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轶敏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增殖
  • 3篇增殖能力
  • 3篇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胎盘
  • 2篇胚胎
  • 2篇间充质
  • 1篇胎盘间充质干...
  • 1篇胚胎组织
  • 1篇脐带
  • 1篇细胞增殖
  • 1篇细胞增殖能力
  • 1篇消化法
  • 1篇酶消化
  • 1篇酶消化法
  • 1篇胶原
  • 1篇胶原酶
  • 1篇胶原酶消化法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延边大学

作者

  • 3篇王轶敏
  • 3篇李秀英
  • 3篇白金萍
  • 3篇李雪
  • 2篇刘颖男
  • 1篇仲苓芝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的增殖能力被引量:6
2014年
背景: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但是否每个代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都相同尚无定论。目的:分析不同代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采用细胞计数和BrdU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根据倍增时间公式计算倍增时间,并进行长期传代。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44、CD90和CD105,阴性表达CD14、CD34和CD45;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镜下可见红色脂肪滴,成骨诱导35 d茜素红染色镜下可见钙盐结节。细胞从第1代开始计数,直到第15代共获得3.5×1011个细胞。P5代比P10和P15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强,倍增时间短。长期传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到第25代时,其中3例标本细胞形态完全发生改变,呈铺路石样;另外2例标本几乎无贴壁细胞。提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长期传代到第25代,不同代次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不同,P5代增殖能力明显高于P10和P15代,临床应用应以P5代之前为宜。
白金萍李秀英李雪杨麒巍刘颖男王轶敏
关键词: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胎盘增殖能力
胚胎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与成脂分化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最先在骨髓中发现,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也最多,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有限且含量极低。近年来,已经从人胚胎组织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二者的成脂诱导能力比较尚无明确报道。目的:比较人胚胎组织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成脂诱导能力。方法:采用全骨髓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酶消化法获得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用细胞计数方法检测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向两种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成脂诱导剂诱导14 d,经油红O染色后观察并计数,计算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率。结果与结论:从两种不同组织中均可获取梭形贴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73、CD90和CD105均呈阳性表达,CD14、CD34和CD45均为阴性表达;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1)。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成脂诱导液诱导14 d后,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脂能力明显强于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P<0.01)。
李秀英白金萍仲苓芝李雪杨麒巍刘颖男王轶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组织分化能力成脂细胞增殖能力胶原酶消化法
3种人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成脂能力的比较
2014年
目的:从人足月胎儿的脐带组织和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人脐带组织MSCs(UC-MSCs)、胎盘组织MSCs(PL-MSCs)和胚胎组织MSCs(FT-MSCs)体外增殖能力和成脂分化潜能,为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人足月胎儿脐带组织和胎盘组织,通过Ⅰ型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出UC-MSCs和PL-MSCs,FT-MSCs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取第3或4代MSCs进行检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UC-MSCs、PL-MSCs和FT-MSCs细胞周期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阳性率。取3种组织来源的第3代MSCs进行成脂诱导,诱导18d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并比较3种不同组织来源MSCs的成脂能力。结果:从3种不同组织中均可获取梭形贴壁的MSCs,表面标记物CD44、CD73、CD90和CD105均呈阳性表达,CD14、CD34和CD45均为阴性表达;FT-MSCs增殖能力明显强于UC-MSCs和PL-MSCs(P<0.01),FT-MSCs、UC-MSCs和PL-MSCs的增殖指数(PI)分别为(36.66±1.30)%、(18.23±1.10)%和(10.03±1.20)%,3种MSCs的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MSCs经过成脂诱导液诱导后,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但是UC-MSCs体外成脂能力(油红O染色阳性率)明显强于FT-MSCs和PL-MSCs(P<0.01)。结论:3种不同组织来源MSCs在形态和细胞表面标记物等方面相似,FT-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增殖活性,UC-MSCs具有更强的体外成脂潜能。
李秀英白金萍李雪王轶敏
关键词:胚胎胎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