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霞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大型真菌
  • 4篇驯化
  • 4篇人工驯化
  • 4篇菌丝
  • 4篇菌丝体
  • 2篇蚁巢
  • 2篇真菌培养
  • 2篇特效
  • 2篇特效药
  • 2篇菌根
  • 2篇菌根菌
  • 2篇菌根真菌
  • 2篇菌种
  • 2篇菌种分离
  • 2篇鹅膏菌
  • 2篇繁殖速度
  • 2篇复合氨基酸
  • 2篇氨基酸
  • 1篇蛋白
  • 1篇盐胁迫

机构

  • 1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1篇程霞
  • 9篇李宗菊
  • 6篇左奎
  • 6篇唐萍
  • 6篇赵昱
  • 6篇张曦予
  • 6篇冯辽辽
  • 4篇曹玉
  • 3篇张志国
  • 2篇曹杰
  • 2篇张微思
  • 1篇李飞
  • 1篇刘弟
  • 1篇张蕴
  • 1篇王辉
  • 1篇常亚军

传媒

  • 2篇中国食用菌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鹅膏属种群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测定了鹅膏属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结果表明,47个鹅膏属种群,有1/4属于集群分布类型,有3/4属于随机分布类型。随机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标和平均拥挤度多对1.0没有显著的偏离,负二项参数则较大;而聚集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则符合聚集特征。
李宗菊张微思张志国程霞曹杰
关键词:鹅膏属种群
使用菌根菌与腐生菌共同培养黄鳞鹅膏菌丝体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菌根菌与腐生菌共同培养黄鳞鹅膏菌丝体的方法,属于大型真菌培养技术领域。其特征为:直接在增殖培养基中加入菌根真菌石灰菌及人工培养的腐生菌香菇,即可使黄鳞鹅膏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提高9~12倍,生长明显加快。本...
李宗菊张曦予程霞唐萍曹玉冯辽辽赵昱左奎
文献传递
提高小豹斑鹅膏菌丝体产毒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小豹斑鹅膏菌丝体产毒能力的方法,属于大型真菌培养技术领域。其特征为:将经过固体诱导并扩繁的菌丝体,转入液体培养,直接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复合氨基酸及微量的子实体干粉,即可使菌丝体的产毒能力提高5.5~7...
李宗菊冯辽辽张曦予赵昱左奎程霞唐萍
文献传递
工业大麻响应盐胁迫的蛋白应激机制研究
盐害是全球农业区域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预计全球陆地面积的20%和超过50%的农业灌溉土地正受到盐害的影响,如何解决土壤盐碱化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工业大麻为重要的天然绿色纤维作物之一,具分布广、根系发达、生长快、生物...
程霞
关键词:工业大麻盐胁迫
文献传递
滇藏地区8种鹅膏菌的ITS序列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对滇藏地区8种鹅膏菌的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Clustal X(version1.81)软件对所测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除5.8SrDNA(其长度为160bp)比较保守外,8个不同种的ITS序列在长度和碱基位点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ITSI区间的片段长度为206~297bp,ITS2区间的片段长度为191—238bp.这说明鹅膏属的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MEGA(version3.1)软件进行聚类,8个鹅膏菌在D=0.14处分成3组,与传统分类有出入.这为鹅膏菌的进一步分类及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曹杰张志国刘弟李飞程霞张蕴王辉常亚军李宗菊
关键词:ITS序列鹅膏菌系统进化树
与非洲菊抗萎蔫病基因连锁的RAPD和ISSR分子标记及其SCAR转化的研究
非洲菊萎蔫病是严重影响非洲菊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和对环境安全的措施。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仅便于抗病基因的鉴定和作图,而且可以对抗病品系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加速育种进程。本研究...
程霞
关键词:非洲菊萎蔫病分子标记
文献传递
提高小豹斑鹅膏菌丝体产毒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小豹斑鹅膏菌丝体产毒能力的方法,属于大型真菌培养技术领域。其特征为:将经过固体诱导并扩繁的菌丝体,转入液体培养,直接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复合氨基酸及微量的子实体干粉,即可使菌丝体的产毒能力提高5.5~7...
李宗菊冯辽辽张曦予赵昱左奎程霞唐萍
鹿角炭角菌的简易快速分离纯化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鹿角炭角菌的简易快速分离纯化培养方法,属于特殊真菌培养技术领域。鹿角炭角菌,资料报道很少,属于炭角菌属。该属真菌生长于白蚁废巢上,因含有抗真菌、抗氧化、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力、镇静安眠等活性物质而具有较高的...
李宗菊赵昱张曦予唐萍程霞冯辽辽左奎曹玉
文献传递
鹿角炭角菌的简易快速分离纯化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鹿角炭角菌的简易快速分离纯化培养方法,属于特殊真菌培养技术领域。鹿角炭角菌,资料报道很少,属于炭角菌属。该属真菌生长于白蚁废巢上,因含有抗真菌、抗氧化、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力、镇静安眠等活性物质而具有较高的...
李宗菊赵昱张曦予唐萍程霞冯辽辽左奎曹玉
文献传递
鹅膏菌属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6年
探讨了鹅膏菌属分类、毒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毒素应用、菌丝体培养及茵根的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张微思张志国程霞桂明英李宗菊
关键词:鹅膏菌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