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超声微泡介导ABCB1a基因siRNA质粒转染的效率及对ABCB1a和P-gp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超声微泡介导ABCB1a基因siRNA质粒转染L2RYC细胞的效率以及对ABCB1a水平和P-糖蛋白(P 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脂质微泡;设计4对siABCB1a序列,并构建4种真核表达质粒pSES-siABCB1a;转染L2RYC细胞(单纯质粒组、质粒+微泡组、质粒+超声组、质粒+微泡+超声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质粒的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L2RYC细胞中ABCB1a基因及P-gp的表达。结果 4种pSES-siABCB1a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质粒+微泡+超声组pSES-siABCB1a质粒可高效转染L2RYC细胞,可见荧光表达,转染效率为(49.35±5.89)%;转染后ABCB1a基因mRNA及P-gp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微泡可促进外源基因体外转染L2RYC细胞,siABCB1a能有效抑制ABCB1a基因和P-gp的表达。
- 何昀李奇林温晟刘东尧李明勇王强魏光辉
- 关键词:超声微泡转染P-糖蛋白
- 小干扰RNA抑制L2RYC细胞MDR1表达及逆转对长春新碱的耐药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携带多药耐药基因(MDR1)小干扰RNA(siMDR1)的真核表达质粒对L2RYC卵黄囊瘤细胞株中MDR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并观察siMDR1作用前后细胞对长春新碱(VCR)耐药性的变化。方法设计4对特异性针对大鼠MDR1的siRNA序列,分别与pSES-HUS质粒重组获得pSES-siMDR1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到L2RYC细胞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MDR1的mRNA及蛋白表达。转染后的细胞中再加入不同浓度的VCR,用MTT法检测吸光度,并计算出各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 4对siMDR1分别转染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2RYC细胞MDR1基因表达,pool组MDR1的相对表达量最低(0.396±0.080);MDR1蛋白表达也能被有效抑制;经不同siMDR1转染的细胞加入VCR后细胞增殖被抑制,IC50降低,pool组最显著为(1.632±0.423)mg/L,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pSES-siMDR1真核表达质粒能有效抑制MDR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DR1表达被抑制后L2RYC细胞对VCR的敏感性增加。
- 何昀刘东尧温晟李明勇王强华燚魏光辉
- 关键词:多药耐药基因卵黄囊瘤长春新碱
- 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诱导的尿道下裂大鼠中的表达
- 2013年
- 目的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诱导的先天性尿道下裂大鼠模型上,研究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在DEHP暴露后的胎鼠阴茎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尿道下裂发生机制。方法将SD孕鼠完全随机分为DEHP组[750 mg/(kg·d)DEHP+1.5 mL大豆油]和对照组(1.5 mL大豆油),每组20只,2组分别于母鼠怀孕天数(GD)第12~19天持续经口灌注给药。2组分别取10只孕鼠让其正常分娩,并计数每窝产雄性活仔鼠数量;出生后1、3、7、14、21、30日龄时称取雄性仔鼠体质量并测量肛门生殖器距离(anogenital distance,AGD);30日龄时逐个检查尿道下裂的发生情况。余孕鼠在GD20行剖宫产取雄性胎鼠,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胎鼠阴茎组织中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EHP组孕期暴露诱导的尿道下裂发生率为28.2%。DEHP组每窝产雄性活仔鼠数量、各日龄雄性仔鼠体质量及AG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或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DEHP组胎鼠阴茎组织中ERK1和ERK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DEHP组ERK1/2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有增加趋势。结论 DEHP诱导先天性尿道下裂发生可能与胎鼠阴茎组织中ERK信号的过度表达有关。
- 王强李明勇刘东尧温晟龙春兰魏光辉
- 关键词:尿道下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麻醉学本科教学中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麻醉科新入科的本科学生61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教学组(31名)和微课翻转课堂组(30名)。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微课翻转课堂组采用微课视频学习、翻转课堂、课后巩固进行学习,两组培训后均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记录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并对总成绩进行评定;发放主观学习感受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成果自我评价和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微课翻转课堂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与主观学习感受问卷调查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P<0.05),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课翻转课堂组学生总成绩主要分布在优和良,其中评定为优和良的学生均多于传统教学组( P<0.05)。 结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教学中显著提高麻醉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临床技能,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可以显著提高麻醉学本科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 余倩王强叶平谭延哲刘立飞
- 关键词:超声引导动静脉穿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