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萌雨
- 作品数:57 被引量:988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城市衰落、城市更新与城市游憩—以广州旧城城市游憩商业区为例
- 该文从城市衰落、城市更新与城市游憩的关系出发,借鉴了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以广州旧城传统游憩商业区的沿江西RBD为例研究广州旧城的城市衰落,并通过沿江西RBD与北京路RBD、上下九RBD的对比,研究城市游憩作为一种特殊...
- 甘萌雨
-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游憩城市游憩商业区
- 文献传递
- 旧城中心区城市衰落研究——以广州沿江西区域为例被引量:16
- 2007年
- 在广州这样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的华南大都市,也在城区的部分地段出现了城市衰落与更新现象。本文以沿江西RBD为例分析广州城市衰落现象的表征和原因,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方面对沿江西RBD的城市衰落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交织存在着结构性衰退、功能性衰退和物质性老化。
- 甘萌雨保继刚
- 关键词:城市更新旧城中心区
-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及空间分布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安徽省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289项。研究表明,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布方面都具有集聚阶梯性的分布规律,这种分布特征的形成是安徽地域范围内独特的地脉条件和文脉条件所决定的,为安徽省开发以非物质文化活化为灵魂的品牌旅游业提供了科学借鉴。
- 彭伟甘萌雨张永贺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高铁时代下市民出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影响研究——以福州市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高铁时代的到来,强烈冲击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拉近了城市的距离,使得旅游者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快速便捷,给旅游者的出游线路设计及目的地选择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基于对福州市民在高铁运行前后出游目的地选择类型变化的对比分析,结合对福州南站、兰亭新天地、宝龙城市广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活动密集区和居民区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通过对时间和空间两个序列进行比较实现双层次多方位的研究,探讨高铁发展对福州市民选择旅游目的地带来的影响。
- 周玲利甘萌雨
- 关键词:高铁时代
- 城市游憩驱动下的传统社区肌理重构研究——以广州荔湾湖公园社区为例被引量:5
- 2006年
- 广州旧城荔湾湖公园一带是传统的贸易商业地和岭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城市游憩产业发展已成为该社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和旧城更新、城市社区重构的价值取向。本研究利用景观判读、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法,针对社区肌理物质和非物质的双层属性,研究社区尺度的历史表像、空间肌理、交流特征、环境尺度和文化符号,进而从物质和非物质角度剖析城市游憩业发展带来的社区肌理的重构。
- 甘萌雨朱竑
- 关键词:城市游憩城市意象
- 城市游憩的公众参与视角
- 本文分析了城市游憩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并以广州为案例研究城市游憩与公众参与的互动,游憩者的意愿和城市游憩活动影响的关系。
- 甘萌雨
- 关键词:城市游憩公众参与
- 文献传递
- 基于休闲视角的乡村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被引量:6
- 2010年
-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借鉴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建立闽侯乡村旅游竞争力理论模型,并对影响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支持性要素、辅助性要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休闲时代下要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美化旅游地形象以提升闽侯县乡村旅游竞争力。
- 牛洪霞甘萌雨
- 关键词:休闲乡村旅游竞争力
- 再论地理学的四大传统
- attison提出地理学四大传统(空间传统,区域研究传统,人地关系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已有30多年了,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该文重新审视了四大传统,并得出地理学发展的三大趋势:①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趋...
- 甘萌雨
- 关键词:人地关系地球科学
- 城市游憩导向下的社区发展--以福州城市滨水区开发为例
- 城市游憩产业的发展是社区发展的新增长极,对于社区力量的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随着城市游憩业在社区发展中地位的提升,社区居民在游憩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以福州城市滨水区为城市游憩驱动下社区发展...
- 甘萌雨蔡晓娟
- 关键词:城市游憩人文精神
- 文献传递
- 中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总体趋势与区域差异:1996~2005年被引量:55
- 2010年
- 采用1996~2005年入境游客旅游消费的截面数据,通过构建评价表征指数,对中国入境游客消费变动以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水平显著增加,但仍属于滞后性消费。旅游消费结构"九五"期间有较大变动,"十五"后趋于稳定合理。从入境旅游消费区域差异看,相对于区域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游客区域差异变动和消费结构呈现稳定状态;但是相对于旅游外汇收入水平,接待境外游客较多的地区恰恰也是人均消费水平相对偏低的地区,这些地区近10年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的主要助推因素仍主要来自接待入境游客规模的整体扩张,游客消费水平并没有质的提高。因此,塑造和完善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营造宽松的旅游消费环境,通过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来促进旅游消费质量的提档升级,将是实现入境旅游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
- 席建超甘萌雨吴普葛全胜
- 关键词:入境游客旅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