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存
-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滨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与预防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及预防策略,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7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0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医院感染率及病原菌构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0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5例,感染率3.6%;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上呼吸道和泌尿生殖系统为主,分别占28.0%、20.0%和20.0%;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65.4%,革兰阳性菌13株占25.0%,真菌5株占9.6%;年龄>65岁、胃癌或食管癌等恶肿瘤患者、住院时间>7d、合并糖尿病、伴有侵入性操作、每日探视>3人、病程>2周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上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伴有侵入性操作是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病、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伴有侵入性操作,是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要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对应的预防策略,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 赵新英王雨存潘素荣朱玉芹于晗
- 关键词: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
- 以皮肤改变为首发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 2014年
- 患者男,72岁,因乏力、全身皮疹2个月余于2013年5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个多月前全身皮肤无明显诱因出现淡红色丘疹,伴有乏力,初始以大腿部为主,后扩散至胸、背部,病后无发热、盗汗,无活动后心慌、胸闷,仔细询问病史,发病前无应用特殊药物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 王志敏田强元王雨存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
- 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手骨关节炎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验证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手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2例)和药物组(38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手三阳经输穴三间、中渚、后溪,火针点刺阿是穴,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药物组采用扶他林乳胶剂涂擦局部,每日2次,连续治疗30天为一疗程。两组分别观察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评分及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关节肿胀等指标。结果:经临床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及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1)。针刺组愈显率为61.9%(26/42)、总有效率为95.2%(40/42),药物组愈显率为36.8%(14/38)、总有效率为76.3%(29/38),组间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穴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手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
- 李和张风华王雨存
- 关键词:针刺疗法火针疗法输穴
- 伴NPMl基因突变的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伴NPMl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c^+ML)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定期定性检测该突变在早期判断AML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一毛细管电泳法对95例成年初治AML患者检测NPMl突变情况,并选取其中5例完全缓解患者定期检测该突变。结果95例成年AML患者NPMl突变发生率为29.5%(28/95);≥40岁患者突变发生率[40.0%(22/55)]明显高于〈40岁患者[15.0%(6/40)](X^2=6.963,P=0.012);正常核型AML患者突变发生率[51.1%(24/47)]明显高于异常核型患者[8.3%(4/48)](X^2=20.860,P=0.000)。AML患者发生NPMl突变以M,[72.7%(16/22)]、M2[36.3%(8/22)]常见,在具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的AML中,未发现该突变。NPMc^+ML患者自细胞、血小板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高于NPMc^+ML组(t值分别为4.132、4.603、4.069,均P〈0.05)。NPMc^+ML患者完全缓解率、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NPMc^+ML患者(X^2值分别为10.448、4.146、4.384,均P〈0.05)。定期检测的患者血液学复发前1.5~2.0个月重新出现NPMl基因突变。结论NPMl基因突变在成年AML患者中,尤其是正常核型AML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为患者年龄偏大,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均较高,NPMl基因突变是成年AM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定期定性监测该突变可早期判断AML复发。
- 孙明东王国卿李尊昌韩风霞丁梅王雨存杨胜赵海涛王占聚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突变
- 成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报道1例成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临床诊疗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结合患者及其弟、其子血凝相关检查,诊断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予以冷沉淀输注后顺利手术,复习文献该病多于成年前出现出血表现而诊断.结论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较少见,多于婴幼儿及儿童出现程度不同的出血表现,该病的诊断应强调详细的家族遗传史调查及出凝血实验室检查.活动性出血时或外科手术前应予以替代治疗.
- 孙明东赵海涛王雨存
- 关键词: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凝血
-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导致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800例重症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感染部位、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1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4.2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37%;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周、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病变部位较多及患有基础疾病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应减少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控制基础疾病,诊治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理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病房环境的消毒工作等。
- 李俊宝赵兴丽张向英王雨存宋艳丽
- 关键词: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抗CD137L单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诱生水平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抗CD137L单克隆抗体阻断CD137/CD137L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T淋巴细胞亚群及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在AA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方法,分析AA患者经抗CD137L单抗刺激前后骨髓T淋巴细胞亚群及单个核细胞诱生细胞因子IL-2、IFN-γ、IL-10的变化。结果 AA患者经抗CD137L单抗诱导后骨髓CD3+、CD4+、CD8+、CD25+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T细胞亚群几无影响。抗CD137L使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L-2、IFN-γ水平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使IL-10水平升高,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显著降低(P<0.05)。结论抗CD137L单抗可使AA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或接近正常,使免疫状态得到改善,亦可使体外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IL-2、IFN-γ水平下降,IL-10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王志敏潘学霞李尊昌王雨存王立盼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
- 系统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作用。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36例SLE患者,提供系统护理干预(传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指导)为护理干预组;以2009年以前传统护理的36例SLE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病情缓解出院护理干预组34例,对照组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护理干预组复发4例;对照组8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SLE患者的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 刘堂霞王雨存金仲品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护理干预
- 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琥珀酸亚铁片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使用蔗糖铁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的时间和平均纠正贫血的时间分别为:(78.3±10.6)d和(34.7±10.2)d;研究组患者平均治疗的时间和平均纠正贫血的时间分别为:(16.7±4.3)d和(19.8±5.4)d。研究组患者平均治疗的时间和平均纠正贫血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赵海涛孙明东王雨存
- 关键词:蔗糖铁注射液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