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梅初
- 作品数:22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低剂量S186对大鼠和犬体内锶的促排效果
- 1995年
- 低剂量S186对大鼠和犬体内的锶具有促排效果。大鼠静注85+89Sr后,肌注不同剂量S186(20,50,100,200mg/kg),观察2d内尿中85+89Sr排出量和整体、骨骼中蓄积量。当S186剂量为50mg/kg时,大鼠尿中85+89Sr排出量比对照组增加85%,整体和骨骼中蓄积量显著下降(P<0.05)。S186伍用中-6(鸡内金),促排效果进一步提高。犬口服氯化锶50mg,用药组于0.5h后肌注S1860.5g,24h后再次肌注0.5g,分别收集各犬24h尿,共4d,采用PE-303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尿锶排出量,可见用药犬尿锶排出量比对照犬增加。
- 阮天明罗梅初陈红红陈桂宝李兰娣童顺高
- 关键词:络合剂锶促排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乙烯三胺五醋酸注射液的含量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研究二乙烯三胺五醋酸三钠锌盐及三钠钙盐注射液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以ODS(5μm,5mm×1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醋酸钠缓冲液(pH4.5)(5:95),内含5mmol/L四丁基碘化胺,内标物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乙烯三胺五醋酸(DTPA)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Fe^(3+)螯合成DTPA-Fe(Ⅲ)和EDTA-Fe(Ⅲ)复合物,其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二乙烯三胺五醋酸的线性范围在20~320μg/ml,其三钠锌盐和三钠钙盐注射液5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RSD分别为(101.33±0.65)%和(100.59±0.58)%。结论:此法重现性好,灵敏、特异,消除了多种金属离子的干扰。
- 陈红红罗梅初孙梅贞张惠贤
- 关键词:DTPA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
- 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对放射性钍的促排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03年
- 动物实验观察立即单次及连续给予单、双分子取代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 760 1和 95 0 1、95 0 2对2 34 Th中毒大鼠和小鼠的促排作用 ,以大鼠尿、粪中2 34 Th排出量的增高、小鼠整体和肝、骨组织中2 34 Th蓄积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作为评价指标 ,与DTPA相比较。体外实验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 760 1和 95 0 1与牛血清白蛋白络合竞争Th的能力及ESR方法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的作用。结果表明 ,760 1和 95 0 1、95 0 2均有较高的促排效果 ,中毒后立即单次给药使大鼠尿、粪中2 34 Th排出量达 63 %~70 % ,连续 3天给药使小鼠整体2 34 Th蓄积量比中毒组下降 82 %~ 88% ,肝、骨中的蓄积量均明显降低 ,760 1和 95 0 1的促排效果明显优于DTPA。 760 1、95 0 1和DTPA三者促排效果强弱差别和三者与血清蛋白络合竞争钍的能力相一致。 95 0 1和 760 1具有较强的直接清除O- .2 的作用 ,达到BESOD的水平。初步探讨了 760 1和 95 0 1防护核素内照射损伤的作用机制。
- 陈红红胡昱兴王英华金美英罗梅初孙梅贞
- 关键词:放射性钍促排效果动物实验
- 苯酚类螯合剂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辐射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9年
- 报道了单分子和双分子取代苯酚类螯合剂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大鼠肝线粒体辐射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取代苯酚类螯合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辐射脂质过氧化作用,其清除羟自由基和抑制辐射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的IC50为1x10-6mol/L,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为1x10-9mol/L,其中7601(CB-MIDA)、9501、9502等螯合剂的能力最强,初步观察到其抗氧化作用的强弱与促排活性的构效相关联。
- 陈红红胡昱兴张亚妮杨照华王英华罗梅初孙梅贞
- 关键词:螯合剂羟自由基
- 小剂量8102对大鼠急性铀中毒的促排效果被引量:9
- 1996年
- 研究8102不同剂量和连续给药对大鼠急性铀中毒的促排效果。大鼠中毒硝酸铀酰(500μg/鼠)后给予不同剂量8102(0~100mg/kg),测定尿铀排出量及肾铀蓄积量。结果:大鼠肌肉注射8102及灌胃给予8102促排轴的最小有效剂量分别为5mg/kg和20mg/kg;8102连续给药与一次性给药相比未见尿铀排出量的显著增高和肾铀蓄积量的显著降低。8102是一个很有希望的铀促排螯合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刘实晶罗梅初陈桂宝张美珍孙梅贞
- 关键词:铀中毒螯合剂药物疗法
- 苯酚类螯合剂8102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 1999年
- 目的研究苯酚类螯合剂8102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技术测量3H-8102在血液、组织、尿和粪中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大鼠肌注8102(20、50、100mg/kg)后,其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而静注8102(50mg/kg)其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肌注和静注8102其分布相T1/2α分别为0.5和0.55h,消除相T1/2β分别为74.23和36.31h。大鼠肌注8102(50mg/kg)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以肾浓度最高,肺、肝、脾次之。24h内尿、粪排泄量分别为注入量的76.5%和0.8%。8102和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36.5%~46.8%。结论8102进入体内后能快速分布和排泄,且具有组织分布选择性,均有利于加快体内核素的排除。
- 陈红红罗梅初陈桂宝孙梅贞
-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 8102、7601对大鼠急性硝酸铀酰中毒的解救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报道苯酚类螯合剂8102和7601对大鼠中毒硝酸铀酰(100-500mg/kg)的解救效果和对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实验观察到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硝酸铀酰50mg/kg时,动物于3-4d内全部死亡,并有明显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蛋白管型出现。8102和7601给药组对中毒硝酸铀酰100-350mg/kg时都有明显的解救效果(p<0.01)和肾脏损伤的病理改善;在中毒铀酰量100mg/kg时,21d观察中仅有10%的动物死亡,未见肾脏的病理变化。8102的作用效果优于7601。
- 童顺高罗梅初胡锡琪
- 关键词:螯合剂铀解毒药硝酸铀酰
- 放射性核素促排药(7603)致突变作用研究
- 1989年
- 本文报道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羧胺醛(7603,化学名为5-甲基亚胺二乙酸香草醛)致突作用的研究。经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法)、对仓鼠卵母细胞(CHO)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表明,未见致突变作用。
- 沈彬源罗梅初陈桂宝阮天明冯嘉林曹群立
- 关键词:致突变作用AMES染色体畸变微核率
- N,N'-1,2-亚乙基双[N-(2,3-二羟基苯甲基)]甘氨酸及其衍生物在制药中的用途
- 本发明属化学领域,涉及化合物N,N’-1,2-亚乙基双[N-(2,3-二羟基苯甲基)]甘氨酸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铀中毒药物中的用途。该化合物为含两个邻苯二酚功能基团的氨羧酸螯合剂。经体内、外试验表明,所述化合物除了对放射...
- 陈红红孙梅贞罗梅初暴一众王丹胡昱兴徐爱红
- 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7601和9501对放射性钍的促排效果和辐射防护机理的ESR研究
- 目的 比较单、双分了取代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7601和9501的促排效果、清除自由基作用差异与结构的关系,探讨促排和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观察立即单次及连续给予螯合剂对<'234>Th中毒大鼠和小鼠的促排作用,以...
- 陈红红胡昱兴王英华金美英罗梅初孙梅贞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促排效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