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少霞
-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河三门峡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皮肤病,以全身性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为主要特征,主要见于婴幼儿,偶见于成人。本病起病急,进展快,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如及时诊断,治疗得当,可获痊愈,大多预后良好。
- 曹焕珍乔月妮简少霞闫建华许燕峰
- 关键词:松弛性大疱凝固酶阳性表皮剥脱预后良好磷霉素
- 集体晚交接班与夕会制度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集体晚交接班与夕会制度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制定《晚集体交接班的制度与流程》和《夕会制度》;成立质量管理与评价小组,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及高年资护士共8人组成,负责制度的培训、工作的落实、质量与效果的查验、问题的收集与数据统计及处理等。统计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患者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调查总人数)、夜班护理质量等相关质量与安全指标等,与2015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6年较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明显提升,病人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结论:集体晚交接班和夕会制度的建立是对全天工作一次大的检阅和评价,当班护士都非常重视,对各项治疗、护理、服务工作更加细致、认真、精心,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
- 简少霞任海燕李文亚葛依静李玉晶张耀菲
- 关键词:儿科护理质量
- 伤口造口干预对慢性难愈创面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与控制中伤口造口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慢性难愈创面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对照组37例,接受常规皮肤干预管理,观察组37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联合伤口造口干预,观察两组创面治疗情况、疼痛水平、炎症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修复准备与患者住院消耗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疼痛程度NRS评分干预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NR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指标CRP、IL-1β、TNF-α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炎症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难愈创面患者开展伤口造口干预,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体验,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
- 贾海丽郭娇简少霞张敏张婵婵
- 关键词:伤口愈合疼痛测定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 2009年
- 简少霞赵玉英
-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
-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BICG住院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24例患儿中,男8例,女16例。平均年龄16.8个月,发病年龄8—22个月。冬季多见。患儿既往精神运动发育正常,无癫痫家族史。临床腹泻症状不严重,惊厥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多发生在病程的3d内。10例(41.7%)患儿有2次或多次惊厥发作,平均1.7次。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检查均正常,16例行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发作间期EEG均正常。20例接受头颅CT或MRI检查,除1例有透明隔囊肿,其余均无异常。急性期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痫治疗,随访8~46个月,只有1例患JL(4.2%)再患轻度胃肠炎时再发惊厥。所有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BICG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 曹焕珍许燕峰简少霞闫建华
- 关键词:惊厥胃肠炎婴幼儿
- 新生儿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疗法的护理被引量:1
- 2010年
- 李敏简少霞范玲茹于楠湘
- 关键词:外周动静脉新生儿护理
- 3种不同奶瓶、奶嘴消毒方法对预防新生儿鹅口疮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比较消毒柜高温干燥消毒法、煮沸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奶瓶、奶嘴对预防新生儿鹅口疮的效果。方法总结1217例新生儿所使用的奶瓶、奶嘴在用消毒柜高温干燥消毒法、煮沸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时,鹅口疮的发生率。结果用普通液体瓶取代传统奶瓶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鹅口疮的发生率最低。结论用普通液体瓶取代传统奶瓶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简便易行、成本低,使鹅口疮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杜绝了新生儿病房鹅口疮的交叉感染或流行。
- 简少霞付玉震李敏
- 关键词:煮沸消毒法鹅口疮
- 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 <正>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将导管末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由于其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儿血管、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科,为极低体...
- 李敏王真真简少霞赵会景
- 文献传递
-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手册》的编制与全面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 2014年
- 儿科具有很独特的专科特点,患儿无自理能力、不会表达、多动,其病情变化快、特殊用药多、家长期望值高,使儿科护理工作特别繁琐而且复杂。工作中不能有任何瑕疵、隐患,更不能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否则处理起来会异常艰难,这就对儿科护理特别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09年以来,本科根据专科特点,结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科室规章制度,并不断地补充、修订完善。
- 简少霞马松梅袁玫任海燕李文亚葛依静吕品李玉晶
-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儿科护理专科特点自理能力病情变化
-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578例病毒检测分析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三门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采集578例ARI住院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IVⅠ~Ⅲ)、流感病毒A、B型(IVA、IVB)。结果儿童ARI的病毒总检出率为61.59%,混合感染占45.22%。病毒总检出率冬季最高(77.35%)、夏季最低(25.00%)。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总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RSV、PIVⅢ、IVA的检出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30.62%、28.89%、21.97%。RSV及PIVⅢ在秋冬季、下呼吸道感染、3岁以下患儿中检出率较高;IVA在冬季、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率较高。结论 RSV、PIVⅢ、IVA是三门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RSV、PIVⅢ是秋冬季节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IVA是冬季各年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通过检测儿童ARI的病毒病原,对尽早明确病毒病原,避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 曹焕珍赵扬扬闫建华简少霞杜宝媛寇晓辉郭莲杨晓林刘红丽
-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