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暴喘病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暴喘病患儿及家属心理影响作用,为临床广泛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住院的暴喘病患儿100例,同期选择患儿家属100例,除常规护理外还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儿及家属心理反应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水平与心理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调控暴喘病患儿及家属心理水平,对治疗十分重要。
- 王静冯艳芳
- 关键词:患儿心理护理干预
-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措施,避免风险发生,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关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护士抗风险的能力,确保护理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
- 王静
-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 护理干预对三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三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三联针法(电针、穴位注射、火针)进行治疗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60例,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时间、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率、治疗前及治疗后Portmann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Portmann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 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三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安全性和减少不良情绪,优势明显。
- 林艳王静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护理干预
- 下调长链非编码RNA FGD5-AS1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lncRNAFGD5-AS1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FGD5-AS1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以表达最高的肾癌细胞为对象,分别转染小干扰siRNA-FGD5-AS1质粒(实验组)和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qRT-PCR检测FGD5-AS1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6(suppressorof cytokinesignaling 6,SOCS6)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SOCS6和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结果肾癌细胞株中FGD5-AS1表达均高于近端肾小管细胞(P<0.01),FGD5-AS1在ACHN细胞中表达最多(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FGD5-AS1表达分别为(1.01±0.09)和(0.2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P<0.01);SOCS6 mRNA的表达分别为(0.33±0.05)和(1.0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OCS6蛋白表达增加,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实验组ACHN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均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80.49±10.50)个和(32.29±8.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P<0.05)。结论FGD5-AS1在肾癌细胞株中表达增加,下调FGD5-AS1表达可通过正向调控SOCS6基因表达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叶志华付金伦桂定文罗帅王静王小英
- 关键词:肾肿瘤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 ACEI和ARB对血管神经活性作用的对比研究
- 廖俊林杨子坤周晓兰陈丽莉余立友刘庆华管水平曹帆廖玉华叶娜余丽珍王静丁冬琴王敏张玲
- 随着高科技科研手段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满足仅仅于水平上控制高血压疾病的症状。如何寻找一条既能改善血管舒缩功能,抑制及逆转心脏重塑并能降低高血压所致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多年来广大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所...
- 关键词:
- 关键词:醛固酮拮抗剂
- lncRNA PEBP1P2通过CARD10基因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肾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EBP1P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肾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51例肾细胞癌组织及肾细胞癌细胞株中PEBP1P2的表达。以PEBP1P2表达最低的A498细胞为转染对象,设转染PEBP1P2质粒的细胞为PEBP1P2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的细胞为NC组。qPCR检测两组细胞PEBP1P2的表达。MTT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肾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招募域家族分子10( CARD10)基因及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LSD- t检验。 结果:肾细胞癌组织中PEBP1P2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t=4.89, P<0.01)。肾细胞癌细胞中PEBP1P2的表达低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P<0.01)。PEBP1P2组和NC组A498细胞中PEBP1P2表达分别为(11.01±1.26)和(1.06±0.19),PEBP1P2组明显高于NC组(t=7.81, P<0.01)。过表达PEBP1P2可显著抑制肾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和迁移能力(t=3.65, P<0.05)。过表达PEBP1P2可显著抑制肾细胞癌A498细胞中 CARD10基因的表达(t=6.83, P<0.01),抑制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转导。 结论:PEBP1P2在肾细胞癌组织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PEBP1P2可显著抑制肾细胞癌A498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是PEBP1P2通过下调 CARD10基因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转导。
- 叶志华付金伦桂定文罗帅王静王小英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肾细胞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 1例鱼刺致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被引量:3
- 2014年
-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与空肠移行部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和结肠疾患引起的肠道出血。主要病因有炎症性肠病、肿瘤、血管畸形、憩室、静脉血栓、痔疮等,异物引起的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较为罕见。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在治疗上除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外,寻找下消化道出血部位、进行原发病病因治疗最为重要。2013年9月28日我科成功治疗1例鱼刺致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病人,现报道如下。
- 王静彭俊曲根梅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急诊肠镜
- 开塞露结合功能康复操在急性尿潴留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开塞露结合功能康复操在急性尿潴留患者中预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尿潴留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开塞露肛门注入,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功能康复操进行干预,干预周期为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压力容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康复操结合开塞露肛门注入法应用于急性尿潴留患者能有效改善预后,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闵素梅王静杜广辉
- 关键词:康复护理开塞露
- 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3例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伤口的客观评估,根据伤口深度选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及合理选用现代湿性愈合敷料,观察到皮肤黏膜分离伤口愈合所用的时间。结果经湿性愈合敷料伤口护理方法处理后,4例皮肤黏膜分离伤口深度0.2~0.4 cm患者5~7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4例伤口深度0.5~0.8 cm患者10~15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3例伤口深度1.0 cm患者在经较深伤口护理方法处理后,伤口深度变浅,改用浅表伤口护理方法处理,18~21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2例伤口深度1.1 cm患者在较深伤口护理方法处理2周后,伤口深度变浅改用浅表伤口护理方法处理,20~28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结论现代湿性愈合敷料的合理应用是帮助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尽快恢复和预防造口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 左燕妮贾永红王静尹艳左健张鹰
- 关键词:肠造口护理皮肤黏膜分离
- 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始透析时C反应蛋白与残余肾功能相关性研究
- 袁慧忠喻春华刘俊峰王静李树春鞠萍陈健李则珍沈慧英谢放管水平
- 该课题通过对CRF患者开始透析前其残余肾功能与SCRP间相关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CRF患者在一定的条件下(GFR<8.5ml/min)其肾功能水平与SCRP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并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得出开始...
- 关键词: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C反应蛋白残余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