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发光
  • 5篇有机发光
  • 5篇有机发光二极...
  • 5篇二极管
  • 5篇发光二极管
  • 4篇电子传输
  • 4篇溶液法
  • 4篇发光器件
  • 3篇电荷
  • 3篇电致发光
  • 3篇电致发光器件
  • 3篇铱配合物
  • 3篇有机电致发光
  • 3篇有机电致发光...
  • 3篇配合物
  • 2篇电荷传输
  • 2篇电子传输层
  • 2篇三苯
  • 2篇三苯基
  • 2篇三苯基磷

机构

  • 10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徐新军
  • 10篇田原
  • 10篇李立东
  • 10篇王金山
  • 2篇姚闯

传媒

  • 1篇新材料产业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咔唑和三苯基磷/磷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材料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类含咔唑和三苯基磷/磷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材料,该主体材料的结构通式为:<Image file="2014102832498100004DEST_PATH_IMAGE002.GI...
李立东徐新军王金山田原姚闯彭景宏
文献传递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材料及其产业化前景
2014年
一、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简介 自从C.W.Tang在电致发光领域取得开创性的进展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具有超薄、高对比度、超轻、反应迅速、视角广、低功率的特点引起了科技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情。OLED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平面显示器,它几乎可以满足显示应用的所有苛刻要求。除了在显示方面的应用,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s)还被认为是下一代固体照明光源,这一应用也必将会引起广泛的研究。
王金山田原徐新军李立东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效率三线态平面显示器激子
一类红光铱配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白或红发光器件中应用
本发明一类红光铱配合物及其有机电致白或红光发光器件中应用,该该化合物具有,配体采用C、N两个配位点与金属铱形成双齿配位,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式:<Image file="201310474147X100004DEST_PA...
李立东徐新军王金山田原
文献传递
含咔唑和三苯基磷/磷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材料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类含咔唑和三苯基磷/磷氧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材料,该主体材料的结构通式为:<Image file="DEST_PATH_IMAGE001.GIF" he="135" imgCont...
李立东徐新军王金山田原姚闯彭景宏
文献传递
具有双组分混合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具有双组分混合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有机发光二极管,依次包括:透明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双组份混合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金属阴极和玻璃基板。其特征是采用一种可溶液加工的小分子电子传输/空穴阻挡材料与一种非共轭聚合...
李立东徐新军田原王金山贾曼平彭景宏
文献传递
一类橙光铱配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白或橙光器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B>一类橙光铱配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白或橙光器件中的应用</B>,配合物具有如下式1或式2结构式:<Image file="2013104351835100004DEST_PATH_IMAGE001.GIF" he...
李立东徐新军王金山田原
文献传递
具有双层结构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双层结构电子传输层由溶液法制备而得的,即先用溶液法在器件的发光层沉积一层乙酰丙酮金属盐的超薄膜,然后在其上用溶液法沉积氧化锌纳米粒子薄膜,由此实现...
李立东徐新军贾曼平田原王金山
文献传递
具有双组分混合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具有双组分混合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有机发光二极管,依次包括:透明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双组份混合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金属阴极和玻璃基板。其特征是采用一种可溶液加工的小分子电子传输/空穴阻挡材料与一种非共轭聚合...
李立东徐新军田原王金山贾曼平彭景宏
一类橙光铱配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白或橙光器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一类橙光铱配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白或光器件中的应用,配合物具有如下式1或式2结构式:<Image file="DEST_PATH_IMAGE001.GIF" he="32" imgContent="undefined...
李立东徐新军王金山田原
文献传递
具有双层结构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双层结构电子传输层由溶液法制备而得的,即先用溶液法在器件的发光层沉积一层乙酰丙酮金属盐的超薄膜,然后在其上用溶液法沉积氧化锌纳米粒子薄膜,由此实现...
李立东徐新军贾曼平田原王金山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