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晖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CAJAL间...
  • 3篇蛋白
  • 3篇乳鼠
  • 3篇结肠
  • 3篇巨结肠
  • 3篇苯扎氯铵
  • 3篇ABT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巨结肠
  • 2篇患儿
  • 1篇大叶性
  • 1篇大叶性肺炎
  • 1篇蛋白基因产物
  • 1篇婴儿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肛门

机构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王春晖
  • 9篇王宝西
  • 9篇江逊
  • 6篇王玲朝
  • 5篇仝海霞
  • 4篇兰莉
  • 3篇林燕
  • 3篇田娟
  • 2篇田姣
  • 2篇张薇
  • 2篇杜春艳
  • 1篇张良娟
  • 1篇王惠霞
  • 1篇李玉品
  • 1篇杨洁
  • 1篇张妮妮
  • 1篇许文达
  • 1篇孙阳
  • 1篇刘莉
  • 1篇邱燕玲

传媒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全军第十一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无神经节细胞巨结肠乳鼠模型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建立不同类型无神经节细胞巨结肠乳鼠实验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可靠模型。方法 将6~8日龄 SD 大鼠4窝(每窝10只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包括短段型组、常见型组、长段型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乳鼠经肛门推注9 g/L盐水,实验组分别采用经肛门置入不同长度的导管,推注不同剂量、不同浓度苯扎氯铵(BAC)的方法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后2、4、6、8周行大体观察,取全段结肠及直肠,固定、包埋、切片后行 HE 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基因产物9.5 (PGP9.5)的表达以鉴定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确定病变累及肠管的范围。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狭窄肠段与相应部位正常肠段c-kit标记的Cajal间质细胞(ICC)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处理后4周逐渐出现腹胀,粪便颗粒变小。8周处死后解剖发现肠管出现痉挛狭窄,狭窄近端粪便潴留;组织学检查可见处理段肠管肠神经节细胞基本消失,且不同的实验处理方法造成病变累及的肠段明显不同。对照组无上述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kit标志的ICC在狭窄段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经肛门灌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BAC的方法成功建立了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3种类型无神经节细胞巨结肠的乳鼠实验模型,该方法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为深入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模型基础。
田姣杜春艳林燕张薇王春晖王惠霞仝海霞王宝西江逊
关键词:苯扎氯铵CAJAL间质细胞
Cajal间质细胞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ABT-229促进胃肠动力中的作用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笔者以兔肠道平滑肌为研究对象,观察平滑肌条损毁ICC前后ABT-229促胃肠动力的变化,探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体外促胃肠动力中ICC作用,阐明胃动素受体激动剂促胃肠动力的机制,为胃肠动力障...
王春晖王玲朝江逊兰莉王宝西孙阳刘莉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胃肠动力
文献传递
32例食物蛋白过敏与婴儿呕吐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检测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婴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G,以探讨牛奶不耐受与呕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0年2月在唐都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32例3月-1岁婴儿,全部满足下例条件:1)主要症状除频繁呕吐外,部分伴腹泻、血便、湿疹、生长缓慢;2)上消化道内镜提示胃、十二指肠有粘膜病变;3)食物不耐受检测对一种或一种以上食物蛋白不耐受;4)食物归避试验或激发试验阳性;其中男20例,女12例;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24 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食物不耐受检测、食物归避试验;【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引起之婴儿呕吐的病因诊断有积极临床意义,特别注意胃镜下黏膜糜烂或十二指肠增生为主的呕吐婴儿,应考虑完善食物不耐受检测,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结论】食物蛋白过敏是引起婴儿呕吐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对频繁呕吐患儿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食物过敏。
田娟江逊吴玉丽王春晖仝海霞王宝西
关键词:蛋白婴儿呕吐
先天性巨结肠乳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接近于人类先天性巨结肠(HD)的乳鼠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9窝6~7日龄SD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每组3窝。实验组以0.1%苯扎氯铵(BAC)、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降结肠15 min,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3、5、6和7周行大体解剖结肠形态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SABC法检测各组结肠神经节细胞S-100蛋白和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c-Kit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分布和表达。结果①术后7周,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减少、腹胀、精神萎靡和消瘦,粪便颗粒较对照组和正常组大而干燥,处死后大体解剖可见BAC处理段结肠肠管狭窄、痉挛,无蠕动,病变近端肠管扩张,肠腔内容物潴留。②术后1、3、5和6周,实验组病理学检查可见肌间及黏膜下神经节细胞逐渐减少,术后7周肌间及黏膜下神经节细胞完全消失,肠壁其他结构完整,未发现瘢痕形成及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和正常组均可见正常的肌间和黏膜下神经节细胞。③术后1、3、5和6周,实验组肌间及黏膜下神经节细胞S-100蛋白和NSE的表达逐渐减少;术后7周S-100蛋白和NSE的表达完全消失,对照组及正常组S-100蛋白和NSE表达均未见明显变化。④术后1、3、5、6和7周,实验组结肠c-Kit的表达逐渐减少,ICC分布均较对照组和正常组明显减少,网络状结构受到破坏,ICC形态出现异常,表现为突起变短、变钝。对照组和正常组c-Kit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HD乳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D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病因、病理机制、生理机制及以ICC为靶点治疗HD奠定实验基础。
王玲朝王春晖江逊林燕王宝西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动物模型苯扎氯铵CAJAL间质细胞
Cajal间质细胞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ABT-229促进胃肠动力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Cajal间质细胞(ICC)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ABT-229)促进肠道动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家兔十二指肠和结肠,将肌条分为4组:分别为十二指肠正常ICC组(a组)和损毁ICC组(c组),结肠正常ICC组(b组)...
王春晖王玲朝江逊兰莉刘莉孙阳王宝西
文献传递
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意义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I(HMGBl)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例健康对照儿童、3l例轻度大叶性肺炎患儿和14例重度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IL-6、IL-8、IL-10和HMGBI水平,分析不同程度肺炎患儿血清HMGBl、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差异,及血清中TNF-α、IL-6、IL-8、IL-10与HMGB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大叶性肺炎组患儿、轻度大叶性肺炎组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和HMGB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重度大叶性肺炎组患儿和轻度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和HMGB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IL-6、IL-8与HMGBl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444、0.365、0.466,P=0.007、0.029、0.004);IL-10与HMGBl呈中度负相关(r=-0.485,P=0.003)。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HMGBl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而TNF-α、IL-6、IL-8、IL-10、HMGBl水平测定可为小儿大叶性肺炎病情进展监测、严重程度及疗效判定等提供参考。
杜春艳卢强李玉品杨洁王春晖田娟田姣张妮妮张良娟王宝西江逊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高迁移率族蛋白
小麦纤维素颗粒对功能性便秘患儿肛门直肠压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对学龄期功能性便秘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就诊的48例学龄期功能性便秘患儿,予小麦纤维素颗粒口服治疗3周,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直肠肛门压力。另选择10例健康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果 48例功能性便秘患儿服用小麦纤维素颗粒后,43例便秘症状消失或改善,总有效率89.58%。48例便秘患儿治疗前的直肠感知阈值及直肠最大阈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便秘患儿完成治疗前后直肠肛门测压检查,治疗前后的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缩榨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直肠感知阈值较治疗前降低,直肠最大容量阈值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麦纤维素颗粒可降低肛门直肠压力,可用于学龄期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田娟江逊张薇仝海霞王春晖王宝西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小麦纤维素直肠肛门测压
Cajal间质细胞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ABT-229促进胃肠动力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Cajal间质细胞(ICC)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ABT-229促进肠道动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家兔十二指肠和结肠,将肌条分为4组:分别为十二指肠正常ICC组(8组)和损毁ICC组(C组),结肠正常ICC组(b组)和损毁ICE组(d组),每组20条;损毁ICC组肌条利用美蓝培养+光照的方法特异性损毁肠道平滑肌中的ICE,对比a组与c组,b组与d组收缩频率及幅度;分别观察加入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红霉素衍生物ABT-229)前后收缩幅度、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电镜下美蓝培养+光照处理组的ICC被损毁,而平滑肌细胞和神经元形态正常。a组收缩频率为(17.89±1.88)次/min,与加入ABT-229后[(18.76±1.18)0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振幅[(343±28)mg]较加入ABT-229后[(597±68)mg]低(P〈0.001);b组收缩频率(5.89±1.03)次/min,振幅(724±85)mg,加入ABT-229后b组频率(8.45±0.69)7欠/min、振幅(897±89)mg均较加入药物前增加(P〈0.001或P〈0.05)。这一作用不受河豚毒素(TTX)的影响,但能被硝苯地平显著减弱。而c组和d组收缩活动几乎消失:C组频率(1.06±0.24)次/min,振幅(50±10)mg;d组频率(0.71±0.10)次/min,振幅(45±10)mg;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弱(P均〈0.001)。加入ABT-229后C组频率(1.17±0.25)次/min,振幅(58±11)mg;d组频率(0.78±0.11)次/min,振幅(57±8)mg,加入ABT-229前后收缩活动无明显改变(P〉0.05)。加入乙酰胆碱100μmol/L,c组、d组均能产生显著收缩。结论ICC在肠道节律性收缩的形成中有关键性作用;ICC介导了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对肠道的促动力作用;人类缺乏ICC亦可出现胃肠动力功能障碍;在ICC数量减少至一定程度或ICC网络不完整情况下即使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亦不能产生良好效果。
王春晖王玲朝江逊兰莉刘莉孙阳王宝西
关键词:促胃动素受体CAJAL间质细胞
Cajal间质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乳鼠模型不同肠段的分布变化研究
2010年
【目的】建立乳鼠巨结肠模型,观察其结肠不同肠段中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分布变化,探讨ICC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0.5%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处理6~7日龄的SD乳鼠降结肠15 min的方法建立先天性巨结肠乳鼠模型,免疫荧光检测ICC在乳鼠巨结肠模型不同肠段的分布变化。【结果】术后4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先天性巨结肠乳鼠模型建立成功。免疫荧光检测ICC在不同肠段的分布。正常组结肠组织ICC主要分布于粘膜下丛和肌间丛,ICC呈连续性分布,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狭窄段结肠组织ICC的分布显著减少或消失,较移行段、扩张段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C的网络状结构完全破坏,残存ICC形态异常。移行段结肠组织内ICC的分布较对照组和扩张段组均减少(P<0.05),其形态部分接近正常,但ICC缺乏连续性分布,未能形成正常的网络状结构。扩张段与对照组结肠组织内IC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乳鼠模型不同肠段ICC的数量、形态、分布不同。狭窄段ICC形态变钝、突起减少或消失。ICC分布减少、形态异常可能是巨结肠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王玲朝王春晖江逊林燕兰莉王宝西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动物模型苯扎氯铵CAJAL间质细胞
Cajal间质细胞胃动素受体的表达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Cajal间质细胞(ICC)上是否有胃动素受体表达。方法以10日龄仔兔小肠为组织来源,采用Ⅱ型胶原酶酶解法并结合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细胞;对培养的ICC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应用ICC特异的c.kit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鉴定;应用特异性胃动素受体抗体(anti—GPR38)、c—kit蛋白抗体以及细胞核染料(hoechst33342)联合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流式细胞仪分选的ICC为靶细胞,分别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将提取的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后扩增,行3%琼脂糖凝胶电泳;提取的细胞总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转膜,抗体杂交,发光检{贝4;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来验证ICC是否表达胃动素受体。结果特异性的c—kit蛋白抗体荧光染色鉴定成功培养出兔肠道ICC;细胞免疫荧光三标实验显示ICC胞膜上存在胃动素受体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的细胞中c—kit阳性细胞比率为64.3%,流式细胞仪分选出阳性细胞分别为6.7×10^5和5.6×10^6;对分选出的ICC提取的总RNA和总蛋白分析检测显示胃动素受体mRNA以及受体蛋白定性分析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兔肠道ICC上有胃动素受体的表达,ICC在胃动素促进肠道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许文达江逊兰莉仝海霞王春晖王宝西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AJAL间质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