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敬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试论“新革命历史小说”叙事模式的转换——以《历史的天空》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在历史观念的意义表达、叙事模式等方面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模式,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主流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新革命历史小说"在叙事模式的诸多方面发生了转换,它淡化或取消了"革命起源",消解了人物设置的"二元对立"模式,改写了"英雄"成长模式,以政委形象的变迁淡化了对革命理想性的追求。这种转换必然折射出写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语境、主流意识形态的某种深刻变迁。
- 秦敬
- 关键词:《历史的天空》
- 以“葬礼”的方式呼唤民族的新生——试析《穆斯林的葬礼》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性被引量:4
- 2008年
- 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融合,创造出真正"在历史中生存"的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使作品具有恢弘的气度与厚重的历史感。同时,这些人物的(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新月等)的悲剧命运又折射出作家对本民族在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下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社会历史的现代化演进大潮中的矛盾与困惑,传达出作家对本民族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注与神圣忧思。
- 秦敬
-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信仰
- 论《尘埃落定》的复调小说特征被引量:1
- 2003年
- 《尘埃落定》是当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阿来对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的艺术描写已具有鲜明的复调色彩 ,而在人物设置上“同貌人”的出现、结构布局上惊险情节及众多脱冕型结构的运用更使小说呈现出强烈的狂欢化文学的特征。这一特征正是作者藏汉混血的艺术思维及对嘉绒藏区独特历史文化形貌的考察相结合而产生的 ,也是作者借“傻子”
- 秦敬
- 关键词:《尘埃落定》复调小说情节文化
- 无根时代的“根性写作”——冬婴诗歌简论
- 2008年
- 重庆诗人冬婴的诗歌写作以"根性写作"的方式反拨着无根时代加诸于人的种种对于自由的限制。他在其诗歌写作中执著于追索人类的"情绪与智慧之根",将被"现实性功利性"与"即时性"所缠绕的"诗意"释放出来,伸展到人的心灵才能抵达的领空。他的写作植根于人对于自身终极存在的不懈探寻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顽强叩问,植根于人对"诗意地栖居"的美好向往。他用诗歌来平衡消费时代的种种弊端所导致的不平衡,来摇撼欲望超载的过重的一端。他以长达二十多年的诗歌写作证明了心灵对于人的完整性存在的重要意义。
- 秦敬
- 关键词:诗意心灵现实性
- “期待受挫”及其克服——当代文学诗歌教学文本解读初探被引量:2
- 2008年
- 在当代文学诗歌教学中,"期待视域"每一环节的转换、倒错、阻塞都会形成"期待受挫",从而导致学生的诗歌文本解读欣赏活动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受挫,是调整其既定心理图式,重建宽阔、动态发展的期待视域,以便其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开始。而"期待受挫"及其克服需要从三个层次即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上逐层展开。
- 秦敬
- 关键词:当代文学诗歌教学文本解读
- 希望的追寻与失落——对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焦虑话语的心理透视被引量:1
- 2008年
- 底层文学已成为新世纪文学创作的一种趋向,作为一种异质性的文学创作逐渐引起批评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关注底层求生者,关注底层求生者的生存焦虑和身份焦虑,也成为底层写作者抒写的一种范式,注重从心灵的探讨以期寻求人性的思考,在关注底层求生者生存境况的前提下更注重从心理去捕捉他们希望的追寻与失落。
- 秦敬张羽华
- 关键词:底层文学追寻心理透视
- “写作的自觉”与“自觉的写作”——对90年代以来重庆青年诗人诗歌写作的一种阅读
- 2007年
- 在90年代以来诗歌"边缘化"加剧的处境之下,在重庆新诗理论界"新诗二次革命"理念、"三大重建"方向的推动下,重庆新诗在艰难跋涉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大批60年代出生的诗人如李元胜、冉冉、冉仲景、唐力、王顺彬、李尚朝、冬婴等的诗歌创作,以"写作的自觉"(即诗人在诗歌的美学趣味、语言和文体意识等诸方面的自觉)和"自觉的写作"(即在写作之先即已趋向完成的诗人对自我的精神定位与价值确认的写作)而各具特色、引人注目。
- 秦敬
- 关键词:个人化
- 《立春》:理想的力量与人性的悲悯被引量:1
- 2008年
- "虚无主义/犬儒主义话语"使人们除了顺遂于欲望服膺于肉身对现世界的挺进占领,而对充满激情的创造已经失去了想象力和动因。而《立春》清晰地提示了一种国内影片少有的人性关怀的人道内蕴与深切悲悯,通过王彩玲、胡金泉、黄四宝等人对理想(梦想)各自不同的追求和命运遭际,演绎着理想(梦想)恒久的力量和人性深沉的悲悯,昭示了导演对人性最终获胜得救的信心。
- 秦敬
- 关键词:《立春》人性自我救赎
- 朝向光芒的飞翔——谭明诗集《光芒与蝶》漫评
- 2010年
- 在当下,读诗这件事越来越像一场冒险。因为据说这种深入到他人精神领域的活动越来越无趣越来越麻烦。譬如有人成天迷迷糊糊浑浑噩噩,他会指望诗歌一张嘴就打卦说禅就透露些神秘的启示;有人天性狐疑善变,他就要诗歌每天刮起令人眩晕的大风;如果有人不小心在车流人海中摔了一跤,他希望诗歌立即伸出一万只手把他温柔地托起……如果人们在诗歌的脑干与脊柱中检视一番而一无所获,他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
- 秦敬
- 关键词:诗集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