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明

作品数:59 被引量:1,16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雷暴
  • 10篇强对流
  • 10篇强降水
  • 10篇降水
  • 9篇回波
  • 9篇大风
  • 8篇短时强降水
  • 8篇雷暴大风
  • 8篇雷达
  • 7篇暴雨
  • 6篇多普勒
  • 6篇气旋
  • 5篇下击暴流
  • 4篇中尺度
  • 4篇切变
  • 4篇准地转
  • 4篇环境参数
  • 4篇弓形回波
  • 4篇冰雹
  • 4篇触发

机构

  • 54篇中国气象局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培...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太原市气象局
  • 2篇河北省气象与...
  • 2篇山西省气象台
  • 2篇天津市气象台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雅安市气象局
  • 1篇济南市气象局
  • 1篇海南省气象台
  • 1篇乐山市气象局

作者

  • 59篇王秀明
  • 27篇俞小鼎
  • 19篇周小刚
  • 7篇费海燕
  • 5篇陶祖钰
  • 4篇朱禾
  • 3篇周晋红
  • 2篇章丽娜
  • 2篇钟琦
  • 2篇柳士俊
  • 2篇熊秋芬
  • 2篇钟青
  • 2篇李瑞萍
  • 1篇康岚
  • 1篇肖递祥
  • 1篇高文良
  • 1篇刘黎平
  • 1篇李凯
  • 1篇张骞
  • 1篇符式红

传媒

  • 21篇气象
  • 9篇气象学报
  • 6篇高原气象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物理学报
  • 3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暴雨灾害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计算机科学与...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3”区域致灾雷暴大风形成及维持原因分析被引量:122
2012年
利用商丘和郑州雷达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观测等多种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3日傍晚至次日凌晨,河南商丘、安徽和江苏北部出现的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本文分两个阶段从中尺度环境、风暴结构、风暴与环境相互作用、雷暴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商丘风暴的发展、维持及灾害性大风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商丘雷暴大风环境类似美国暖季型Derecho环境;(2)商丘风暴由晋冀雷暴群下沉气流导致的出流阵风锋移动到水汽相对充沛处触发,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迅速发展成具有较强的中层径向辐合超级单体风暴,多个超级单体的强下沉气流合并产生了超级单体阶段的地面大风;(3)飑线发展、维持的原因是飑线的自组织结构,飑线与环境入流的相互作用既有利于强上升气流发展,亦有利于强下沉气流发展,干线及叠加在干线上扰动触发的新生回波带不断并入飑线北端;(4)根据径向速度增幅估计,风暴强下沉气流辐散、强冷池密度流和层状云部分降水粒子蒸发对弓形回波阶段地面灾害性大风的增幅作用几乎相当,冷池合并是商丘极端雷暴大风产生的重要原因。
王秀明俞小鼎周小刚牛淑贞
关键词:雷暴大风强对流弓形回波下击暴流
京津冀暖季短时强降水环境特征对比分析
2024年
利用2013—2021年暖季(6—9月)京津冀地区逐时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根据天气形势对短时强降水进行天气学分型,统计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时空特征,对比动力、水汽和热力不稳定条件等环境要素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以冷涡型和副高型为主,占到55%,且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下午到前半夜。对比发现,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区别明显,分型合理;各类型大多表现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西南涡型动力强度表现最强,且随降水临近是增加的,弱天气强迫型在降水前各个时段动力表现最弱;副高型、台风型和西南涡型水汽最为充沛,副高型925 hPa比湿中位数达到19.14 g·kg~(-1),西南涡型在高低层相对湿度均较大,低层平均相对湿度中位数达到87%,弱天气强迫型相对较差,为74%,各类型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在降水前随时间基本是增加的;弱天气强迫型的热力不稳定性最为突出,850 hPa和500 hPa温度差中位数最大为25.74℃,西南涡型最小,除弱天气强迫型外,各类型热力条件随时间是减弱的。
申莉莉李江波李江波钟琦王秀明钟琦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被引量:494
2012年
临近预报指0—6h(0—2h为重点)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天气预报,预报对象是该时段内出现明显变化的天气现象,主要包括雷暴、强对流、降水、冬季暴风雪、冻雨、沙尘暴、低能见度(雾)、天空云量等,其中,以雷暴和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最具挑战性。综述了针对雷暴和强对流天气的以主观预报为主、结合客观算法的临近预报技术,同时讨论了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主观临近预报技术包括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并结合其他资料(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气象卫星云图、快速同化循环的数值预报产品等)对雷暴生成、发展和衰减,特别是对强对流天气(包括强冰雹、龙卷、雷暴大风和对流性暴雨)的临近预报,客观算法包括几种应用最广的雷达回波或云图外推算法和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应用包括与雷达回波外推融合延长临近预报时效,与各种观测资料融合得到快速更新的三维格点资料为雷暴和强对流近风暴环境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俞小鼎周小刚王秀明
关键词:雷暴强对流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
2016年初冬陕西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西安和安康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欧洲中心细网格模式预报等资料对2016年11月22日发生在陕西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陕西中南部雷暴区位于地面冷锋后350~500 km的区域内,雷暴区3 km以下是深厚的冷垫,同时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层,低层是绝对稳定的大气层结,这说明此次雷暴天气为高架雷暴。通过诊断饱和假相当位温、假相当位温、湿位涡和绝对涡度表明不同地区不稳定机制是不同的。西安地区不稳定机制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安康地区不稳定机制为条件性不稳定。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域,降雪回波呈现出数个平行带状回波,与0~6 km风切变矢量(西西南风)平行;在条件性不稳定区域,降水回波为小尺度的块状回波。强垂直风切变表明大气斜压性强,中高层暖湿气流增强了大气的湿斜压性,从而使中高层形成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产生倾斜对流;中低层偏南气流输送暖平流和水汽,使得大气较为暖湿,中高层温度平流较弱,大气较干,形成位势不稳定,锋面抬升中低层暖湿大气使其饱和,位势不稳定转化为条件性不稳定,产生垂直对流。不稳定与上升运动及回波高度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郭大梅章丽娜王秀明胡启元
关键词:逆温层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产生致灾大风的超级单体回波特征被引量:10
2022年
基于中国东部平原地区31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和实况记录,筛选出2002—2020年56次由超级单体风暴导致的25m·s^(-1)以上的直线型大风事件,分析超级单体风暴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与其导致的直线型大风间关系,获得产生直线型致灾大风的超级单体的量化结构特征,为超级单体产生的大风的主客观监测预警提供参考。统计结果表明:产生致灾大风的超级单体60 dBZ以上强回波深厚,平均厚度为5.5 km,中层径向辐合特征显著,最大中层径向辐合超过29 m·s^(-1);中气旋强度中等,平均旋转速度为18.4 m·s^(-1),可向上伸展至对流层中上层(7 km高度);超级单体反射率因子核下降、中气旋核下降、29 m·s^(-1)以上中层径向辐合以及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减小是预警直线型大风的重要指标;下击暴流导致的明显且对称的低仰角辐散速度对仅在4次事件中出现,超级单体风暴由于其移动性,不易出现对称的下击暴流。
王一童王秀明俞小鼎
关键词:回波特征
影响气温直减率变化的物理过程讨论被引量:4
2016年
对流层中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是决定大气静力稳定度的主要因素。基于气温直减率(γ)倾向公式,讨论了影响γ变化的主要物理过程,包括温度平流的垂直差异和垂直运动。"上冷下暖"的温度平流垂直差异导致气温直减率增大,大气层结趋于不稳定,对与之密切相关的气温直减率平流,特别是混合层平流,进行了讨论。垂直运动对气温直减率的影响往往被忽视,且常被视为抬升条件,重点讨论了天气尺度系统强迫的缓慢垂直运动对气温直减率的影响。
朱禾王秀明
基于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对Q矢量的进一步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Q矢量是诊断大气大尺度垂直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在f平面近似下,从原始运动方程组出发可以推导出Q矢量以及相关的半地转Q矢量、非地转Q矢量和湿Q矢量等表达式,但这种传统的推导方法没有考虑大气准地转运动的属性.本文利用数学物理变换,直接从准地转"方程出发推导出Q矢量及其相关表达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方法在大气准地转运动属性表达方面的缺陷,并进一步讨论了传统方法在Q矢量相关表达式推导和物理意义表达方面的不足.
周小刚柳士俊王秀明陶祖钰
四川盆地一次极端大风天气过程成因及预报着眼点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闪电定位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等,分析了2015年4月4日傍晚到夜间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极端大风天气过程。分析指出:本次雷暴大风过程是由冷锋对暖湿气团的强迫抬升及干冷空气进入暖湿区域触发形成.中空干层、大的温度直减率、高低空急流耦合区、低层温度脊附近是利于极端雷暴大风出现的潜势区域。该区域为雷暴形成提供了条件不稳定、水汽、动力抬升等有利环境条件。冷空气首先从盆地西北部中低层入侵,在低层切变线上触发生成了一系列雷暴单体,在最有利于对流发展的潜势区域迅速发展。潜势区域中线状回波北段的中尺度涡旋环流、前侧入流和后侧入流的相互作用形成单体弓形回波,该弓形回波具有比普通雷暴更高的反射率因子、垂直液态含水量.根据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推断,本次极端大风是由单体弓形回波带来的湿下击暴流所导致。弓形回波中高反射率因子的高度连续下降意味着下沉气流伴随降水粒子下降,干空气被夹卷进入下沉气流使得雨滴被迅速蒸发,大大加强了下沉气流强度,因而显著增加了大风强度。分析还指出:通过分析对流发展背景条件,确定最有利对流发展的潜势区域,关注该区域中回波的生成、形态特点、演变特征,可提前预警大风天气。
康岚刘炜桦刘炜桦师锐肖递祥
关键词:环境场特征
一次副高影响下的局地强风暴触发及维持机制探析被引量:16
2019年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重庆局地强风暴过程进行了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演变,抬升触发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重庆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2)此次局地风暴抬升触发的关键因子是地面附近浅薄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辐合线由川渝盆地中西部MCS的雷暴高压与重庆地面热低压共同作用形成;(3)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的对流风暴形成小范围冷池出流与环境风场形成新的辐合线,加强对流风暴发展,并再次触发新的对流单体。承载层平均风为偏南风,使得对流单体向北缓慢移动,冷池出流和边界层辐合线共同作用使得风暴单体向西向北传播和长时间维持。
李强王秀明张亚萍何跃张勇黎中菊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基于多普勒雷达VAD算法的业务应用讨论被引量:10
2015年
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风廓线(VWP)产品在业务预报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风廓线的某些特征结构与雷暴及强对流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反演得到风廓线产品的VAD算法缺乏了解,目前对VWP及速度方位显示(VAD)产品的应用还存在一些误区。文章由单多普勒雷达反演水平风场的基本原理入手,回顾了VWP及VAD产品在暴雨与强对流临近预报中的应用,并重点对VWP及VAD产品的业务应用误区进行了讨论。
周小刚费海燕王秀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