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航俊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泳
  • 4篇电泳分析
  • 4篇种群
  • 4篇线粒体基因
  • 4篇线粒体基因组
  • 4篇扩增
  • 4篇扩增产物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组
  • 3篇中华乌塘鳢
  • 3篇塘鳢
  • 3篇乌塘鳢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种群遗传
  • 2篇种群遗传结构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 1篇漳州市水产技...

作者

  • 7篇王航俊
  • 5篇丁少雄
  • 3篇曲朦
  • 3篇张丽艳
  • 3篇王军
  • 2篇蔡晓鹏
  • 1篇张之文
  • 1篇尤颖哲
  • 1篇苏永全
  • 1篇施晓峰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类群豹纹鳃棘鲈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鉴别方法
不同类群豹纹鳃棘鲈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鉴别方法,涉及豹纹鳃棘鲈。1)提取东星斑的基因组DNA;2)以步骤1)所得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两次PCR扩增东星斑的线粒体基因组中的COI基因,获得PCR扩增产物;3)将PCR扩增产物...
蔡晓鹏王航俊丁少雄曲朦张荣墨
文献传递
鉴别中华乌塘鳢种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和鉴别方法
鉴别中华乌塘鳢种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和鉴别方法。涉及中华乌塘鳢种群的鉴别方法,中华乌塘鳢种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位于中华乌塘鳢线粒体基因组中脯氨酸tRNA基因5’端的第29个碱基,鉴别方法包括:提取中华乌塘鳢的基因组D...
丁少雄王航俊张丽艳王军
文献传递
基于SSR和SNP标记研究我国沿海中华乌塘鳢的种群遗传结构
中华乌塘鳢是一种潮间带滩涂鱼类,其生活习性比较特殊如栖息于洞穴中,产卵于洞穴中,亲鱼具有护卵行为,仔鱼无浮游期,成鱼不洄游,活动空间十分有限等。这些因素导致其扩散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开展中华乌塘鳢的种群遗...
王航俊
关键词:中华乌塘鳢种群遗传SNP标记遗传分化SSR标记
不同类群豹纹鳃棘鲈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鉴别方法
不同类群豹纹鳃棘鲈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鉴别方法,涉及豹纹鳃棘鲈。1)提取东星斑的基因组DNA;2)以步骤1)所得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两次PCR扩增东星斑的线粒体基因组中的COI基因,获得PCR扩增产物;3)将PCR扩增产物...
蔡晓鹏王航俊丁少雄曲朦张荣墨
文献传递
台湾海峡鲐鱼种群遗传结构被引量:7
2011年
以往研究表明,台湾海峡的鲐鱼分属2个地理种群,即东海种群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为研究这2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对鲐鱼闽东(30尾)和闽南(30尾)种群进行了AFLP分析,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种群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9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43个。闽东和闽南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7.75%、64.59%,0.1779、0.2123,0.2725和0.3228,2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同一水平。与其他鱼类对比显示,台湾海峡鲐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生境广及生命周期短被认为是台湾海峡鲐鱼具有较高遗传变异水平的原因;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鲐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而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Nm显示2个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种群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显示2个种群有基本相同的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鲐鱼闽东和闽南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幼体较强的扩散能力、海洋环流及洄游特性可能是造成台湾海峡鲐鱼种群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张丽艳苏永全王航俊王军
关键词:鲐鱼AFLP
鉴别中华乌塘鳢种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和鉴别方法
鉴别中华乌塘鳢种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和鉴别方法。涉及中华乌塘鳢种群的鉴别方法,中华乌塘鳢种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位于中华乌塘鳢线粒体基因组中脯氨酸tRNA基因5’端的第29个碱基,鉴别方法包括:提取中华乌塘鳢的基因组D...
丁少雄王航俊张丽艳王军
赤点石斑鱼LECT2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LECT2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赤点石斑鱼LECT2 cDNA全序列,全长601 bp,包括了79 bp的3′UTR区、46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以及54 bp的5′UTR区,共编码155个氨基酸.通过与21个物种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发现,所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大黄鱼的相似性最高,为78%,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40%~73%之间,表明LECT2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于LECT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脊椎动物系统进化树与传统物种树基本吻合.同时,通过RT-PCR方法得出,LECT2在健康赤点石斑鱼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肝组织表达量最高,感染哈维氏弧菌(Vibrio barveyi)后LECT2在脾、头肾、鳃等免疫器官中有较高表达量,而在肝脏中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其结果证实了LECT2与赤点石斑鱼免疫应答相关,肝脏可能是赤点石斑鱼LCET2蛋白最主要的表达场所.
施晓峰曲朦王航俊张之文尤颖哲丁少雄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RAC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