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晨光

作品数:86 被引量:497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成像
  • 27篇磁共振
  • 21篇磁共振成像
  • 14篇椎间盘
  • 13篇腰椎
  • 10篇影像
  • 10篇脊柱
  • 9篇CT
  • 8篇腰椎间盘
  • 8篇椎体
  • 8篇淋巴
  • 8篇骨密度
  • 7篇肿瘤
  • 7篇椎间盘突出
  • 7篇脊髓
  • 6篇影像学
  • 6篇骨质
  • 6篇骨质疏松
  • 6篇MRI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79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长征医院
  • 2篇常熟市第二人...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山医院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常州市武进中...

作者

  • 81篇王晨光
  • 35篇肖湘生
  • 35篇贾宁阳
  • 15篇洪庆坚
  • 14篇刘士远
  • 10篇王俭
  • 9篇贾连顺
  • 8篇刘光华
  • 7篇董生
  • 7篇万卫平
  • 6篇沈天真
  • 6篇徐雪元
  • 5篇沈康平
  • 5篇王胜裕
  • 5篇俎金燕
  • 5篇陈星荣
  • 5篇袁明远
  • 4篇李惠民
  • 4篇刘宁飞
  • 4篇彭迪田

传媒

  • 16篇中国医学计算...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全国脊柱微创...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国外医学(临...
  • 2篇中华整形烧伤...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9篇1998
  • 2篇1997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MR扩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运用DTI初步探讨无创评价活体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腰椎门诊就诊行腰椎MR检查患者,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相关手术患者,共纳入研究对象88例,年龄16~63岁,平均(37±13)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快速自旋回波及平面回波成像。剔除磁敏感重的图像,共获得428个椎间盘,测量其平均扩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并获得其纤维环成像图,根据纤维环示踪图(FT)图形态学改变,对纤维环进行分型并测量其MD和FA,并进行比较。数据资料为非正态分布,以四分位间距及中位数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包,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运用纤维环示踪技术每个椎间盘均可得到纤维环成像图,且不同Pfirrmann级别其纤维环类型不同,纤维环分型与Pfirrmann分级密切相关:规则型FT图135个,其中PfirrmannⅡ级(92个)比例最高,占68.15%;杂乱型纤维环FT图195个,以PfirrmannⅢ(93个)、Ⅳ级(30个)为主,占63.07%;团块型纤维环兀’图98个,以PfirrmannIV(39个)、Ⅴ级(43个)为主,占8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tel—Haenszelχ2=检验,)(χ2=183.90,P〈0.01)。完整型FA值为0.32(0.29-0.35),MD值为12.40(11.50-13.20)×10^-10mm^2/s;杂乱型FA值为0.35(0.33~0.38),MD值为11.10(9.92-12.00)×10^-10mm^2/s;团块型FA值为0.54(0.46~0.62),MD值为6.30(5.03~7.72)×10^-10mm^2/s。纤维环结构越杂乱,其MD值越低,FA值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值分别为219.74、243.88,P值均〈0.01)。结论DTI可无创性评估活体椎间盘结构变化,MD值及FA值有助于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
俎金燕王晨光贾宁阳何倩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扩散张量成像
经皮激光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后CT,MR与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评价CT、MR对经皮激光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LDD)后椎间盘的监测作用。材料和方法 :利用半导体激光对8只犬的16个椎间盘进行PLDD ,总能量分别为300J(L3、4)、350J(L4、5) ,于术后4h(A组) ,7天(B组) ,14天(C组) ,30天(D组)做CTMR平扫及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7天CT显示在椎间盘内和硬膜外的气体。MR横断面显示气腔和周围高信号 :矢状面显示无信号的部分 ,残余髓核和受到高温度影响的周围结构。大体标本上中央是空腔 ,周围是碳化组织 ,组织学可见残留髓核变性。1个月后可观察到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MR不仅能了解PLDD术后的解剖结构 ,还能反映其病理变化 ,是评价PLDD的有效手段 ,CT检查有一定的限度。
董生肖湘生王晨光
关键词:CT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吸术79例被引量:2
1998年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吸术79例方健王晨光孟庆云宋恒平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是一项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本文总结了79例经PLD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临床资料79例中男60例,女19例;年龄23-51岁;病...
方健方健王晨光宋恒平
关键词: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吸术
脊椎血管瘤的影像诊断(附30例分析)被引量:12
1997年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30例脊椎血管瘤的X线、CT或MRI影像特征。结果:X线片可见椎体呈典型的栅栏样改变,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在MRIT1加权像上呈等或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像上呈均匀高信号,并见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逐渐变亮这一典型血管瘤信号特征,MRI可发现脊髓受压变性程度。据MRI表现和临床资料,作者提出了脊椎血管瘤的分型,并就各型的临床意义及MRI与CT、X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结论:脊椎血管瘤的X线、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其分型有临床价值。
袁明远肖湘生洪庆坚王晨光贾连顺
关键词:脊椎血管瘤CTNMR成像血管瘤
^1H—MR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1H-MR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5名患者共计68个病灶进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扫描序列包括T1WI与T2WI平扫、动态增强(DCE)与单体素1H波谱分析。将3.23ppm处出现胆碱峰视为1H-MRS乳腺恶性肿瘤表现。结果:平扫与DCE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4.59%(35/37),特异性为71.43%(35/49)。23个病灶(19个恶性肿瘤,4个良性病灶)于3.23ppm处检测到胆碱峰,1H-MRS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51.35%(19/37),特异度为87.10%(27/31),阳性预测值82.61%(19/23),阴性预测值65.85%(27/41)。MRI平扫、DCE与MRS结合的联合诊断程序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7.30%(36/37),特异度为90.00%(36/40)。1H-MRS阳性病例中,病灶最大径≥2.5cm占73.91%(17/23),2.0~2.5cm占21.74%(5/23),1.5~2.0cm为4.35%(1/23)。结论:1H-MRS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MRI平扫与动态增强的基础上进行MRS检查可提高诊断特异性。但乳腺MRS的应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病灶大小的影响尤为重要。
冯赟刘士远王晨光蒋涛陶晓峰王金林肖湘生
关键词:乳腺疾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
椎体骨折及愈合的磁共振成像被引量:36
1997年
目的:松质骨骨折及愈合用X线平片诊断较困难,本文探讨MRI对松质骨骨折及愈合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创伤后不同时间的63例75个椎体骨折进行MRI检查,对骨折区骨髓信号进行分类对照研究。结果:骨髓创伤后信号分为Ⅰ型(水肿型)、Ⅱ型(不均匀型)、Ⅲ型(复原型)和Ⅳ型(脂肪型)。Ⅰ型提示骨髓水肿和急性出血;Ⅱ型与骨折创伤区肉芽组织、小血肿或微骨痂混杂有关,提示骨折修复早期;Ⅲ型信号提示骨髓腔已复原,骨折修复;Ⅳ型骨髓内脂肪细胞增多,与创伤性缺血有关。结论:骨髓MRI信号变化对松质骨骨折愈合判断有意义。
王晨光肖湘生沈天真贾连顺刘光华刘士远
关键词:脊柱骨折NMR成像愈合
人腰椎体松质骨CT值与组织学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人腰椎体松质骨定域CT值相对百分比(RF)与骨松质组织形态指标相关关系。材料和方法:22具新鲜人腰椎体标本行HRCT扫描,测量松质骨不同定域CT值百分比。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椎体骨松质进行组织学定量测量。逐步回规法剔选对骨组织学形态指标有影响的CT值定义域,并建立最优化方程。结果:骨小梁间隙与松质骨低密度-1024Hu~定域CT值百分比成正相关。平均骨小梁宽度、平均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百分比主要为松质骨高密度150Hu~、300Hu~定域CT值百分比所表达。骨小梁指标与300Hu~定域CT值百分比成正相关;与150Hu~定域CT值百分比成负相关。结论:骨小梁参数主要为松质骨中高密度CT值以相互消长形式所表达。推论骨小梁骨丢失的密度变化是高密度向中等密度减退方式而不是消失方式。松质骨内非钙化成分增多对这种CT值的表达形式也有影响。骨松质的低密度CT值比例与骨小梁间隙大小成正比。
王晨光肖湘生陈星荣陈星荣刘光华沈天真沈天真刘光华
关键词:腰椎组织形态学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被引量:6
1995年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上海长征医院(200003)王晨光,肖湘生,董生,贾连顺,陈德玉本文总结了经皮椎间盘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对手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64例中男49例,女15例;年...
王晨光肖湘生董生贾连顺陈德玉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关节的慢性、免疫性疾病,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原型。青少年多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B27相关,目前病因不明。早期常侵犯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滑膜部,随着病情的进展,将造成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最终发展为脊柱或外周关节骨性强直、畸形,甚至致残[1]。目前,AS 的治疗已从对症镇痛发展到阻断炎症进展、阻止关节结构损坏的疾病早期阶段[2]。减少或避免出现严重后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现已应用于早期 AS 诊断。本文就 X 线、CT、MRI、超声、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及 PET/ CT 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牛富业王晨光
关键词: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成像
髌骨位置的CT几何测量——对髌骨移位角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为在横断面上评价膑骨位置,本文提出膑骨移位角(PSA)作为CT上髌骨位置的测量指标.材料和方法:对42例80个正常膝关节和11例18个膑骨半脱位膝关节CT的不同层面上的膑骨倾斜角(PTA)、髌骨外移距离(LPD)、髌骨二分比例(BSO)和PSA进行测量.对比这些参数的测量重复性,探讨PSA的价值.结果:正常组:PSA各平面平均相差0.4°,脱位组:PSA各平面平均相差1.2°.PSA各平面平均值相差不显著(P>0.05).而膝关节CT的不同平面上的PTA,LPD和BSO平均测量值有较大差异,各平面测量值之间相差显著(P<0.05).说明PSA较其它测量参数有更好的测量重复性.正常组PSA(平均7.6°)与脱位组PSA(平均13.6°)比较前者小(P<0.05).结论:作者认为PSA在膝关节不同平面之间有较好的重复性,作为横断面上估价髌骨位置的指标是有意义的.
王晨光肖湘生刘士远李玉伟施增儒沈天真
关键词:CT骨疾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