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小卫

作品数:39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0篇斑秃
  • 9篇银屑
  • 9篇银屑病
  • 9篇皮肤
  • 9篇斑秃患者
  • 5篇银屑病患者
  • 5篇皮肤病
  • 4篇蛋白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疗效
  • 4篇甘草酸
  • 4篇甘草酸苷
  • 4篇白细胞介素
  • 3篇调节性
  • 3篇细胞因子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节性
  • 3篇复方甘草酸

机构

  • 32篇山西省人民医...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8篇秦小卫
  • 16篇史维平
  • 16篇陈丽芳
  • 11篇陈小敏
  • 9篇刘金华
  • 9篇赵鹏
  • 8篇郝树媛
  • 5篇秦俊霞
  • 4篇梁丽丽
  • 2篇杨秀丽
  • 2篇尚玉兰
  • 2篇牟贤龙
  • 2篇郑茂荣
  • 2篇王宇芳
  • 2篇郑杏改
  • 2篇孙君红
  • 1篇王子仲
  • 1篇高影
  • 1篇单立真
  • 1篇马骏驰

传媒

  • 9篇中华皮肤科杂...
  • 6篇中国药物与临...
  • 5篇山西医药杂志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国外医学(皮...
  • 2篇岭南皮肤性病...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健康伴侣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黏蛋白2和细胞角蛋白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黏蛋白2(MUC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EMPD)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4例EMPD及10名美容切除术后正常组织上MUC2与CK20的表达。结果 24例EMPD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11例为原位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局限在上皮内;13例为浸润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穿破基底膜浸润到真皮及皮下脂肪。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中等强度阳性1例,弱阳性5例,阴性5例;13例浸润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强阳性9例,阳性4例;10例正常皮肤细胞质中CK20表达4例弱阳性,6例阴性。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MUC2表达阳性1例,弱阳性7例,阴性3例;13例浸润性EMPD中MUC2表达强阳性13例;10例正常皮肤中MUC2表达6例弱阳性,4例阴性。浸润性EMPD中MUC2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P<0.05),原位性EMPD中CK20与MUC2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2在浸润性EMPD中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的阳性表达,MUC2可能是EMP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可能在EMPD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EMPD中联合检测MUC2和CK20,有助于对EMPD做出更为明确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梁丽丽秦小卫张志新
关键词:黏蛋白角蛋白
双侧带状疱疹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患者男,28岁.因感冒后自觉背部针刺样疼痛3 d,前胸、后背相继出现疱疹来院就诊.平素抵抗力差,常患感冒及口腔溃疡.有腹泻病史.曾有静脉吸毒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非婚性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秦小卫史维平
关键词:双侧带状疱疹下腹部疼痛腰背部疼痛皮肤红斑中医治疗
全身泛发性黄色丘疹8个月被引量:3
2010年
患者男,46岁。8个月前从膝关节伸侧开始出现黄红色皮疹,逐渐增多,成批发生,扩展至躯干、四肢、臀部,皮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有糖尿病史3年,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好。喜好肉类食品,基本不饮酒。体检:一般情况可,肥胖体形,身高174cm,体质量85kg。皮肤科检查:躯干、臀部、四肢泛发丘疹,中央呈淡黄色,周围绕以红晕,约小米至高粱米大小,3~8个左右聚集排列,形似花瓣状,触之质韧,无压疼(图IA、B)。取皮损病理检查(图2)。
陈丽芳秦小卫赵鹏陈小敏郝树媛史维平刘金华
关键词:泛发性丘疹黄色全身红色皮疹皮肤科检查
全身泛发性黄色丘疹8个月——发疹性黄瘤病1例
2010年
诊断:发疹性黄瘤病(eruptive xanthoma)。 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56.8IU/L(正常值〈45U/L。以下同),谷丙转氨酶55.6IU/L(〈45U/L)。空腹血糖15.12mmol/L(〈6.9mmol/L)。总胆同醇13.24mmol/L(3.5—5.2mmol/L),甘油三酯22.29mmol/L(0.4~1.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8mmol/L(0.8-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49mmol/L(2.3-3.9mmol/L)。腹部B超:脂肪肝。皮损组织病理改变: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中、上部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散在或群集泡沫状黄瘤细胞。
陈丽芳秦小卫赵鹏陈小敏郝树媛史维平刘金华
关键词:黄瘤病发疹性
足部真菌感染患者988例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史维平陈丽芳刘金华单立真王子仲秦小卫高影陈小敏郝树媛
关键词:足部真菌感染足部疾病皮肤病学
黑头粉刺痣1例被引量:2
2009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主因右侧胸部、腹部、右下肢泛发密集的黑头粉刺样损害,无自觉症状10余年,于2006年2月8日就诊我院门诊。患者于幼年时发病,皮疹逐渐增多,发展至右侧胸部、腹部、下肢,由密集分布的丘疹组成,皮损可以挤出淡黄色半透明胶冻样物质,有时可反复发生脓疱、脓肿,愈合后遗留瘢痕,皮损无自觉症状,因影响美观而就诊。
秦小卫史维平
关键词:黑头粉刺痣
斑秃患者皮损处T淋巴细胞表型的研究及Fas的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研究斑秃患者皮损处浸润T淋巴细胞的表型及Fas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斑秃患者皮损处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Fas的表达。结果 CD4和CD8:活动期和稳定期斑秃患者皮损处无论是毛囊周围还是血管周围CD4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均明显多于CD8T淋巴细胞 (P <0 .0 5 ) ;斑秃活动期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与稳定期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Fas :与对照组相比较 ,斑秃患者皮损处毛囊角质形成细胞Fas的表达例数较多 (P <0 .0 5 )。结论 斑秃患者皮损处浸润T淋巴细胞以CD4T细胞占优势 ;Fas在斑秃皮损处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异常表达。
陈丽芳史维平刘金华陈小敏秦小卫郝树媛郑杏改尚玉兰王宇芳
关键词:斑秃皮损CD8CD4
自体疣皮下埋藏术治疗扁平疣10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秦小卫史维平刘金华
关键词:扁平疣疗效观察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和胱天蛋白酶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多种炎症小体,如NLRP1、NLRP3、NLRC4、AIM2等所共有的接头蛋白,通过诱导胱天蛋白酶(caspase)-1自活化引起下游炎症因子的产生[1]。ASC在健康人角质形成细胞高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ASC和caspase-1具有双重作用,即通过诱导炎症微环境而促进肿瘤和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维持细胞自稳态而抑制肿瘤,且这种双重作用依赖于不同的细胞类型[1,2]。我们观察了ASC和caspas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作用和意义。
陈小敏陈丽芳秦小卫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胱天蛋白酶CASPASE-1人角质形成细胞细胞程序性死亡
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与银屑病的治疗被引量:2
1998年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表明: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抑制剂的研究对银屑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制的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抑制剂,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
秦小卫
关键词:银屑病花生四烯酸抑制剂药物疗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