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卫清

作品数:29 被引量:121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10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基督
  • 13篇基督教
  • 9篇教育
  • 8篇教会
  • 8篇传教
  • 6篇教士
  • 6篇传教士
  • 4篇基督教教育
  • 3篇主义
  • 2篇中国教育
  • 2篇中华基督教会
  • 2篇中西
  • 2篇自立
  • 2篇民族
  • 2篇民族主义
  • 2篇南京国民政府
  • 2篇教育史
  • 2篇教育思想
  • 2篇基督教会
  • 2篇基督徒

机构

  • 12篇山东大学
  • 10篇韩山师范学院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27篇胡卫清
  • 1篇马琰琰

传媒

  • 5篇韩山师范学院...
  • 3篇近代史研究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文史哲
  • 2篇史学月刊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历史教学
  • 1篇聊城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中西女塾简论被引量:11
2002年
上海中西女塾是美国监理会开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它倡导通识教育和贵族教育 ,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影响。
胡卫清
关键词:教会教育
汕头新中华基督教会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汕头新中华基督教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岭东地区从大公会体制内独立出来的真正的本色化教会,这是长老会长期推行教会自立政策的产物,也是教会内部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尽管该会倡导"自立"、"合一",但它在教义和礼仪上与中华基督教会并无明显区别,自立主要表现在体制和经济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渐渐又从分离走向了联合。
胡卫清
关键词:自立
南京国民政府与收回教育权运动被引量:10
2000年
收回教育权运动是近代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立案的政策、措施以及《会方面的回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绝大部分教会大学和大多数教会中学的立案基本上结束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内中、外教育并存的半殖民状态,从此教会学样不再作为一种外国教育体制存在,而是作为中国私立教育体制的一部分由国家统一管理,这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伟大胜利。
胡卫清
关键词:收回教育权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私立教育
上海中西书院研究
胡卫清
关键词:教会教育中国教育史
圣俗之间:近代潮汕地区的基督徒与教会被引量:1
2001年
教会方面单一的普遍主义尺度与中国社会环境极其复杂的多样性,构成了近代基督徒和教会存在的奇特样式。在灵与肉的强大张力之中,近代早期潮汕基督徒由生存而信仰,在努力寻求生存出路的时候,逐渐走向十字架。他们的皈依不只是一种地域性的经验,而是具有了某种普遍意义的事件。
胡卫清姚倩璞
关键词:基督徒教会基督教
论近代教会学校的宗教教育被引量:11
2001年
本文通过考察在华传教士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主张以揭示教会学校宗教教育的本质。文章认为 ,宗教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 ,但在近代教会学校的实践中 ,它主要是通过道德教育这一中介进行的 ,这是一种包裹着神学外衣的人文主义教育 。
胡卫清
关键词:宗教教育
英国长老会在客家地区传教活动研究(1881-1949)被引量:3
2014年
英国长老会的传教士多来自苏格兰"高地",他们对于同样是"高地"的粤东客家地区有一种特别的情怀。英国长老会传教士专门开辟了客家传教站,以揭阳五经富为基地,逐步进入北部客家地区,并将传教的范围扩展至闽西和赣南。不过,从传教的规模和效果看,以五经富堂为代表的客家教会根本无法与以汕头堂为代表的福老教会相提并论,地方社会经济对于传教事业发展的制约十分明显。
胡卫清
关键词:客家传教活动
华北中华基督教团研究
2014年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沦陷区中国基督教会的生存开始面临严峻挑战。1942年成立的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是整个华北沦陷区教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从该教团的成立和运作看,日本方面实行的是一种殖民地常见的政治模式即代理人机制。在政治层面,日方通过伪华北政务委员内务总署和各地伪政权来监管和整顿基督教,在教务层面则通过日籍特约委员和本土教会领袖来直接控制教团及分支机构。日方对华北基督教会的目标是配合其思想战,施加强有力的控制,这种控制相当直接和粗暴。不过为达目标,日方建立的话语体系却相当技巧和精致,强调摆脱所谓英美的文化奴役,主张教会"自立"是其中心内容。教会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迎合日方说法,在日方的话语体系和教会传统的理念符号之间建立连接,以减轻理念与现实的张力。
胡卫清
关键词:抗战时期
传教士教育家潘慎文的思想与活动被引量:12
1996年
传教士教育家潘慎文的思想与活动胡卫清潘慎文(A.P.Parker)是美国.监理会传教士,先后9次担任中华年议会会正,在该会中享有无人能比的重要地位。①他执掌苏州博习书院、上海中西书院数十年,为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他还担任过中华基督...
胡卫清
关键词:传教士基督教教育教育体制教育家教育变革《圣经》
在孔子家乡传教:圣公会在山东历史探析被引量:2
2016年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圣公会进入山东中部开辟传教区域,该地区既是传统儒学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生态极为复杂的地带。英国圣公会开辟山东教区带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其传教活动确实也一度遭遇过曲阜孔氏家族的强力反对,但不可过分夸大这种反对的影响力。动荡的政治局势,地方性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当地独特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成为英国圣公会在华传教的巨大挑战,这才是真正阻碍传教事业发展的因素。
胡卫清
关键词:孔氏家族民间信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