侵率为45%,接触面大于90°,外侵率为72%。(3)明显的气管、支气管移位并有后壁呈锯齿状改变,成角凹陷或肿块突入,为受侵犯明确征象。(4)淋巴结肿大大于10mm时,CT检出率为62.5%。结论螺旋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判断对周围组织的侵犯,便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张鑫王华宇沙小峰
关键词:食管癌螺旋CT术前评估
MRI在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MRI在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6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MRI扫描;确诊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对所有患者的MRI特点进行总结,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变化。结果 9例患者经MRI扫描呈现一定的特异性,其中7例为单发感染,占77.78%,2例为多发感染,占22.22%;经两年的随访,8例(88.89%)临床症状消失,且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例(11.11%)患者仍有间歇性腰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结论 MRI能够充分显示腰椎间隙感染病变的变化情况,对早期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作用,为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王华宇刘惠敏
关键词:核磁共振腰椎间隙感染
肺泡蛋白沉积症8例X线及CT特征性表现
2009年
目的:探讨8例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及CT特征性表现,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胸部X线及CT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蝶翼状实变影和磨玻璃样影,自肺门向外放射。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斑片状影与磨玻璃样改变,呈"地图样"分布、蝶翼征、支气管充气征、铺路石征。结论:结合X线及CT特征性表现,较易作出PAP的诊断,但确诊需作支气管镜活检。
王华宇张鑫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X线CT
儿童防辐射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儿童防辐射床,它包括床架(1)、床板(2)、防护罩(3)、密闭门(4)和探筒(5),在床架(1)上经滑轨安装床板(2),床架(1)上位于床板(2)的底部安装底板(6),床架(1)的四周围栏式安装防护罩(3...
刘惠敏朱兆环柏根基王华宇耿敬标胡东
文献传递
275例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并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2008年收治的X线影像资料完整的275例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骨软骨瘤好发于长管骨骨骺附近,胫骨骨软骨瘤121例,股骨92例,肱骨24例,尺骨8例,桡骨4例,足跖、趾骨7例.手掌、指骨3例,骨盆5例,跟骨4例,椎体2例,肋骨1例,髌骨1例,肩胛骨1例,下颌骨1例,颅骨1例。结论骨软骨瘤用普通的X线平片就能诊断,一般没有症状,但却存在恶变的可能。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X线定期复查.可以早期发现恶变的骨软骨瘤。
王华宇张鑫
关键词:骨软骨瘤X线平片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患者增强CT表现及肿瘤直径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患者增强CT表现及肿瘤直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有无血管侵犯将其分为侵犯组(n=35)和未侵犯组(n=33)。比较两组CT增强扫描表现(边缘强化程度、肿瘤包膜情况、瘤灶分型、瘤内动脉情况、瘤灶数量)及肿瘤直径,Logistic回归分析增强CT表现及肿瘤直径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结果未侵犯组有肿瘤包膜、单结节型瘤灶、无瘤内动脉、肿瘤直径<5 cm患者比例高于侵犯组,分别为(66.67%比40.00%)、(66.67%比22.86%)、(60.61%比31.43%)、(66.67%比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证实,肿瘤包膜无或不完整(β=1.864,P=0.034,95%CI=1.154~36.073)、瘤灶分型非单结节型(β=0.984,P=0.022,95%CI=1.154~6.196)、有瘤内动脉(β=1.494,P=0.040,95%CI=1.074~18.488)、肿瘤直径≥5 cm(β=1.908,P=0.026,95%CI=1.258~36.122)是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通过增强CT扫描及肿瘤直径观察对辨别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有较高价值。
盛宝华毕腾飞王华宇
关键词:肝细胞癌增强CT扫描
探讨肝癌采用CT或MRI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年
目的探讨肝癌采用CT或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59例作为研究目标,分别进行CT诊断和MRI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及病灶查出数量准确性。结果采用MRI检查的诊断结果准确率高于采用CT检查的诊断结果,应用MRI病灶查出数量高于CT,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癌的患者,应用MRI进行病情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病情评估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对患者尽早治疗提供重要临床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王华宇刘惠敏耿敬标朱昭环
关键词:肝癌CT诊断MRI检查
颅脑MRI在老年急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1年
眩晕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因前庭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引起〔1〕。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发生老年性眩晕,如外伤、中毒、炎症、神经变性、供血障碍、肿瘤及周围组织牵拉压迫等〔2〕。临床根据眩晕发病原因可将眩晕分为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
王华宇刘惠敏
关键词:颅脑MRI中枢性眩晕
CT诊断小儿外部性脑积水5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CT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儿采取CT扫描发现,55例患儿存在额顶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的变宽,35例患儿外侧裂间隙变宽,30例患儿额顶边缘呈现出花瓣状且叶脑沟变宽,10例患儿鞍上池变大,随后对患儿在定期检查和随访发现,45例患儿外部性脑积水完全消失,剩余10例患者其外部性脑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根据患儿CT扫描临床症状的不同对外部性脑积水患者实施诊断能为患儿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王华宇朱昭环刘惠敏耿敬标
关键词:外部性脑积水小儿CT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