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亚萍

作品数:17 被引量:218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草地
  • 8篇祁连山北坡
  • 8篇北坡
  • 5篇斑块
  • 4篇苕子
  • 4篇混播
  • 4篇混播草地
  • 3篇燕麦
  • 3篇退化草地
  • 3篇种间
  • 3篇林地
  • 3篇毛苕子
  • 3篇高寒山区
  • 3篇高寒退化草地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土壤
  • 2篇退化林地

机构

  • 17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7篇盛亚萍
  • 16篇赵成章
  • 9篇石福习
  • 9篇高福元
  • 8篇任珩
  • 4篇李丽丽
  • 3篇张军霞
  • 3篇周伟
  • 3篇张静
  • 2篇王小鹏
  • 2篇史丽丽
  • 2篇董小刚
  • 2篇殷翠琴
  • 1篇王大为
  • 1篇武克军
  • 1篇杨文斌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北坡自然恢复杨桦林地植物功能型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2年
依据生活型(乔木、藤本、灌木、半灌木、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草本)和水分生态型(旱生、旱中生、中生和湿生)将祁连山北坡次生杨桦林28个调查样地中的81个物种划分为18种植物功能型(Plant functiontypes,PFTs),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植物功能型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杨桦林地植物功能型主要集中在中生多年生杂类草(PFTs16)、湿生多年生杂类草(PFTs23)、旱中生多年生杂类草(PFTs9)和中生灌木(PFTs18)4个植物功能型上;乔、灌、草三层冠层特征和中生植物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群落植物生活型趋于复杂化和结构化,生态型逐渐向中生化方向演替的特点;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主要影响植物的生活型分异特征,土壤含水量和林冠郁闭度是植物的水分生态型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坡位、坡度控制着群落植物总体分布格局的形成.
石福习赵成章任珩周伟高福元盛亚萍李丽丽
关键词:植物功能型生活型CCA山杨
狼毒种群小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对尺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种群在不同的尺度上往往表现出多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在黑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尺度上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小尺度上随着种群的发育,狼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两个形体大小程度越接近的种群之间,空间关联性越有可能表现为正关联,随着种群的共同发育,空间关联性逐渐向不显著过渡,形体大小差异程度越大,则越有可能表现为负关联,而较大尺度上空间关联性趋于复杂化。种群个体之间的相互庇护促使狼毒个体的数量不断增长,并通过种内竞争使斑块不断扩张,狼毒种群合作与竞争机制的相互转变实现了种群的扩散。
赵成章高福元盛亚萍董小刚周伟
关键词:斑块
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地狼毒种群格局被引量:18
2011年
在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与点格局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尺度上狼毒种群的组成特征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伴随狼毒分盖度的增加,狼毒植株数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规律;幼株分布格局由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过渡,聚集强度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成株分布格局基本表现为随机分布;狼毒分盖度较低时,不同大小级狼毒种群在0~100cm尺度上均表现为随机分布,狼毒分盖度较高时,随着种群的发育,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种群的扩散阶段存在密切的关系,狼毒种群通过斑块合并、斑块吞并以及竞争作用和协同作用的相互转化实现种群的扩散。
高福元赵成章石福习盛亚萍任珩贺国宝
关键词:斑块种群扩散高寒草地
不同高寒退化草地阿尔泰针茅种群的小尺度点格局被引量:17
2011年
种群空间格局是种群自身特性、种间相互关系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祁连山北坡选择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等4种高寒草地,分析了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种群斑块特征、株丛结构和点格局特征。结果表明:阿尔泰针茅在衰退过程中种群密度和种群领地面积减小,空斑面积增大,领地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小株丛(株丛径0.1—1.0 cm)比例增加,大株丛(株丛径2.1—7.0 cm)比例减小;不同草地梯度中阿尔泰针茅种群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未退化草地中阿尔泰针茅种群在0—64 cm尺度上为均匀分布,64—100 c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中度退化草地中阿尔泰针茅种群在0—70 c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而在70—100 cm尺度上为聚集分布;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中阿尔泰针茅种群在0—100 cm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在放牧干扰和种间竞争作用下,阿尔泰针茅种群斑块从中心开始破碎,并逐渐向四周辐散,引起小尺度上种群斑块间分布格局出现"随机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转变,促使原有斑块被分割为多个直径较小的"岛"状小斑块并进一步分化,最终种群斑块完全破碎、草毡层逐步消失,从而造成阿尔泰针茅种群的衰退。
赵成章任珩盛亚萍高福元石福习
关键词:斑块祁连山北坡
黑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种群小尺度点格局分析被引量:44
2010年
植被斑块化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斑块的形成和变化对植物种群格局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在黑河上游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尺度上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群的种群密度、组成格局以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狼毒种群分盖度的增大,种群密度、领地密度和组成格局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斑块内部狼毒种群的数量出现增减交替变化趋势,组成格局规律明显;狼毒种群的分布格局表现出与尺度关联的变化趋势,在31%–40%分盖度下,狼毒种群在所有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在41%–50%、51%–60%、61%–70%、71%–80%分盖度下随着尺度增大,分布格局的基本模式为:随机—聚集—随机或均匀—随机—聚集—随机分布,在聚集状态下,聚集强度不同。以成株为核心的斑块内部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相对于外部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成株个体数量的逐渐增多,种群竞争关系由种间竞争转化为种内竞争,促进了斑块扩张与合并、斑块增多与吞并,从而实现了种群扩散。
赵成章高福元王小鹏盛亚萍石福习
关键词:祁连山北坡斑块种群扩散
黑河中游湿地社区管理评价的居民感知研究——以甘肃省酒泉市六分湿地为例被引量:7
2011年
以黑河中游酒泉市六分湿地社区管理为例,从居民感知视角,采用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评价了湿地社区管理绩效。结果表明:整体居民感知均值为3.71,社区管理模式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发展需求;不同性别的居民感知差异不显著(P>0.05),与男女性格差异吻合;各年龄段的居民感知存在差异(P<0.05),感知规律曲线大致呈倒"U"形;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感知差异显著(P<0.05);不同收入的居民感知差异却不显著(P>0.05)。不同利益群体对社区管理的关注视角不同,居民感知存在差异。资源管理居民感知研究,尊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注重地域性文化及居民综合需求的影响,实现了资源管理的集成定量评价。
赵成章王小鹏武克军周伟任珩盛亚萍
关键词:居民感知湿地资源管理黑河中游
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动态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2001-2008年人工抚育下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人为干扰消除后,退化林地经历了山地草甸-草本灌丛-灌丛草本林-灌丛桦木混交林-乔木灌丛混...
赵成章石福习盛亚萍
关键词: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
文献传递
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植被群落的自然恢复过程及土壤特征变化被引量:37
2011年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人工抚育下2001—2008年间植被群落的自然恢复过程和土壤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人为干扰消除后,退化林地群落环境逐渐优化,群落的科、属、种均明显增加,物种成员更替频繁;灌木和乔木物种出现后,群落垂直高度增大,群落结构出现成层现象;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在空间结构上,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相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植被恢复均不断增加。在实施封育禁牧措施后,退化林地实现了由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方向的快速演替,当恢复到早期的先锋乔灌混交阶段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趋于复杂化,土壤性状也得到一定改善,显示出相对较好的适应性和恢复效果。
赵成章石福习董小刚任珩盛亚萍高福元杨文斌
关键词:退化林地植被恢复群落演替土壤特征
高寒退化草地甘肃臭草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被引量:30
2011年
植物种群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异质性是其格局形成和演变的环境基础。在石羊河上游的高寒草地,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和群落调查法,研究了甘肃臭草单一优势种群斑块发育过程中的种群小尺度点格局和土壤水分特征。在4个发育阶段甘肃臭草种群的空间格局由聚集分布过渡为随即分布,土壤水分均呈现出从斑块中心向边缘增大的趋势;在斑块形成、扩散、稳定阶段,甘肃臭草斑块以类似"同心圆"的方式向周围土壤水分高的空间扩散,斑块半径由0.5m扩大至1.5m,种群的高度、密度、盖度由斑块中心向边缘递减;在衰退阶段斑块中心出现裸斑,种群的高度、密度、盖度以类似"同心圆"方式从中心向边缘逐层递增。在甘肃臭草斑块消长过程中,种群的分布格局和主要生物学特征与土壤水分之间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对应关系。
赵成章高福元石福习任珩盛亚萍
关键词:斑块土壤水分石羊河上游
高寒山区一年生混播牧草生态位对密度的响应被引量:11
2013年
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占据的时空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密度是混生种群生态位发生变化的主要制约因子。2010年6—9月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在石羊河上游建立1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按燕麦(Avena sativa L.)与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的密度比例设置KY(1∶0)、A(8∶2)、B(6∶4)、C(5∶5)、D(4∶6)、E(2∶8)和KM(0∶1)7个密度组,研究了时间序列和密度梯度下燕麦与毛苕子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随着牧草的生长,5种混播草地中燕麦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毛苕子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加,燕麦与毛苕子的生态位重叠逐渐减小;混播草地中随着燕麦相对密度的减小和毛苕子相对密度的增加,燕麦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毛苕子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加,燕麦与毛苕子生态位重叠逐渐增加。牧草生长过程中密度制约使两种混播牧草应对种内、种间竞争的资源分配策略发生了调整,使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形成一个相互稳定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赵成章张静盛亚萍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密度制约高寒山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