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冬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原因分析及事故预防
- 近年来,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了多起中毒窒息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文结合北京市近年来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案例,经简单分析后,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事故原因,并针对事故原因(基本事件)提...
- 王晓冬赵寿堂靳江红胡玢
- 关键词:预防措施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
- 文献传递
- 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成分浅析被引量:4
- 2018年
- 本文根据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对59辆M1型车辆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简析其浓度关系,并以苯为代表性物质对本次检测车辆车内空气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健康风险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控制车内空气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晓冬朱佐刚马驰
- 关键词:健康风险分析
- 标准气发生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准气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流量控制器、第一和第二混合室、标准管、扩散室、扩散管、气路四通、球阀、分流阀、稳压阀和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控制器的入口连接平衡气管道,出口连接管道和气路四通,气路四通...
- 朱佐刚靳江红王晓冬宋媛媛赵寿堂王栋
- 文献传递
- 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及范围确定被引量:5
- 2015年
- 就GB 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GB 12476.3-2007《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GB 25285.1-2010《爆炸性环境爆炸预防和防护第1部分:基本原则和方法》、AQ 3009-2007《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及危险区域范围几点规定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确定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和范围。
- 王晓冬靳江红朱佐刚
- 全封闭独立新风换气型办公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某办公场所采用独立新风换气系统,通风情况良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在各污染物指标中仍占重要地位。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室内空气质量属于清洁等级,办公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 王晓冬赵丹
- 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评价
- 一种SCADA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SCADA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评估SCADA系统中各脆弱性因素和各威胁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各脆弱性因素和各威胁因素进行组合,获取威胁‑脆弱性组合;根据各威胁‑脆弱性组合和待...
- 靳江红熊文泽史学玲王晓冬刘瑶
- 文献传递
- 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被引量:5
- 2008年
- 提出了采用"工艺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来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PHA分析法,可用于安全预评价和现状评价中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文中引用国家标准归纳了危险、有害因素,利用分级赋值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半定量分析,从而辨识出评价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提供了一种可进行半定量化计算的危险因素辨识方法。同时,分别示例应用该方法对一个半导体工厂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对一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现状评价。采用本方法进行评价的案例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得到项目评审会专家的认同。该方法简便易行,为危险、有害因素的半定量化计算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 胡玢靳江红王晓冬
- 关键词:安全管理工程预先危险性分析安全评价
-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移动实验室研究进展
- 介绍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移动实验室研究及其相关国家标准制订进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移动实验室分为大型、中型和快速检测3种,其中大中型移动实验室适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适用于企业职业...
- 胡玢王晓冬赵岩陈娅刘艳朱佐刚宋媛媛王栋赵寿堂
- 关键词:职业病监督管理
-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移动实验室研究进展
- 本文介绍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移动实验室研究及其相关国家标准制订进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移动实验室分为大型、中型和快速检测3种,其中大中型移动实验室适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适用于企业...
- 胡玢王晓冬赵岩陈娅刘艳朱佐刚宋媛媛王栋赵寿堂
- 文献传递
- 一种SCADA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SCADA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评估SCADA系统中各脆弱性因素和各威胁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各脆弱性因素和各威胁因素进行组合,获取威胁‑脆弱性组合;根据各威胁‑脆弱性组合和待...
- 靳江红熊文泽史学玲王晓冬刘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