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咏薇

作品数:99 被引量:597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电气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1篇城市
  • 16篇数值模拟
  • 16篇值模拟
  • 15篇WRF模式
  • 14篇边界层
  • 13篇太湖
  • 12篇气象
  • 8篇反照率
  • 8篇城市热岛
  • 7篇夏季
  • 7篇湖泊
  • 7篇环境影响
  • 7篇风速
  • 6篇气象环境
  • 6篇参数化方案
  • 6篇城市边界层
  • 6篇城市化
  • 5篇屋顶
  • 5篇WRF
  • 5篇城市冠层

机构

  • 89篇南京信息工程...
  • 19篇南京大学
  • 8篇中国气象局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耶鲁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3篇北京四方继保...
  • 3篇国家电网江苏...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明尼苏达大学
  • 2篇云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 2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2篇江苏省电力公...
  • 2篇北京城市气象...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99篇王咏薇
  • 26篇刘寿东
  • 14篇蒋维楣
  • 9篇王成刚
  • 8篇肖薇
  • 7篇张弥
  • 7篇李旭辉
  • 7篇王伟
  • 7篇胡凝
  • 5篇刘红年
  • 5篇胡诚
  • 5篇任侠
  • 4篇王晓云
  • 3篇姜润
  • 3篇朱彬
  • 3篇赵小艳
  • 3篇张圳
  • 3篇高嵩
  • 3篇郝晓龙
  • 2篇祖繁

传媒

  • 1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0篇气象学报
  • 8篇气象科学
  • 7篇大气科学学报
  • 4篇气象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大气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第28届中国...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1篇2019
  • 6篇2018
  • 15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生态系统能量闭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7年
地表能量不闭合不仅限制了涡度相关观测数据在陆面模型发展和验证等应用性研究中的价值,还给生态系统CO2源汇特征辨析带来不确定性。基于太湖避风港站2012年涡度相关通量、辐射、气象和水温梯度观测数据,分析了太湖能量闭合的多尺度(小时、日和月)时间变化特征,阐述了大气稳定度、摩擦风速和湖风对太湖能量闭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小时尺度的能量闭合度为0.59,且昼夜差异较小;日尺度的能量闭合度为0.73,在内陆水体观测结果中处于中等水平;月平均能量闭合度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年平均时太湖仍有27%的能量不闭合。因摩擦风速减小,太湖能量闭合度在大气极不稳定条件下要比弱不稳定条件下结果低0.3;对于太湖这类大型浅水湖泊,其能量闭合度全天都受动力湍流交换强度制约,能量闭合度随摩擦风速增大而显著提高;虽然湖风发生使太湖小时尺度的能量闭合度降低了0.1,但其影响在日尺度上并不明显。
王伟申双和刘寿东张弥肖薇王咏薇李旭辉
关键词:太湖涡度相关湍流交换大气稳定度
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结构及夹卷特征影响的观测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1月18日利用无人机携带温、湿和颗粒物浓度探测仪对南京地区灰霾污染条件下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开展加密观测。通过比较不同灰霾污染条件下温度、湿度和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的垂直结构差异,结合地面热通量、2米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主要大气污染物(如臭氧和PM2.5)浓度,定量评估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和夹卷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灰霾或气溶胶削弱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减小地表感热通量,延迟边界层发展,增加近地层大气稳定度,降低边界层高度,并加重灰霾污染。灰霾污染物在混合层顶处累积,导致PM2.5浓度最大变化出现在边界层顶部而不是近地层。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夹卷特征及其特征参数有重要影响。灰霾浓度升高时,夹卷区厚度增加;无量纲化夹卷速度随对流理查逊数的变化不再符合负1次方幂函数关系,与大涡模拟结果一致。本研究进一步指出,为提高重霾污染条件下天气和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水平,必须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和夹卷参数化的影响。
陶昕宇黄建平谢晓金王咏薇包云轩刘诚张潇艳徐家平
关键词:边界层夹卷
多层城市冠层模式的建立及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为在城市气象数值模拟中更好地体现由城市发展引起的下垫面土地利用改变及人为活动对大气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建筑物三维分布的多层城市冠层模式,冠层内动力方程组考虑了建筑物冠层拖曳力的作用及雷诺应力的影响,通过引入建筑物宽度、间距以及垂直分布密度指数等建筑物形态特征参数,以更好地体现城市复杂地表对大气温度、湿度及动量方程的影响。同时,该模式分屋顶、4个侧壁及地面分别考虑辐射及能量平衡求解表面温度,计算各表面与大气的通量交换,并考虑辐射阴影效应、冠层内部各个面之间的可视因子、以及与冠层内建筑物密度指数、可视因子等相关的多重反射辐射导致的辐射截陷作用。模式的离线检验结果表明:(1)冠层模式计算风廓线与风洞实验测量数据吻合良好;(2)离线冠层模式能够模拟实际小区的风速、温度垂直廓线,并能够较好地体现小区内气温日变化。冠层模式与区域边界层模式耦合检验结果表明:(1)耦合模拟的近地面(2 m处)气温及地表温度的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水泥平板方案,尤其是在夜间,水泥平板方案与实测气温最大偏差4 K左右,耦合模拟方案为1—2 K;(2)耦合模拟方案考虑了建筑物对冠层之上的拖曳力影响以及建筑物形态结构对雷诺应力的影响,风速(10 m处)计算结果与观测值相差约在1 m/s,水泥平板方案偏差3 m/s左右。
王咏薇蒋维楣
东亚沙尘分布、源汇及输送特征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采用全球气溶胶模式(GOCART)模拟结果,讨论了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排放与沉降以及区域输送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沙源主要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排放强度春季最大,夏季和秋季逐渐减小,冬季最弱,且强度逐年减弱,区域年平均排放为581Tg/a.模拟的沙尘光学厚度(AOD)分布与卫星观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AOD大值与沙尘暴活动密切相关,其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区域平均而言,干沉降和湿沉降可以分别清除77%和22%的沙尘排放,其中沙尘源区干沉降起主导作用,远离源区的东北及西北太平洋,湿沉降更加重要.沙尘大粒子主要通过重力干沉降移出,而湿沉降对小粒子贡献超过60%.重力干沉降全年(特别是春季)起主导作用,对流降水湿沉降在夏季作用显著增强,总体来说,沙尘总沉降速率逐年减小.东亚沙尘气溶胶通过3条输送带自西向东传输,可以影响我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对散度的研究表明,气溶胶平流项对沙尘源区气溶胶辐散作用较大,沙尘排放显著影响该地区沙尘的输送和AOD;而塔里木盆地西侧沙尘辐合中心是风场辐合辐散项导致的,说明地形和风场对该地区沙尘输送和AOD很重要.
郭俊银燕王咏薇康汉青肖辉陈魁郝囝
关键词:沙尘气溶胶干湿沉降
喀左县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及达标方案研究
2023年
为推进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朝阳市生态环境局喀左分局于2021年11月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基于喀左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及达标方案”项目。项目团队成员主要来自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张慧毛慧琴乔亚军宋宁慧欧阳琰王咏薇陈翠红宫密秘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
城、郊能量及辐射平衡特征观测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城市化发展导致城、郊能量平衡及辐射平衡存在明显差异。利用城、郊夏季涡度相关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城、郊在晴天条件下的辐射平衡、能量平衡、反照率以及储热项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晴天条件下,城、郊辐射收支分配有显著不同。城市辐射陷阱作用导致城区向上短波辐射日均值小于郊区,城、郊分别为24.6W/m2和39.5W/m2,城市辐射陷阱效应导致截留的短波辐射日平均值可达23.7W/m2。同时城市地表向上长波辐射日均值大于郊区自然地表,城、郊分别为505.1W/m2和488.3W/m2,这与城、郊地区不同的地表温度直接相关;(2)城、郊能量平衡分配的方式有显著不同,城市地表储热及感热为能量分配的主要方式,感热全天为正,始终处于不稳定层结。郊区潜热为能量分配的主要方式,夜间存在稳定层结条件;(3)城区总体日平均反照率为0.11,郊区草地日平均反照率为0.17,城区水泥楼顶日平均反照率为0.23。城区铁塔上日均反照率代表整体城市下垫面反照率的特征,城市辐射陷阱作用导致其小于郊区反照率。而水泥楼顶的反照率代表水泥板单一下垫面城市特征,因此大于前2者的反照率日均值。另外,郊区日平均反照率的日变化比城区表现出更明显的不对称性;(4)白天城区储热项占净辐射的56%,而郊区仅占净辐射的7%,并与已有试验中夏季白天储热项数据进行了比较,城市储热项特征与观测所处站点的水泥(硬地)面积所占比重以及是否考虑人为热的影响密切相关。
孙仕强刘寿东王咏薇王成刚白杨
关键词:城市化能量平衡反照率
城市水文过程对气象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引入城市水文过程的WRF/SLUCM方案,以北京2010年7月4—6日高温热浪天气为背景,模拟了绿地灌溉、绿洲效应和人为潜热等水文过程对城市气象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地灌溉、绿洲效应和人为潜热等水文过程可导致北京城区13 ∶00(7月4—6日小时平均,下同)潜热通量升高最多约100 W·m^-2 ,02 ∶00升高最多约15 W·m^-2;感热通量13 ∶00降低最多约80 W·m ^-2;02 ∶00降低最多约5 W·m^-2 。(2)城市水文过程可导致城区13 ∶00相对湿度增加最多约4%,02 ∶00约6%;地表气温13 ∶00降低最多约1.2 ℃,02 ∶00约0.4 ℃。(3)城市水文过程对北京城市热岛强度的减弱效果白天明显好于夜间,且在10 ∶00—14 ∶00出现了强度约0.8 ℃的冷岛效应。(4)水文过程会导致北京城区500 m高度以下白天大气温度最多降低0.5 ℃,相对湿度最多增加3%,但夜间影响较小。由于热对流运动的减弱,城区边界层高度降低约200 m;城区1 km高度以上水平风速增大,低层风速减小。
李立刘寿东王咏薇任侠王恪非
关键词:气象要素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气象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采用南京大学的三维非静力区域边界层模式,选取典型天气状况作为代表,对北京1980、1990、2000及200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冬夏两季的城市边界层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对边界层热力及动力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夏季个例的日间尤为明显.如,由于建筑储热能力变化,地表反照率变化,导致城市表能量平衡重新分配,1980年个例较之2004年个例,夏季城市区域平均净辐射通量增加160 W.m-2.城市植被覆盖率减小,地表湿度降低,使得潜热通量最大减小81 W.m-2,感热通量则最大增加146 W.m-2.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增大,地气相互作用的加剧,夏季城市区域气温增幅最大达2.2℃.建筑物高度及密度增大,湍能增强,且影响高度增大,混合层高度增加,使水汽等物质输送加强,分布更加均匀.城市动力粗糙度增加引起的阻尼作用在风速大时较明显,北京冬季日间风速较大,风速减少最大可达2.02 m.s-1;然而冬季大气层结较为稳定,湍能发展受到抑制,湍能及通量输送的变化不如夏季个例明显;地表较为干燥、植被覆盖稀少,潜热减小及感热增加的变化幅度较小,增温变化也不如夏季个例明显.
王咏薇蒋维楣季崇萍郭文利王晓云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气象环境地气相互作用
植被光合呼吸模型在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的优化及验证被引量:2
2017年
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关键参数的确定和优化是准确计算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NEE)的基础。利用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 FLUX)长白山站温带阔叶红松林2005年的通量观测资料,对VPRM的4个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ε_0、光照为半饱和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值PAR0和呼吸参数(α、β))进行优化,并使用2006年的观测资料对参数优化前后的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VPRM能够较好地模拟长白山地区2006年植物生长季NEE的变化。对30min NEE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81μmol m^(-2)s^(-1),相关系数为0.72,模拟NEE平均日变化的峰值约为观测值的91%,相关系数为0.97。但在植物非生长季模型对森林NEE的模拟效果较差。模型模拟30min NEE的平均误差为0.39μmol m^(-2)s^(-1),相关系数仅为0.10,并且模拟低估NEE平均日变化白天吸收峰值约82%,日变化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50。通过分析不同天气个例,发现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晴天条件下NEE的变化,而对阴雨天NEE的模拟误差较大。该研究有利于提高VPRM模型对温带落叶阔叶林NEE的模拟能力,对进一步改进区域陆地NEE的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张嘉荣王咏薇张弥刁一伟刘诚
关键词:参数优化
太湖蒸发量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初步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与深水湖泊相比,太湖等浅水湖泊更容易发生富营养化和水资源危机,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锐。本文利用气候模式产品数据驱动CLM4-LISSS湖泊陆面过程模型,模拟分析未来(2010—2100年)RCP2.6、RCP4.5、以及RCP8.5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太湖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CLM4-LISSS模型湖表温度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为0.94,均方根误差为0.85℃,准确的湖表气温模拟使得通量的结果也比较准确,潜热模拟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在0.78,均方根误差为55.32 W·m^-2;(2)2010—2100年,三种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太湖蒸发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增量比例不同,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蒸发量每10 a增加量分别为23.7 mm,29.2 mm和34.5 mm。蒸发量的增加速率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加而增大,其变化主要受风速与水汽压差的乘积的影响。
郝晓龙郝晓龙王咏薇张圳张圳
关键词:蒸发量气候变化太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