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晶 作品数:6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利福平对兔脂肪干细胞增殖、成骨及黏附支架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利福平(rifampicin,RFP)对兔脂肪干细胞(rabbitadipose-derivedstemcells,rADSCs)增殖、成骨及黏附支架的影响,为后期RFP缓释系统与rADSCs的复合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rADSCs,检测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CD44,成骨、成脂诱导后分别行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用利福平生长液干预rADSCs,按浓度分为0、10、20及30μg/ml4组,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含量。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支架,并复合各组rADSCs,计算细胞黏附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情况。结果rADSCs呈长梭形生长,G0/G1期占78.3%±4.2%,表面抗原CD44阳性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及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均为阳性。生长曲线示30μg/ml组第4-11天增殖能力较其他3组弱(P〈0.01),细胞凋亡示30μg/ml组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P〈0.01),ALP检测示成骨诱导后第14天30μg/ml组ALP含量较其他3组少(P〈0.01),细胞黏附率示30μg/ml组较其他3组低(P〈0.01)。扫描电镜观察30μg/ml组黏附的细胞数量少,形态松散。结论不影响rADSCs增殖、成骨及黏附支架的RFP临界浓度约为20μg/ml。 梁求真 吐汉.艾买提 宋兴华 蒋岳华 马艳 毕晓娟 白晶晶 罗兰关键词:骨结核 脂肪干细胞 利福平 HA/β-TCA复合材料与同种异体骨体外兔脂肪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对比实验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β-TCA)复合材料与同种异体骨体外兔脂肪干细胞(r ADSCs)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支架材料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区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及传代原细胞,第2代r ADSCs消化后,加入成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以鉴定分化结果,扩增后分别与HA/β-TCA及同种异体骨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碱性磷酸酶方法检测r ADSCs在HA/β-TCA及同种异体骨表面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评价r ADSCs与HA/β-TCA及同种异体2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比较分析。结果原代细胞培养1 w后约90%的融合,传代后平均3 d即可达到90%以上的融合。第2代r ADSCs分化诱导后细胞增殖良好,分化诱导15 d后行茜红素染色,细胞结节中央染色为红色团块,形成片状钙化影;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细胞浆内呈浅棕色至棕褐色颗粒。接种培养后的第3天、第6天、第9天,同种异体骨与复合材料各时间点的吸光度(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 ADSCs在2种支架材料培养11 d后,电镜观察可见有多角形细胞伸出、突起,粘附于材料上和空隙中,并向四围伸展生长,邻近细胞紧密链接,形成拉网状结构。细胞表面分泌很多细胞外基质,填充于支架材料的孔隙中。细胞在2种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增殖明显并保持均匀分布。结论 r ADSCs与HA/β-TCA生物相容性不弱于同种异体骨,HA/β-TCA复合材料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了良好来源。 李海建 龙志成 张峥 陶亢 吴林波 白晶晶 魏琴 丁俐文 陈江涛 王翀 宋兴华关键词:脂肪干细胞 同种异体骨 体外构建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基于兔脂肪干细胞(rabbit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rADSCs)、利福喷丁聚乳酸微球、同种异体部分脱钙骨支架,初步于体外构建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复合体。[方法]分离、培养rADSCs,经检测细胞周期、表面抗原CD44及分化诱导鉴定干细胞特性。用利福喷丁生长液干预rADSCs,按浓度分为0μg/ml、20μg/ml、40μg/ml及60μg/ml四组,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凋亡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含量。制备利福喷丁微球,计算平均直径、载药率及包封率。构建rADSCs-利福喷丁微球二维复合物并成骨诱导。制备骨支架并构建rADSCs-利福喷丁微球-骨支架三维复合物,计算细胞粘附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复合情况;每3 d更换生长液,检测体外释药特性。[结果]rADSCs呈长梭形生长,G0/G1期占(80.3±3.2)%,表面抗原CD44阳性表达。成骨诱导后ALP、茜素红染色,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及成软骨诱导后阿利新蓝染色均为阳性。生长曲线示60μg/ml组第4~12 d增殖能力较其他三组弱(P〈0.01);凋亡检测示60μg/mL组凋亡率高于其他三组(P〈0.01);ALP检测示第7、14 d 60μg/ml组ALP含量较其他三组少(P〈0.05);临界浓度为40μg/ml。微球平均直径为(26.4±3.6)μm,载药率为(40.89±0.63)%,包封率为(75.24±0.18)%。二维复合物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三维复合物细胞粘附率为(96.94±1.24)%;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复合体相容性良好;体外培养第3、6、39 d累积释药量分别达总量的8.54%、20.12%及93.66%,每个时间点检测的释药浓度均低于临界浓度,但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结论]体外构建的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具有持续缓慢释放药物的性质,且该释药浓度不影响rADSCs的增殖及成骨活性。 梁求真 折胜利 宋兴华 呼西旦 毕晓娟 罗兰 马艳 蒋岳华 白晶晶 胡玉关键词:骨结核 脂肪干细胞 利福喷丁 骨组织工程 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蛋白质组学研究:iTRAQ技术的验证 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质谱分析技术依据串联质谱中信号离子表达质荷比峰值的不同来研究相关对应蛋白质的信息。目的:建立急性脊髓损大鼠模型,观察其脑脊液差异蛋白谱,从微观分子水平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取脑脊液应用i TRAQ技术鉴定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脑脊液的差异蛋白质。结果与结论:共鉴定蛋白数722个,差异表达蛋白107个:下调的差异蛋白有63个,上调的差异蛋白数是44个。其中相关神经再生的差异蛋白19个:上调14个,下调5个;调节神经再生的差异蛋白7个。实验中检测到的多种差异蛋白及表达明显的神经再生因子可能作为急性脊髓损伤的生物标记物或可能作为临床管理监测急性脊髓损伤的损伤进程、靶向治疗及评估疗效的强有力证据。 白晶晶 王翀 丁俐文 宋兴华 陈江涛 周义军 徐磊磊关键词:实验动物 急性脊髓损伤 脑脊液 神经再生 蛋白质组学研究 兔脊柱结核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H37Rv结核分支杆菌诱导的兔脊柱结核模型。方法选择未致敏处理的新西兰大白兔48只,在第5腰椎近椎间盘处钻孔,并填充明胶海绵,注射0.5 mg/0.1 m L结核菌悬液,术后观察新西兰大白兔一般情况,并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细菌学等检查对兔脊柱结核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受H37Rv结核菌株感染后的新西兰大白兔,局部反应较明显,全身反应较轻。48只兔中38只兔完成实验,10只因死亡、术后截瘫被淘汰,15只兔分别于术后第5、6周出现进食欠佳、消瘦,但生命体征平稳,其中4只术区局部肿胀,6只出现下肢运动障碍;其余23只兔术后进食较好,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行外科手术,暴露致病兔椎体,38只兔中29只兔椎体可见虫噬样改变,9只兔椎体未见明显变化。术中取脓肿形成的兔脓液培养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取周围软组织、脓壁行苏木精-伊红色(HE)染色,示坏死灶形成、较多炎细胞聚集、淋巴细胞、较少上皮样细胞,骨结构紊乱或消失。建立模型成功率为76.3%(29/38)。结论使用0.5 mg/0.1 m L的H37Rv标准菌株感染的新西兰白兔结核模型建立成功。 陶亢 张峥 呼西旦.阿巴拜克力 姜涛 古努尔.吐尔逊 李海建 吴林波 龙志成 白晶晶 丁俐文 陈江涛 王翀 宋兴华关键词:脊柱结核 动物模型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对兔脂肪干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对兔脂肪干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经过消化、洗涤处理,接种于培养瓶中培养。隔日换液,观察细胞贴壁、生长、增殖情况以及细胞形态,每日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用优化复乳法制得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取第3代兔脂肪干细胞,分为5组,分别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的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浓度梯度:97.6、121.9、146.3、170.7、195.1μg/m L),采用CCK-8比色方法隔日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兔脂肪干细胞在最初3~4 d生长较慢,之后进入快速增殖期,第8天到达峰值,呈漩涡状排列。经过成骨诱导15 d后,茜红素染色可见类圆形红染、均质、不透明的矿化结节。含利福喷丁药物浓度分别为40、50、60、70、80μg/m L的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溶液对兔脂肪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较小,各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对兔脂肪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较小。 吴林波 龙志成 张峥 陶亢 李海建 白晶晶 魏琴 丁俐文 陈江涛 王翀 宋兴华关键词:脂肪干细胞 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