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轶

作品数:36 被引量:31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土壤
  • 8篇地质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6篇地下水
  • 5篇承载能力
  • 3篇地下水资源
  • 3篇地质环境
  • 3篇地质指标体系
  • 3篇水资源
  • 3篇土壤重金属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化学特征
  • 3篇承载能力评价
  • 2篇地质灾害
  • 2篇地质资源
  • 2篇信息系统
  • 2篇生态
  • 2篇土地利用

机构

  • 35篇中国地质环境...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天津市地质调...
  • 3篇河北省地质环...
  • 2篇北京市勘察设...
  • 2篇河南省地质调...
  • 2篇江苏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北京市地质环...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南省地矿局
  • 1篇江苏省国土资...

作者

  • 36篇王轶
  • 22篇李瑞敏
  • 10篇曹峰
  • 6篇刘永生
  • 6篇杨楠
  • 5篇殷志强
  • 4篇侯春堂
  • 4篇徐慧珍
  • 4篇王祎萍
  • 3篇孟晖
  • 3篇曹淑萍
  • 2篇胡永华
  • 2篇万军伟
  • 2篇邵海
  • 2篇郭华明
  • 2篇刘久荣
  • 2篇徐为
  • 2篇王慧玲
  • 2篇李春燕
  • 2篇林健

传媒

  • 14篇地质通报
  • 9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勘察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矿产勘查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定—沧州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公里网格样方代表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土壤中的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定变异性。在开展土壤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时,有必要进行单点采样的科学性分析。对于在1 km2的区域内,如何实现科学、有效和合理地采样来获得区域内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在保定—沧州平原地区,选择36个县市,在每个县市的大片农田区以十字形方式采集9个单点样,通过不同的样品组合方式,来研究其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显示:不同的混合方式,元素浓度含量的相对偏差大部分小于15%,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因此在1 km2区域的中心采集一个单点样,即可基本代表该区域内土壤元素的含量组成。
刘永生王轶杨楠李瑞敏
关键词:土壤调查土壤监测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被引量:40
2018年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阶段、应用探索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详细讨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四个层次指出了未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有效手段。
殷志强李瑞敏李小磊孟晖刘琼杨楠王轶仝晓霞李春燕高萌萌
关键词:承载能力
内蒙古西辽河平原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西辽河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属半干旱气候,发育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开展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预测土地退化风险意义重大,可为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利用2000—2019年MODIS 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近20年来该地区的植被生长变化趋势及突变情况。从影响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出发,分析了NDVI值与气象因素(降水、气温)、土壤湿度、地下水埋深等因子的相关关系;结合人类活动,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NDVI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9年生长季NDVI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存在显著突变点,最高值0.56,最低值0.41。(2)NDVI值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不同用地类型的NDVI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林地>沼泽地>滩地>草地>盐碱地>沙地。(3)92.5%的区域植被呈增长趋势,7.5%的区域植被呈减少趋势。(4)NDVI值与降水、气温、土壤湿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78,0.81,降水对植被影响最大。(5)最适宜天然植被生长的地下水埋深约为3 m,当地下水埋深大于10 m时,NDVI值会随着埋深的增加剧烈减小。(6)人类活动如土地开垦、植树造林是近20年来NDVI值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高萌萌刘琼王轶李小磊石鹏
关键词:气温降水土壤湿度地下水埋深土地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实施后,对北京市的供水面积达700km2。供水范围内的水位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0年后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储存量将增加16.8×108m3,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不可避免地改变目前的地质环境状态:地面沉降灾害将减缓;地下水总硬度将会降低等;改变建筑物抗浮能力,造成已有地下建筑物的设防水位和防渗水位的变化、地下室可能出现渗漏问题;砂土液化的范围将扩大;供水区域内非正规固体废弃物填埋、堆放场的固体废弃物受到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浸泡,产生大量的垃圾浸出液,浸出液中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后,势必对附近的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王祎萍吴保德贾三满王轶
关键词:南水北调地下建筑抗浮水位设防水位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水土地质环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2010年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属于半干旱自然地理环境且仍在干化,自山前至滨海的山麓堆积-河流沉积-海陆交互沉积序列的平原地貌地质环境,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以高Ca、Mg、F,低Se、Mo、I和弱碱性为特征且正在经历酸化过程,潜水环境以淡水-微咸水-弱碱性为特征且有碱化的趋势。人为作用与自然作用一起构成了本区水土地质环境演化的双重驱动力,但在表现形式和区域分布方面驱动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但潜水环境质量较差且均在恶化。
李瑞敏王轶曹峰徐慧珍刘永生郝春明马忠社郭海全赵更新曹淑萍李文伟刘峰川刘久荣林健许益青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主要水土环境问题及影响因素
2010年
将土壤和潜水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提出了研究区土壤酸化及地下水碱化、土地沙化、湿地退化、土地盐渍化等主要水土地质环境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土壤、潜水等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土壤剖面实测数据为基础,认为土壤环境主要受自然因素的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以地下水监测数据为基础,认为潜水环境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控制。为研究区水土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徐慧珍李瑞敏王轶曹峰马忠社郭海全刘久荣林健曹淑萍张亚娜刘峰川赵婕
关键词:自然因素土壤酸化湿地退化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山前-滨海表层土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对海河平原北部地区不同地质地貌类型的表层土壤粒度、矿物成分和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山前至滨海表层土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原生沉积环境的相关关系,在空间上表现出随着地质地貌和沉积环境特征的变化而演变的规律。
王轶曹峰李瑞敏马忠社郭海全马浩
关键词:表层土壤地质地球化学沉积环境
黄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黄河流域连接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黄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湿度相关性分析,定量揭示土壤湿度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有利于干旱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利用MOD13Q1NDVI产品和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土壤湿度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并在流域尺度探索了生长季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NDVI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沿黄河径流方向,上游右岸区域植被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左岸,中下游两岸区域植被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2000—2020年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0.356增加到2020年的0.435。(2)不同用地类型的NDVI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未利用地,不同季节NDVI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3)研究区大部分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处于改善和稳定的状态,小部分区域处于退化状态,退化区域的主要原因是草地退化、城市扩张导致耕地退化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4)NDVI与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0~10 cm、10~40 cm、40~100 cm、100~200 cm)整体呈正相关趋势,相关系数分别为0.535,0.647,0.681,0.61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与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相关性有差异,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NDVI与10~40 cm处的土壤湿度正相关面积最大,而林地NDVI与40~100 cm处的土壤湿度正相关面积最大。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高萌萌李小磊杨楠王轶刘琼赵子鑫
关键词:NDVI土壤湿度土地利用黄河流域
全国1∶50万环境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开发初探被引量:10
2003年
即将完成的全国分省(区、市)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取得了丰富的、系统的、海量的、最新的调查信息。为全面提升国土环境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和水平,根据多用户的需求,从信息集成模块和综合研究模块入手,构建了包括文字资料查询、图形及空间数据库查询和综合研究成果查询3个子系统在内的全国1∶50万环境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可建设成为国土资源地质环境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信息支持系统。
侯春堂冯翠娥王轶陈辉任鹰褚洪斌
关键词:信息集成信息系统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以辽中平原为例
2023年
[目的]依据农业生产的自然本底条件与国土利用现状,开展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与承载规模测算研究,可为科学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适宜性的基本评价导向,以辽中平原为例,通过分析农业生产的水、土、光热、环境质量、气象灾害、国土利用、生态保护等条件与风险,细化了农业生产适宜性与承载规模评价方法,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开展了相应评价。[结果]辽中平原农业生产适宜区、一般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8.1%、23.9%和28.0%。不适宜区主要受现状国土利用、坡度、土壤肥力、环境质量制约。不适宜区内分布有耕地、园地13.9万hm2,主要在平原北部的沈阳、铁岭、阜新等地。辽中平原农业生产承载规模约320.6万hm2,高出现状耕地规模约16%,整体上农业生产承载能力尚有盈余,但受水资源约束,盘锦、营口平原区域的农业生产规模超载。[结论]为支撑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需加强辽中平原农业生产不适宜区内的耕地监管,开展周边土地及环境综合整治,必要时制定耕地调入调出方案,优化农业生产超载地区的水量调配方案及用水结构,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
刘琼杨楠高萌萌李小磊王轶王轶张旭航
关键词:农业生产承载能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