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启发

作品数:46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历史地理
  • 1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3篇礼记
  • 10篇思想史
  • 9篇礼学
  • 6篇经学
  • 5篇孔颖达
  • 4篇元代
  • 4篇政治
  • 4篇儒家
  • 4篇三礼
  • 4篇思想史研究
  • 4篇礼义
  • 4篇改编
  • 4篇《礼记》
  • 3篇学术贡献
  • 3篇诸子
  • 3篇先秦
  • 3篇南朝
  • 3篇经学史
  • 3篇后世
  • 3篇侯外庐

机构

  • 4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科学出版社

作者

  • 43篇王启发
  • 1篇刘复生
  • 1篇罗莉

传媒

  • 11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晋阳学刊
  • 3篇中国史研究动...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孔子研究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学海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遗产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礼法分立的历史进程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中国古代无论在制度方面还是在观念方面,礼与法的关系总是表现得至为密切。从早期历史上礼的无所不包,礼中有法,礼就是法,到后来历史上的法出于礼,礼法分立,充分体现出在中国古代维系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和行为依据的确立与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特别是从春秋战国以后的历史发展来看,作为制度的礼与法开始分立,逐渐形成了礼制与法制的两套具有不同内容的制度体系,在社会政治与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礼法分立的历史自秦汉以后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其所体现的政治意义就是,在历代政治中,礼治与法治并用是一个基本的统治格局而又与整个王朝的兴衰相始终。
王启发罗莉
关键词:礼治法治礼仪制度
历史的记忆与形而上之道及早期儒家的政治伦理——以郭店楚简儒家类文献为中心
2017年
在郭店楚简的儒家类文献当中,有记述在春秋战国时期看来属于上古帝王时代唐尧虞舜的禅让故事,还有禹汤文武的功业德行,并通过引述《诗》《书》当中称颂先王的章句而加以确定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历史的记忆。以这样的历史记忆为印证,郭店楚简儒家类文献进一步承载了早期儒家的形而上之道的思想,体现出他们在政治伦理方面的思想主张。
王启发
关键词:郭店楚简早期儒家历史记忆政治伦理
《牟子理惑论》中所见的老子被引量:1
2015年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王启发
关键词:《牟子理惑论》
先秦诸子论礼与法(下)被引量:3
2002年
五、法家 法家以重"法"而称于世.梁启超说:"其发生甚早或竟在儒家前",其确立则在儒墨道之后[1](p78).春秋至于战国,其代表人物多直接参与政治,为相于各诸侯国,如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等.而立言者则有慎到、韩非,又"<管子>、<商君书>虽非管仲、商鞅所作,然皆战国末之法家言者之所推演荟集,其价值亦与儒家之戴记埒也."(p80)法家从思想倾向上说已如前面所言,有着儒法家、道法家、名法家的分别.
王启发
关键词:先秦
北朝熊安生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意义(下)
2018年
熊安生是继王肃之后,在南北朝时期的礼学传承和《礼记》疏解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经学家,身居北朝,与南朝的皇侃以"三礼学"并鸣。唐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对熊安生《礼记义疏》的文句有相当程度的选取和保留,并有所评判。熊安生对《礼记》的解说和诠释,既显现出对郑玄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又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色,而且很多内容成为孔颖达《礼记正义》不能不加以引述和必要的参考依据。那么,诸如沿袭郑注而有所引申、提出不同于郑义的解说、称引纬书及其郑玄注以为己说、称引其他经书与典籍以解义等方面,就成为熊安生礼记学的突出特点。另外从孔颖达《礼记正义》当中大量的评议以及后世学者的关注和评价,也可以看到熊安生礼记学的经学史价值所在。
王启发
关键词:孔颖达
元代吴澄《礼记纂言》对《少仪》篇改编的价值与意义解析被引量:1
2020年
元代礼学家吴澄的《礼记纂言》对原本《礼记》中的十九篇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改编,《少仪》篇为其中之一。吴澄就其所划分的《少仪》篇的53个段落文句中的51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认识和解读进行了归类性的重新编排,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原本《少仪》的篇章,其中的内在逻辑及合理性是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通过具体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到吴澄是在有所研究、有所解读、有所归类的基础上对原本进行调整和改编的,目的在于使该篇整体上意思合乎原来最初撰作者所写的篇章原貌,同时使研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最初经典文本的规范性意义。参考清代王夫之的《礼记章句》对《少仪》篇的分章结果,则正好可以用来验证吴澄对此篇具体段落文句剪裁的合理性。
王启发
关键词:改编
元代吴澄对《礼记》篇章整合重缀的价值探析——以《丧服小记》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元代吴澄的《礼记纂言》收录了原本《礼记》的三十六篇,并对其中的十九篇进行了章节段句上的调整,颇具有重新编联和整合重缀的意味,目的在于使这些篇章的本文更加接近写作时的原貌而解读上更为晓畅。对于吴澄的这一整理工作,后世历史上褒贬不一。就其最终的价值和意义而言,只有通过对其调整后的篇章进行对比性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体会吴澄在解读这些篇章本文上的通篇考虑和具体逻辑,以及其经典价值和文本价值是如何体现的。吴澄对《丧服小记》一篇的段句调整幅度是最大的,因而最具代表性,以其为例,亦可管窥吴澄《礼记纂言》的经学史价值。
王启发
关键词:经学史
吴澄对《礼记·王制》篇的改编及其意义解析被引量:1
2020年
元代礼学家吴澄所著《礼记纂言》,收录了原本《礼记》中的36篇,并对其中19篇的原有内容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调整和改编,包括《王制》篇。吴澄对《王制》篇原文的调整和改编,除了《王制》开篇一段内容位置没有变化外,有所侧重地对其他的段落章句进行了归类性调整,可见吴澄并没有将《王制》篇视为一个原本成熟的整体篇章,而是认为或因为错简传抄而成为《礼记》原本的样子。吴澄对《王制》一篇的内容按照一定类别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所以具有改编的性质,而其归类标准以及排列顺序则为:"记制爵""记制禄""记度地居民""记教士官人""记制刑明禁""记质成制用""记养老恤穷""记廵守朝聘""记田""记丧""记祭"等部分。吴澄将原本的《王制》篇重新编排分作上述11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篇章。本文先以表格形式将《礼记·王制》篇原文与吴澄《礼记纂言》改编后的《王制》篇进行对比,叙述吴澄对《王制》篇所作调整和改编的基本情况,之后重点就吴澄对《王制》篇所作调整和改编的内在逻辑与合理性进行探析,以见吴澄所作改编的意义。
王启发
关键词:改编
池田知久著《〈庄子〉:“道”的思想及其演变》评介
2002年
王启发
关键词:庄子道家思想庄学研究思想史哲学史论著
“不学礼,无以立”:“天意”“应该”和“必须”--王启发研究员访谈
2021年
陈雄(以下简称陈):王老师您好,能否简单谈一下您的学术经历?王启发(以下简称王):我1979年就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到毕业前,学校成立了独立的考古学系。我们的前期课程与中国史专业差不多,也有专门的考古专业课。当时我对新旧石器时代,尤其是商周时期特别感兴趣,也对人类学、民族学、古地质,甚至古生物等有所关注。
陈雄王启发
关键词:学术经历商周时期旧石器时代民族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