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光新

作品数:150 被引量:2,25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4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8篇水利工程
  • 27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8篇湿地
  • 41篇水文
  • 28篇水资源
  • 20篇地下水
  • 16篇土壤
  • 15篇松嫩平原
  • 15篇流域
  • 12篇径流
  • 11篇盐渍
  • 11篇生态
  • 10篇盐碱
  • 10篇水文过程
  • 10篇农业
  • 10篇气候
  • 10篇气候变化
  • 9篇扎龙湿地
  • 9篇苏打
  • 8篇盐渍土
  • 8篇湿地生态
  • 8篇水文模型

机构

  • 150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吉林大学
  • 6篇黑龙江大学
  • 6篇云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信阳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吉林建筑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吉林省水文水...
  • 2篇吉林省水文水...
  • 2篇水利部松辽水...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50篇章光新
  • 41篇邓伟
  • 19篇吴燕锋
  • 17篇何岩
  • 13篇李取生
  • 11篇尹雄锐
  • 11篇冯夏清
  • 10篇杨建锋
  • 9篇李秀军
  • 7篇杨帆
  • 7篇刘强
  • 7篇齐鹏
  • 6篇王志春
  • 6篇邓春暖
  • 5篇李然然
  • 5篇董李勤
  • 5篇郭跃东
  • 5篇徐东霞
  • 5篇王磊
  • 4篇严登华

传媒

  • 14篇湿地科学
  • 10篇地理科学
  • 9篇干旱区资源与...
  • 9篇水科学进展
  • 6篇生态学报
  • 5篇资源科学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水文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科技导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吉林水利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11篇2005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扎龙湿地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化学联系研究被引量:32
2007年
水化学特征是湿地多界面间相互作用在水体中的综合体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湿地系统水文化学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扎龙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不仅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区域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也具有特殊的影响。为了揭示湿地内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了扎龙湿地仙鹤湖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应用水化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氘(D)和氧18(18O)]方法深入分析了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制,并重点对两者间的水文化学联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除引嫩干渠水为低矿化度的HCO3·Cl-Ca型水外,湿地湖泊水和河流水均为中等矿化度的HCO3-Na型水,湿地地表水明显受蒸发浓缩作用和苏打土溶滤作用影响;地下水的δD值和δ18O值,都高于大气降水和河水,而低于湖泊水;混合比例计算表明,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较弱,湖滨处湖水补给比例超过50%。综合分析认为,湿地浅层地下水具有显著的二元循环模式,同时受区域地下水流和局部地下水流的控制。区域地下水补给占主导的区域,地下水表现出低矿化度、高氘盈余值(d)的特征,地下水化学类型逐渐由HCO3-Ca·Na·Mg型转变为HCO3-Na·Ca型。湿地湖水补给占主导的区域,地下水特征表现出高矿化度、低d值的特征,水化学类型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氮、磷以有机态形式为主,平均占总氮和总磷比例的89%和90%,主要来自于地表水体的输入,受垂向淋溶作用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不仅为湿地水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深化湿地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研究指明了方向。
王磊章光新
关键词:扎龙湿地地表水地下水水文化学稳定同位素
三江平原50a来气温及降水变化研究被引量:42
2007年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高纬度地区,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三江平原地区范围内的18个气象站点及外围6个站点的长期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0a年来本区气温有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以0.303℃.(10a)-1幅度升高。全年各月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是冬春季升温最为剧烈,达0.512℃.(10a)-1;夏秋季最弱,仅为0.153℃.(10a)-1。由于最冷月平均温度升高比最热月大,所以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少。气温升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南地区增温强烈,气温倾向率大于0.4℃.(10a)-1;最小的气温倾向率位于西部及南部边缘地区,小于0.2℃.(10a)-1。降水趋势性变化不显著,但是还是呈现弱的减少趋势,平均年降水量倾向率为-8.926mm.(10a)-1。一年中冬季降水增加明显,1月份尤其显著;9月份降水减少明显。
栾兆擎章光新邓伟胡金明周德民
关键词:三江平原气候变化气候趋势系数气温降水
嫩江流域径流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陆地水文循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50年来,嫩江流域径流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时空变异性,并带来一系列突出的水与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嫩江、石灰窑、同盟、江桥、大赉水文站1956年~2006年51a的径流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对嫩江流域径流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8a、20a、45a多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且以45a尺度的年代周期信号最强,表明45a尺度的年代周期变化最为明显;嫩江、江桥气象站的降水周期与上述径流资料基本一致,说明降水的变化是流域径流演变过程的重要自然控制因素。关键词:嫩江流域;径流变化;Morlet小波;
徐东霞章光新冯夏清
关键词:嫩江流域径流变化MORLET小波多时间尺度
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定量评估被引量:4
2020年
湿地水文调蓄功能是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定量评估对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基于耦合湿地模块的PHYSITEL/HYDROTEL模型平台,构建了流域湿地生态水文模型,模拟了有/无湿地情景下多布库尔河流域水文过程,定量评估了湿地削减洪峰和维持基流的水文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多布库尔河流域湿地具有显著的径流调节能力,体现在对总径流的削弱作用和对径流机制(流量、频率、历时和发生时间等)的改变作用.湿地对快径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日、月和年时间尺度效应,尤其在洪峰期间和汛期对快径流的削减作用最明显,对快径流多年平均的削减作用为5.89%;而对日、月和年基流的影响较弱,对基流多年平均的维持作用为0.83%;湿地对总径流、快径流和基流的影响效应(削弱或增强)和强度有明显的月、季节和年尺度变化特征,但总体上发挥着削减洪峰和维持基流的功效.研究结果从发挥湿地水文功能的视角为流域湿地恢复保护与水资源综合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思路.
吴燕锋章光新章光新
关键词:水文过程模拟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5
2004年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退化严重,直接表现为“三化”(即土地盐碱化、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盐碱地面积已增至160.69104 hm2,与50年代相比,盐碱地面积增加52.79104 hm2,平均每年增加1.35104 hm2,年递增率1.3%;建国初期,嫩平原吉林省西部草地面积252.9104 hm2,到了1999年,草地面积仅为122.3104 hm2,年递减率约2.6%,而且草原的质量也在下降。目前,沙地面积68.6104 hm2,土地沙化局面已基本控制。文章系统分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驱动机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和措施。
章光新杨建锋刘强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土地盐碱化草原退化土地沙化
基于白鹤生境需求的湿地生态水文调控研究——以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湖为例被引量:18
2018年
针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湖水多或水少导致白鹤生境恶化的严峻现实问题,开展生态水文调控研究,以期满足白鹤(Grus leucogeranus)适宜生境需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遥感反演技术,分析了白鹤湖生态水文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白鹤食源植物的生态特征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确定了适宜白鹤的生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白鹤的主要生境为挺水植物群落分布地带,食源植物为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适应水深为30-50 cm,适宜水位为132.4-132.6 m;在研究白鹤湖水文特性和水循环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EFDC的湿地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来水情景下白鹤湖水文情势变化,以适宜白鹤的生态水位为调控目标,提出了相应的白鹤湖生态水文调控对策和措施,以期为白鹤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崔桢章光新张蕾武瑶
关键词:白鹤EFDC模型
浅埋深地下水作用下苏打盐渍土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文章利用野外试验设施分别把地下水埋深控制在1.0,1.4,1.8,2.2和2.5m,研究在不同地下水埋深作用下苏打盐渍土土壤水分平衡和水分动态变化。同时,跟踪在地下水位不断波动条件下田间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在1.0~2.5m时,苏打盐渍土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关系非常微弱,仅在长期干旱的条件下发生微量地下水毛细上升量;降雨和蒸散作用对苏打盐渍土体积含水量的影响深度不超过40cm,埋深大于1.0m的潜水对0~80cm深度苏打盐渍土体积含水量变化没有明显影响。
杨建锋邓伟章光新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水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景观动态及驱动力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研究区域被引量:4
2006年
以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下,根据1986年,1996年和2000年TM影像解译获取的景观动态数据,分析近15年大安市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并应用Markov模型预测大安市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土地总面积的42.30%,高-中覆盖度草地,水域,沼泽将大面积退化,分别仅占1986年水平的48.69%,24.71%和22.74%。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近15年来筑路、开荒等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因子的变动有利于土地荒漠化过程的发展,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背景因子;水文因子迭加了人类的无序开发、利用,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
刘强何岩章光新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MARKOV模型灰色关联分析
钠吸附比及其在水体碱化特征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2
2000年
利用松嫩平原西部水体化学特征的测试数据 ,对其钠吸附比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总体上 ,湖泡水体SAR值最高 ,承压水SAR值最低 .研究了仅考虑溶液中Na+ 、Mg2 + 和Ca2 + 情况下的钠吸附比值 (SARP)及离子对相互作用条件下的钠吸附比值 (SART) ,据统计结果建立了其相关关系 .同时 ,探究了松嫩平原西部各种水体受碳酸平衡影响下的钠吸附比 (SARP (ADJ)和SAPT (ADJ) ) ,并对几种水体钠吸附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 ,根据Richards ( 195 4)的分级标准和松嫩平原西部水体的实际情况 ,将之应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灌溉特性评价 。
宋新山邓伟章光新闫百兴
关键词:钠吸附比土壤碱化
流域水生态空间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在分析水生态空间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以东辽河流域为例,以GIS技术为关键的数据处理平台,分析了流域地表水生态空间的演化分异。东辽河流域单位流域面积河流系统所提供的水生态空间为204 08mm,是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39 83%;流域多年平均次坡面水生态空间为97 35mm,是坡面系统生态需水的19 48%,是流域河流系统水生态空间的47 70%。流域河流系统水生态空间和坡面系统水生态空间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全流域水生态空间形成了以河渠网为中心的高值分布网和以湖库为中心的高值分布"岛"。
邓伟严登华何岩章光新
关键词:东辽河地理信息系统地表水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