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华

作品数:75 被引量:396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5篇水稻
  • 10篇栽培
  • 9篇杂交
  • 8篇氮量
  • 7篇施氮
  • 7篇施氮量
  • 7篇米粉
  • 6篇杂交稻
  • 6篇植物
  • 6篇灌溉
  • 6篇超级稻
  • 5篇氮肥
  • 5篇性状
  • 5篇作物
  • 4篇栽培技术
  • 4篇生化机制
  • 4篇生理生化
  • 4篇生理生化机制
  • 4篇双季超级稻
  • 4篇水肥

机构

  • 72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湖南杂交水稻...
  • 1篇国家杂交水稻...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醴陵市农业局

作者

  • 73篇王学华
  • 9篇李合松
  • 8篇易镇邪
  • 8篇易自力
  • 8篇屠乃美
  • 7篇戴力
  • 5篇王禹
  • 5篇杨泉
  • 5篇徐优
  • 4篇肖亮
  • 4篇魏娟
  • 3篇青先国
  • 3篇周文新
  • 3篇蔺万煌
  • 3篇马绪亮
  • 3篇何小娥
  • 3篇李勇进
  • 3篇侯昊
  • 3篇刘莉莉
  • 3篇张玉乐

传媒

  • 16篇作物研究
  • 6篇杂交水稻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Agricu...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草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湖南农业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甜高粱茎秆糖分及发酵制取乙醇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甜高粱作为能源植物主要是利用其茎秆中的糖分制取乙醇。对甜高粱茎秆糖分积累以及利用糖分发酵制取燃料乙醇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甜高粱的产量和糖分含量进行了探讨。
侯昊李勇进王学华
关键词:甜高粱茎秆糖分发酵燃料乙醇
低温和植物生长物质对南荻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以南荻种子为材料,设4℃低温处理(常温为CK)和GA3、IAA、6–BA和2,4–D 4种植物生长物质(各设4个质量浓度50、100、200、400 mg/L),均以清水为CK,处理南荻种子,测定南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以及芽长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低温处理能显著提高南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极显著提高南荻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但芽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质量浓度的GA3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芽长,其中100 mg/L GA3处理对南荻种子萌发的效果较好;除400 mg/L外,IAA各质量浓度均能提高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促进根的生长,其中以50 mg/L IAA处理对南荻种子的萌发效果较好;各质量浓度的6–BA处理能极显著提高南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南荻种子的发芽势和促进芽的生长,极显著的降低南荻种子的活力指数和抑制根的生长;2,4–D对南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的影响都随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各质量浓度的2,4–D可极显著降低南荻种子的活力指数和抑制根的生长,其中以200 mg/L 2,4–D处理对南荻种子萌发的效果较好。
魏娟肖亮易自力王学华杨塞陈智勇
关键词:赤霉素吲哚乙酸种子萌发
禾谷类作物小孢子脱分化的生理生化机制
2016年
禾谷类作物小孢子脱分化是小孢子细胞外环境变化导致内环境改变,从而诱导代谢酶活性、代谢途径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最终脱离原有分化状态发生发育途径改变的过程。经各种胁迫预处理后,离体小孢子内发生了饥饿作用、内源激素变化和抗氧化胁迫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使得正常发育的结构和信息被破坏或消除,细胞质发生重组,营养核去抑制化,最终实现脱分化。这一过程牵涉到复杂的生理与遗传调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和基因主要有:蛋白质水解酶、乙烯和生长素作用相关酶类、氧化还原系统或抗胁迫系统相关酶类、花粉特异蛋白和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以及它们的调控基因。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人为调控可有效地促进禾谷类作物小孢子脱分化和胚胎诱导。
戴力王学华
关键词:禾谷类作物小孢子脱分化生理机制生化机制
水稻机插秧栽培用浸种催芽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稻机插秧栽培用浸种催芽装置,包括筒体、筒盖、测温控温仪、输水管道,还包括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筒体上侧设有筒盖,筒盖一侧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后侧设置有测温控温仪,筒体下侧设有排水口,筒体内部安装有输水管道,...
王学华祝海竣石爱龙梁玲玉关常铮何小娥
米粉稻品种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米粉稻品种栽培方法,选用湘早籼33号、湘早籼24号、湘早籼32号、湘早籼29号和农大早26早籼米粉稻品种;于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7月中旬成熟;采用宽窄行栽植方式,规格:株距13.3cm,窄行距16.7c...
王学华李合松
文献传递
氮肥与密度对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22年
针对目前水稻氮肥用量过多,移栽密度逐步降低的问题,以株两优819为材料,设置N1~N3共3个施氮量水平(分别为0、120和150 kg/hm^(2))和M1~M3共3个密度水平(分别为13.3 cm×16.7 cm、13.3 cm×20.0 cm和16.7cm×20.0cm),研究了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能促进叶片叶绿素(SPAD)的提高,移栽密度对叶片叶绿素(SPAD)影响较小,在齐穗期—乳熟期N3处理的水稻叶绿素含量持续增加,而其他处理在齐穗期达到最大值:2)叶面积指数在一定程度上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增加而上升,N2处理在乳熟期叶面积指数迅速增长且高于其他处理;3)增施氮肥能够提高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而移栽密度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显著,生育前期N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高,而生育后期N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高;4)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产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肥密交互作用显著,N3M1与N2M2产量较高,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之间相关不显著。因此,以施氮量为120 kg/hm^(2)、移栽密度13.3 cm×20.0 cm处理能使杂交早稻组合株两优819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石爱龙祝海竣唐舟何小娥文天文璨王学华
关键词:水稻施氮量移栽密度光合特性
抗旱性晚稻品种筛选研究
2013年
选取湖南省当前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水稻品种,采用盆栽土培搭配人工遮雨棚进行干旱胁迫试验,通过考察各品种在不同水分环境下分蘖盛期和孕穗期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了各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湘丰优9号、岳优9113、岳优6135抗旱性较强,可以进一步进行大田试验,以确定其实际抗旱性能。
李勇进侯昊王学华
关键词:晚稻抗旱性
光合作用增效剂在杂交早稻上的田间应用效果初报(英文)
2015年
为探明"叶之缘"光合作用增效剂在杂交早稻上的应用效果,2012年分别在湖南农业大学耘园教学实习基地以陵两优211为材料,在衡阳县西渡镇以陵两优268为材料,开展了"叶之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早稻分蘖末期喷施光合作用增效剂,可增加早稻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光合作用增效剂处理下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两试点均显著高于对照,实际产量农大点比对照增产8.54%,衡阳点比对照增产10.67%。
徐优王学华邱启生申斌
关键词:杂交早稻
不同南荻繁殖体幼苗生长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给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大规模繁殖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以南荻不同地下茎繁殖体(1年生切段、1年生顶芽、3年生切段、3年生顶芽、6年生切段)为材料,通过对出苗率、株高、叶数、倒3叶长等指标的观察,研究了繁殖母体对南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繁殖母体长成的幼苗在出苗率、株高、叶数、倒3叶、地下芽长和地下部干重上都表现为地下茎切段>地下茎顶芽、1年生>3年生>6年生,说明南荻幼苗繁殖以年限较短的地下茎切段作为繁殖材料效果较好。
魏娟肖亮王学华易自力
关键词:繁殖地下茎顶芽切段
高光谱早稻生理指标可跨期预测性的初步研究
2022年
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是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其实时精准的监测有助于田间生产管理以及作物品质产量的提高。当前,高光谱技术和经验回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构建作物生化参数预测模型。但是,有关同一生命活动周期内,作物跨期预测叶片生化参数的研究还存在空白。以超级早稻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5个时期120组叶片高光谱数据、叶绿素以及叶片氮含量(LNC),采用python 3.6编程,scikit-learn(0.22.1)用来构建模型和验证评估,通过网格搜索(GridSearch)和五折交叉验证(5-flod cross validation)在训练集中确定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回归(SVR)3种不同算法的最佳模型参数,结合数据的跨期处理,分别建立针对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叶片氮含量跨期预测模型和叶绿素跨期预测模型。此外,评估跨期预测模型与传统非跨期预测模型,独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高光谱的早稻叶绿素、氮素的非跨期预测模型中,PLSR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分别为叶绿素(R^(2)=0.84,RMSE=1.85)、氮素(R^(2)=0.85,RMSE=0.11)。(2)基于SVR的早稻叶绿素跨期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分别为跨分蘖期(R^(2)=0.54)、跨孕穗期(R^(2)=0.36)、跨齐穗期(R^(2)=0.30)、跨灌浆期(R^(2)=0.55)、跨成熟期(R^(2)=0.74)。该结果为利用高光谱数据构建超级稻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为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模型依据。(3)早稻叶片氮含量跨期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很差,叶片氮含量预测具有不可跨期性。与非跨期预测模型相比,跨期预测模型虽然精度有所下降,但能有效克服经验模型普适性差的缺陷,有利于在同一生命活动周期内,实现作物不同生育期的生理指标预测,对实际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作物生理指标存在可跨期预测性,这�
祝海竣付虹雨王学华崔国贤石爱龙薛卫纯
关键词:早稻叶绿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