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荆卫
- 作品数:17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磁场诱导下纳米镍纤维的制备及静磁性能
- 2015年
- 以乙二醇为溶剂,采用液相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纤维状磁性金属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外加均匀磁场对磁性镍粉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磁场时,反应产物为链状镍纤维,当外加均匀磁场为0.3T时,反应产物变成线状镍纤维。二者得到的产物均为面心立方金属镍。链状镍纤维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47A·m2/kg及15.52kA/m,而线状镍纤维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49A·m2/kg、42A·m2/kg、42A·m2/kg,矫顽力分别为14.96kA/m、18.94kA/m及20.22kA/m。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镍纤维的粒径差异以及形状各向异性等所导致。
- 孙万硕李红刘颖赵修臣程荆卫温术来
- 关键词:磁场诱导比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
- 球形钴颗粒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英文)
- 2016年
- 以CoSO_4·7H_2O为钴源,C_4H_4KNaO_6·4H_2O为络合剂,N_2H_4·4H_2O为还原剂,NaOH为pH调节剂,CTAB为形貌控制剂,通过液相还原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特殊形貌的球形钴颗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以及矢量网络分析仪对钴颗粒形貌、晶体结构、静磁性能以及微波频段内的电磁参数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钴颗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23(A·m^2)/kg,矫顽力为176×79.6 A·m^(-1)。钴颗粒在9.8、15 GHz时出现明显介电损耗峰。钴颗粒复磁导率实部随着频率增加逐渐降低,显示了良好的频散特性,而虚部在微波频段内呈现宽化的共振峰,经分析为自然共振和交换共振共同作用所致。根据传输线原理计算反射损耗,发现当厚度为5.5 mm时在12.4 GHz处得到最大反射损耗13.2 dB,此时有效损耗频宽(≤10 dB)为1.6 GHz,表明实验制备的钴颗粒具有良好的吸波特性。
- 孙万硕李红刘颖赵修臣程荆卫温术来
- 关键词:液相还原法电磁参数吸波性能
- 金属断口三维参量定量测算法被引量:2
- 1998年
- 比较分析了断口定量测算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体视学技术在定量断口学中的应用,例举了以立体对断口照片,按照体视学原理进行测算断口三维几何尺寸、求剖面截线及断口分维数的实验结果。
- 吕广庶董国耀张丽华程荆卫
- 关键词:体视学分维
- 固溶处理保温时间对Fe-Cr-Mo阻尼合金内耗的影响研究
- 本文研究了固溶处理保温时间对新型铁磁型Fe-Cr-Mo阻尼合金内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Cr-Mo合金经加热到至1100℃分别保温0.5、1、2及3小时并随炉冷固溶处理后,合金内耗随应变幅值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
- 程荆卫张丛赵修臣李洪洋刘颖温术来
- 关键词:固溶处理保温时间
- 文献传递
- 添加碱性介质对用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粉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研究了化学液相还原反应制备纳米铁粉过程中碱性介质加入对粒子晶化程度、大小、磁性能以及粒子聚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碱性介质影响还原反应过程,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未加碱性介质所制得的纳米铁粉有一定程度的晶化,且粒子相对较大;而加入适当碱性介质所制得的纳米铁粉为非晶态,且粒子明显小于未加碱性介质时。晶化程度的差别导致两者的磁性能明显不同,并使两者粒子具有不同的微观聚集状态。
- 刘颖赵修臣余智勇邹鑫程荆卫
- 关键词:纯铁化学制备
- 溅射功率和气压对直流磁控溅射制备钨薄膜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采用DC磁控溅射技术在硅衬底上制备钨薄膜,探究了溅射功率和气压对钨薄膜沉积速率、电阻率和相结构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XRD、轮廓仪、四探针测电阻表征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薄膜的沉积速率受溅射功率和气压共同影响,随功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随溅射气压的增加先达到峰值,然后下降。薄膜的电阻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大小依赖于溅射气压,且随溅射气压的增加而增加,薄膜电阻率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导致的。在恒定的溅射功率下,β-W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溅射气压,几乎所有β-W相都在高溅射气压下形成,然而,当溅射功率足够大,在较高的气压下也会观察到部分α-W相的形成。钨薄膜中特定相结构(α-W/β-W)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沉积气压,还与溅射功率相关,最终可能与入射到基片的原子能量相关。
- 邢晓帅刘影夏于晓东程荆卫赵修臣聂志华谭成文
- 关键词:磁控溅射相结构沉积速率
- 双金属复合材料固相结合数值仿真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基于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通过建立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Cu/Al双金属复合材料静液挤压固相结合的非稳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变形体在挤压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应变分布及相对滑动量随摩擦系数的变化情况,揭示了组元金属在静液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流动规律,指出在一定的变形量条件下,增大内外层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是较好实现内外层金属固相结合的主要方法。
- 张朝晖廖秋尽程荆卫王富耻
- 关键词:双金属复合材料静液挤压数值仿真
- 钨基高密度合金的静液挤压形变强化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采用静液挤压工艺对91W-Ni-Fe 合金进行了静液挤压变形强化,研究了91 钨合金经静液挤压变形之后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挤压变形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钨颗粒长径比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钨颗粒的有效连接度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减小;钨合金的强度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则随挤压变形量的增大而不断下降。
- 张朝晖李能新王富耻李树奎程荆卫
- 关键词:钨合金静液挤压力学性能显微组织
- Al-W体系反应性金属材料反应热性能
- 2018年
- 本文对不同成分配比的Al-W体系反应性金属材料进行了热力学研究,通过对生成物相结构的检测,研究分析了Al-W体系材料的反应热力学过程,测定了不同反应物粒径匹配下反应放热量的大小。研究发现,在W含量充足的情况下,Al-W体系在660~780℃内将依次反应生成Al12W、Al5W和Al4W。另外,进一步探寻出了当W质量分数为61.03%时,Al-W体系单位质量的反应放热量最大,此时体系理论密度为5.91g/cm3。在不同粒径匹配下,使用微米级Al粉与微米级W粉时得到了-1036.2J/g的高反应放热量。
- 王源刘颖赵修臣程荆卫李红
- 关键词:热分析
- 钛合金熔炼技术及理论研究现状被引量:18
- 2001年
- 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特性 ,是新一代结构材料的代表。钛合金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金的成分及组织。而钛合金的熔炼过程直接决定着合金的成分和组织。
- 程荆卫
- 关键词:钛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