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艳云

作品数:24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沙地
  • 9篇科尔沁沙地
  • 7篇遥感
  • 6篇植被
  • 4篇锡林河流域
  • 4篇干旱
  • 4篇半干旱
  • 2篇导数
  • 2篇演替
  • 2篇遥感技术
  • 2篇遥感影像
  • 2篇一阶导数
  • 2篇植被分类
  • 2篇植被指数
  • 2篇生境
  • 2篇时间序列
  • 2篇土壤
  • 2篇群落
  • 2篇子矩阵
  • 2篇流域

机构

  • 24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4篇罗艳云
  • 17篇刘廷玺
  • 17篇段利民
  • 5篇王冠丽
  • 4篇童新
  • 3篇翟涌光
  • 3篇李玮
  • 3篇曹文梅
  • 2篇张圣微
  • 2篇屈忠义
  • 2篇李瑞平
  • 2篇贾恪
  • 2篇孙丽
  • 1篇杨颖
  • 1篇张东华
  • 1篇冀鸿兰
  • 1篇苏腾飞
  • 1篇刘全明
  • 1篇雷慧闽
  • 1篇马龙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与地表特性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地貌和覆沙厚度的辨识方法
地貌是地表环境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主导要素,其明显控制着地球表层水分与热量的地域再分配,并间接影响着土壤、植被以及物质迁移和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对于荒漠化地区而言,上覆沙层随地貌条件的变化呈现出不同...
罗艳云
关键词:LOGISTIC地貌分类MODIS
文献传递
大坝变形的奇异谱分析预测被引量:5
2019年
利用奇异谱分析法对大坝变形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趋势和周期分量,分析影响因子与各变形分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坝变形主要与水位变化和时效因子有关,温度变化对大坝变形的周期成分贡献最大,其次为水位。另外在准确提取信号的基础上,利用奇异谱分析迭代法对大坝变形进行预测,并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高斯过程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后两者。
张东华李志娟刘全明罗艳云
关键词:奇异谱分析大坝变形
随机森林遥感图像分类实验教学软件开发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我国众多高校的课程体系都开设了“遥感图像解译”或“遥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是遥感类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然而,在目前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频率较低等问题。为了充实高校遥感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图像分类实验教学软件,包括软件开发与相关实验的设计。鉴于随机森林算法在遥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实验教学软件旨在使学生掌握更新的遥感数据处理技能,提升其在相关行业中的竞争力。
苏腾飞罗艳云翟涌光张圣微
关键词:遥感图像实验教学
锡林河流域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2
2019年
为了摸清欧亚大陆大草原重要的组成部分锡林河流域在外界环境和人类活动干扰下植被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及基于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的统计模型,反演了1985—2015年4个典型代表年份的LAI,从长时间尺度上分析了LA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锡林河流域LAI总体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为0.8~1.5,从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植被恢复状况空间差异明显,主要发展态势为恢复。LAI在0.78~0.82,0.82~0.86所占面积比例随着海拔、坡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东南方向上的面积占比大于其他方向;LAI在0.92~1.5,1.5~3.0所占面积比例随着海拔、坡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西、西南方向上的面积占比大于其他方向。高程对LAI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438,远大于坡度和坡向对LAI的影响。本研究可为草原型流域陆面过程及生态水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对于天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等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段利民李玮李玮刘廷玺罗艳云于长翔
关键词:植被指数地形因子转移矩阵
科尔沁沙地自然植被与生境因子的MRT分类及DCCA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在科尔沁阿古拉生态水文试验区沿着3条经线布设了19个50 m×50 m的自然植被样地,依据调查的12个生境因子及48种植物的重要值,选用多元回归树(MRT)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调查样地、主要科植物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种与生境因子的相应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前向选择结合Monte Carlor检验,筛选出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1)采用MRT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4个群类型,与样地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的散布格局具有一致性,将4个群落分别命名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群丛,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丛,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木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um)+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群丛,走茎灯心草(Juncus amplifoli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丛。(2)DCCA排序结果表明,菊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在研究区的4个群落中均有分布,而豆科植物多出现在固定程度较好的沙丘群落中,随着沙丘固定程度的提高,植物种生活型演变过程为:一年生→一年生+多年生→一年生+多年生+灌木、半灌木→一年生+多年生;(3)对群落产生显著影响的生境因子主要有土壤电导率、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毛管上升含水率4个变量,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从左到右突出反映了沙丘群落和草甸群落间断分布,主要梯度影响因子是土壤电导率和黏粒含量,第2轴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毛管上升含水率对不同固定程度状态下沙丘群落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曹文梅刘小燕王冠丽罗艳云何韬刘廷玺
关键词:植被分类生境生活型
基于MapGIS的狼山山前地下水位时空动态分析
2010年
利用狼山山前倾斜平原不同时段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采用MapGIS技术,分析了地下水位的时空演化规律,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狼山山前冲洪积平原区1984—2007年地下水位变化较大,1984—1989年地下水位为1 018~1 034 m,2002—2007年地下水位整体下降为1 016~1 033 m,西部、中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1 m左右,东部地区地下水位降幅较大,为3.63 m;导致狼山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罗艳云刘廷玺段利民王文志
关键词:MAPGIS地下水
半干旱草原型流域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传递函数及遥感反演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进一步探究遥感与表层土壤导水率的联系,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对厚栗黄土、草甸沼泽土、荒漠风沙土、石灰性草甸砂土、淡黑土5种土壤类型下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其粒径组成、容重、有机质、饱和导水率等理化特征。使用Saxton、Cosby、Wosten三种土壤饱和导水率传递函数及非线性多元经验回归模型对点尺度上0~30 cm表层土壤每10 cm土层的饱和导水率进行拟合,并利用这些点的土壤参数均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axton模型效果最好,拟合及验证结果与实测值的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85、0.988。在此基础上,利用Radarsat-2四极化后向散射数据将模型中的表层土壤参数均值进行了8 m精度的面尺度扩展,并对遥感影像研究区范围内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土壤传递函数可以很好地刻画半干旱草原型流域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且土壤传递函数的结果与模型中包含的参数个数并不存在直接联系,人类活动对研究区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影响极大。
黎明扬刘廷玺罗艳云罗艳云张俊怡段利民Scharaw Buren
关键词:锡林河流域土壤传递函数饱和导水率遥感反演RADARSAT-2
科尔沁沙地不同演替阶段差巴嘎蒿群落高光谱特征
2020年
为了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科尔沁沙地建群种差巴嘎蒿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群落演替划分为4个阶段,从“同物异谱”特性着手,利用连续统去除和一阶微分对原始光谱进行变换处理,使用马氏距离法确定了冠层原始光谱和变换光谱的差异显著波段。结果表明:同一时期的差巴嘎蒿群落随着演替进行,红边反射率持续上升,9月群落将进入凋萎期,总体曲线较5月降低;对比不同演替阶段的差巴嘎蒿群落在导数变换以及连续统去除后的光谱特征,群落的一阶导数光谱在峰值、峰形、吸收峰位置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利用红边特征以及吸收深度进行识别,且9月特征识别效果好于5月;马氏距离值能够科学快速地提取群落间差异较显著的特征波段,同时结合光谱变换达到了很好的降维效果,且提高了识别精度。其中9月份一阶导数变换降维效果最佳,且识别效果最优。研究利用一阶导数法与连续统去除法弱化了土壤背景的影响,为增强反射率特征及特征波段的差异性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同时马氏距离值能够反映不同光谱变换下差异显著的波段位置,有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识别研究。
邬亚娟刘廷玺童新罗艳云段利民曹文梅
关键词:差巴嘎蒿群落演替一阶导数
一种时间序列遥感影像降维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间序列遥感影像降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像元间的DTW度量距离;选取样本构建标准样本库;通过kNN算法构建近邻图及赋予权重;计算标准样本库像元与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数据中所有像元的...
翟涌光屈忠义李瑞平郝蕾张东华罗艳云闫志远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评价被引量:57
2019年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引发了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快速准确的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和现状,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分别反演出绿度因子、湿度因子、干度因子和热度因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利用相关性分析,分析MRSEI的代表性,建立基于MRSEI的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近26 a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MRSEI可集中4种生态因子信息,能够准确的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锡林郭勒草原从1991-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先好转后恶化的趋势;1991年研究区上游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下游,生态环境质量东部优于西部;2004年,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差异较1991年变化较大,上游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但下游明显降低;至2017年,整个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降低,仅在锡林河上游两岸与流域的南部和东南部保持良和优良。
宋美杰罗艳云段利民
关键词:生态因子环境评价锡林郭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