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光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6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中国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选择--基于“态势分析法”(SWOT)的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随着北极自然环境的快速变化,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可能。俄罗斯是最大的北极国家,近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应对西方制裁,积极开发其北极地区并寻求中国的支持。2017年,中俄两国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这是把北极开发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俄北极合作的战略性举措。本文利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对中国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分析显示,当前中国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宜采取机遇型战略,借助外部机遇来克服自身劣势,以实现向促进型战略的过渡。
- 张木进王晨光
- 关键词:SWOT分析法
- 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再思考——基于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被引量:6
- 2017年
- 近年来,北极事务已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兴议题,中国对北极事务的参与也日渐深入。根据参与环境的变化和参与范围的拓展,本文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蛰伏期、准备期、初步参与期和全面参与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国的北极政策实践都受到了一定时空条件的影响,具体可从参与意愿、参与能力等内部因素和参与需求、参与渠道等外部因素进行考察。这四个因素可按照程度大小形成不同的情境组合,构成一个理解中国北极政策实践的分析框架。该框架也有助于分析中国对其他国际事务的参与,可视为认识和研究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次尝试。
- 王晨光
- 关键词:历史进程影响因素
-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油气安全建设被引量:2
- 2017年
-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维护油气安全特别是油气进口安全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对外依存度过高、供给来源单一、运输通道脆弱、周边局势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油气安全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国的油气安全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有利于保障油气供给稳定、油气运输畅通和形成油气合作共同体。中国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充分考量"一带一路"沿线的西亚和北非、南亚和东南亚、俄罗斯和中亚三大区域的特点以及其他域外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筹划。
- 王晨光
- 关键词:油气安全油气合作
- 青岛城市外交的历史、现状与完善途径
- 2017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的外交角色被日益广泛的跨国流动和社会参与所激活,城市外交正成为一种新的外交形态。青岛是我国最早开埠通商的城市之一,在对外交往方面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强市,青岛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对外交往日益活跃。目前,随着被国家确定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青岛应在结交友好城市、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建设,以开创更具活力的城市外交新局面。
- 张佳佳王晨光
- 中日韩北极合作:动力、阻力及构想被引量:7
- 2015年
- 2013年,中日韩被接纳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后,三国北极合作的议题变得更具现实意义。当前,中日韩在北极事务上因相同的身份认同、相似的利益诉求和相近的政策实践而存在合作的基础和动力,但由于中韩两国与日本关系紧张、美国因素的干扰以及"中国北极威胁论"的存在,三国北极合作之路面临诸多障碍。因此,中国需要以现有涉北极国际制度为基础,以科研等低政治领域的制度化合作为突破口,以中韩合作带动中日韩合作为路径,避免和消弭"中国北极威胁论"的影响,积极参与和推动三国的北极合作。
- 王晨光
- 关键词:中日韩合作周边外交全球治理
- 亚太二元格局下的中日关系:分析与展望被引量:1
- 2015年
- 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使亚太地区呈现出经济中心与安全中心相分离的二元格局。这个二元格局是包括中、美、日在内的亚太国家长期互动的结果。在此格局下,中美、中日之间分别面临着"权力转移"的矛盾,日美两国会因遏制中国的需要而加强同盟关系,因此中日关系在短期内难见起色。但在"历史的惯性"下,亚太二元格局将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日本极可能基于国家利益而调整其亚太战略,改善对华关系。中国应该把握亚太局势,抓住历史机遇,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中日新型大国关系",为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 王晨光
- 关键词:中日关系
- 路径依赖、关键节点与北极理事会的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被引量:30
- 2018年
- 北极理事会是北极治理中最重要的区域性机制安排,历史制度主义为我们认识其发展变迁的制度逻辑提供了理论视角。作为北极理事会的"前身",《北极环境保护战略》(AEPS)是在冷战结束的背景下,北极八国为弥补既有制度的不足、更好地应对北极环境问题而创设的。AEPS的制度设计虽不完美,但在时间序列上占据优势,并在北极治理中不断自我强化,因而使北极理事会对其产生了"路径依赖"。2007年,"插旗事件"成为改变北极局势的"关键节点",北极理事会也在北极八国的推动下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突破。然而,鉴于巨大的"沉没成本"以及防止出现"裂口效应",八国还是将其限定在《渥太华宣言》的框架之内。未来一个时期,北极理事会仍难打破"路径依赖",但会延续机制化、开放性的变革方向,需予以进一步关注。
- 王晨光
- 关键词:历史制度主义
- 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内外环境与优化路径被引量:1
- 2019年
- "一带一路"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两岸关系发展影响深远。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的内外环境比较复杂:其商界、学界以及政界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不乏理性声音,这是内部驱力;蔡英文上台后大肆推行"台独"政策,这是内部阻力;大陆对台湾地区的参与表示欢迎并已有所安排,这是外部拉力;美日对两岸关系接近一直予以阻挠,这是外部压力。受这四方面力量的影响,台湾当局在这一问题上一直首鼠两端,踌躇不前。因此,两岸应有针对性地从调动内部驱力、抑制内部阻力、增强外部拉力和缓解外部压力等方面入手,优化台湾参与"一带一路"的内外环境。
- 王晨光
- 关键词:内外环境两岸关系
- 正确义利观视角下的北极治理和中国参与被引量:8
- 2017年
- 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正确义利观对北极治理也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北极治理相关事务可按属性大致划分为"义""利"两个方面,但受"重利轻义"错误观念的影响,各国往往片面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重视本国利益而不顾人类共同利益,致使北极治理的发展面临困境。中国是正确义利观的倡导者,也是北极事务的利益攸关方,故应在参与北极治理的进程中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并将其发扬光大。中国应坚持以义为先,遵循取利有道,追求互利共赢,在承担国际道义的前提下谋求北极利益,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北极善治。
- 丁煌王晨光
- 关键词:中国外交
-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战略选择——基于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视角被引量:20
- 2014年
-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变化以及中国的发展使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成为必然,但当前中国缺乏对参与北极事务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北极战略。本文使用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内在优势、内在劣势和外部机会、外在威胁进行分析,以期为酝酿中的中国北极战略在战略匹配和战略定位方面提供借鉴。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现状喜忧参半、利弊并存,中国宜选择扭转型和多元型相结合的战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完成向增长型这一理想战略选择的过渡和转变。
- 孙凯王晨光
- 关键词: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