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古月

作品数:54 被引量:46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矿床
  • 14篇成矿
  • 13篇同位素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0篇花岗岩
  • 8篇浅成
  • 8篇浅成低温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热液
  • 7篇化学特征
  • 6篇低温热液
  • 6篇浅成低温热液
  • 6篇锆石
  • 6篇辽河群
  • 6篇火山
  • 6篇冈底斯
  • 5篇元古代
  • 5篇造山带
  • 5篇铅锌矿

机构

  • 5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8篇成都理工大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四川省地质矿...
  • 3篇国家地质实验...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辽宁省第五地...
  • 2篇白云鄂博铁矿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浙江省第十一...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 1篇西澳大学
  • 1篇山西能源学院

作者

  • 54篇胡古月
  • 14篇李延河
  • 14篇曾令森
  • 13篇高利娥
  • 9篇范昌福
  • 9篇侯可军
  • 9篇唐菊兴
  • 4篇王登红
  • 4篇丁帅
  • 4篇刘静
  • 4篇杨宗耀
  • 3篇万德芳
  • 3篇曾普胜
  • 3篇柯昌辉
  • 3篇孙杰
  • 3篇许强
  • 3篇王莉
  • 3篇张智慧
  • 3篇赵悦
  • 3篇文力

传媒

  • 14篇地质学报
  • 7篇矿床地质
  • 5篇岩石学报
  • 4篇地球学报
  • 4篇地质通报
  • 3篇地质论评
  • 2篇第十届全国同...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贵州地质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
  • 1篇自然资源科普...
  • 1篇2012年全...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中新世麻迦淡色花岗岩的构建机制被引量:8
2016年
在北喜马拉雅萨迦片麻岩穹窿西南侧发育有麻迦淡色花岗岩体,出露于南北向申扎—定结裂谷正断层的下盘,属一处较大规模的晚中新世淡色花岗岩体。该岩体具有较均一的元素和同位素(Sr和Nd)组成,但与多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相比,具有异常高的(^(87)Sr/^(86)Sr)_i比值(0.85033~0.85034)和异常低的_(εNd)(t)值(-19.26^-18.30)组成,指示其部分熔融源区有更成熟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麻迦淡色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1该岩体主要记录了至少两阶段岩浆结晶作用,分别发生在11.6±0.2 Ma和9.6±0.2 Ma;2个别13.8~16.0 Ma的岩浆作用年龄;3多数锆石继承核年龄分布于泛非期,少数年龄为中元古代(1558~1584 Ma)。在麻迦淡色花岗岩体南侧约40km处的日玛那穹窿,同位于申扎—定结南北向正断层的下盘,出露有大量原岩年龄为古元古代的日玛那糜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类似于变泥质岩,显示高SiO_2(70.6%~74.6%),Al_2O_3(12.3%~14.0%),K_2O(4.22%~4.93%),A/CNK(1.50~1.58)和K_2O/Na_2O(1.42~2.18),代表了部分熔融源区可能存在的古老地壳物质岩石单元。因此,以麻迦淡色花岗岩为代表的北喜马拉雅晚中新世地壳深熔作用可能与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东西向伸展作用相关,泛非期变泥质岩及少量日玛那糜棱岩所代表的更古老岩石单元在16.0 Ma开始发生部分熔融,并在11.6 Ma至9.6 Ma之间达到深熔作用峰期,熔体活动可能持续了~2myr,以岩脉汇聚的形式延南北向正断层上升,构成侵位至北喜马拉雅特提斯沉积岩系之中的晚中新世麻迦淡色花岗岩体。
胡古月曾令森陈翰高利娥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地球化学晚中新世
无处不在的"镁"--探索镁的世界
2021年
镁,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轻金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地壳分布最广的金属,其在地幔中的含量也极为丰富。镁的元素符号是Mg,英文名称为Magnesium,取自希腊文。因为在希腊马格尼西亚城附近,盛产一种名叫苦土的矿物质(氧化镁),古罗马人称之为"magnesia alba","alba"的意思是"白色的",即"白色的马格尼西亚"。
胡古月王登红余旭辉(文/图)
关键词:氧化镁轻金属矿物质古罗马
辽东半岛海城-大石桥菱镁矿矿床成因探讨被引量:2
2022年
辽东半岛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地层中赋存有全球最大工业储量的菱镁矿矿床。在总结和整理已发表的辽东半岛晶质菱镁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本次研究进行了Mg和B同位素测试及研究工作,获得以下认识:①菱镁矿矿体呈北东东走向,产于大石桥组三段,但不同矿床的矿体厚度差异较大(30~300 m),菱镁矿矿体与顶、底板高镁白云岩之间以断层接触为主,常可见到绿泥石化板岩和碳质千枚岩产于大型菱镁矿矿体的内部韧性剪切面上,说明地层经历了强烈构造形变作用;②围岩白云岩与晶质菱镁矿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大离子亲石性元素(K、Rb、Ba、Sr等)亏损和氧同位素负漂移(δ^(18)O:-24.9‰~-11.0‰);③在经历构造形变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后,菱镁矿矿石仍继承有海相蒸发沉积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δ^(13)C:-2.7‰~+1.6‰;δ^(34)S:+15.6‰~+23.7‰;δ^(26)Mg:-1.53‰~-0.49‰;δ^(11)B:+9.8‰~+13.4‰);④后期裂控型滑石具有相对较高的δ^(26)Mg值(-0.32‰~-0.15‰),发生滑石矿化的菱镁矿(δ^(11)B:+7.7‰~+8.4‰)和围岩变粒岩(δ^(11)B:+4.3‰)显示较低的δ^(11)B值,这反映了变质热液作用所引发的Mg和B同位素分馏现象。因此,辽东半岛海城-大石桥地区菱镁矿矿床镁质富集的根本原因可能为湖相沉积碳酸盐岩经准同生阶段的富镁卤水交代所致,非后期变质热液交代作用的结果。
胡古月孙新胜郑军余旭辉余旭辉王东波李延河赵悦徐莺徐莺
关键词:辽东半岛菱镁矿矿床
藏北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物质源区及构造环境分析
2022年
藏北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大地构造位置为冈底斯火山-岩浆岩带,岩体呈不规则状侵位于古近纪帕那组、新近纪雄巴组火山岩地层中,与各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总体特征表明区内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主要为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与原始地幔相比,花岗岩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U、La、Ce、Nd、Zr、Hf等,而Ba、Nb、Sr、P、Ti呈现低谷,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通过对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而讨论该地区钾长花岗岩的物质源区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该区钾长花岗岩岩浆源区遭受了俯冲板片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作用,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为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朱国宝余旭辉胡古月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
膏盐层在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成矿中的作用:硫同位素证据被引量:22
2018年
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中南部,小江断裂带、昭通-曲靖隐伏断裂带和垭都-紫云断裂带的构造复合部位,是我国著名的MVT型铅锌矿床。本文以会泽和毛坪铅锌矿为例,系统研究了矿床中矿石硫化物、矿区相关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硫酸盐(CAS)以及外围不同时代膏盐层中石膏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膏盐层在云南会泽和毛坪铅锌矿成矿中的作用。会泽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S_(V-CDT)值为11.0‰~20.0‰,多数集中在13.0‰~17.0‰之间,平均14.7‰,大致代表总硫的同位素组成。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_(V-CDT)值为10.4‰~18.6‰,平均13.1‰,较矿石硫化物的值稍低。矿区外围石炭系膏盐层中石膏的δ^(34)S_(V-CDT)值为12.9‰~17.1‰,平均13.6‰,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 S_(V-CDT)值几乎完全一致。毛坪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S_(V-CDT)值与其赋存层位密切相关,赋存于摆佐组(C1b)的矿石硫化物的δ^(34)S_(V-CDT)值为7.1‰~17.5‰,平均12.8‰,较会泽矿石硫化物的值稍低,与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微量硫酸盐和石膏的值一致;赋存于宰格组(D3zg)的矿石硫化物的δ^(34)S_(V-CDT)值为18.3‰~22.7‰,平均21.1‰,与赋存于摆佐组(C1b)的矿石硫化物的值和会泽矿床矿石硫化物的值明显不同。矿区外围宰格组(D3zg)膏盐层中石膏的δ^(34)S_(V-CDT)值为21.9‰~25.9‰,平均23.6‰,与毛坪矿床宰格组(D3zg)矿石硫化物的值相似。通过对比会泽、毛坪矿床中不同赋矿层位矿石硫化物、石炭系不同层位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和矿区外围不同时代膏盐层中石膏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规律,提出会泽、毛坪铅锌矿床矿石硫化物中的硫主要来源于赋矿层位膏盐层中石膏硫酸盐的热还原。其中会泽铅锌矿的硫绝大部分来自石炭系膏盐层,只有10%的硫来自下伏的�
任顺利李延河曾普胜邱文龙范昌福胡古月
关键词:硫同位素膏盐层
喜马拉雅造山带纳木那尼穹隆古元古代岩石单元深熔作用
2017年
纳木那尼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西段,属变质杂岩体,由黑云母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糜棱岩、混合岩、变杂砂岩、角闪岩、大理岩及后期侵位的电气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对穹隆核部出露的混合岩、花岗片麻岩、电气石花岗岩及边缘出露的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混合岩(T0768-4A-4C)锆石^(206)Pb/^(238)U谐和图上交点年龄为1873±28Ma,^(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77±21Ma。混合岩Sr同位素比值(1.25018~1.44452)和ε_(Nd)(t)值(-28.8^-28.5)指示其具其有低喜马拉雅岩石单元的地球化学属性;(2)花岗片麻岩锆石核部^(206)Pb/^(238)U谐和图上交点年龄为1878±9Ma,下交点年龄为10.9±0.5Ma。个别震荡环带边记录有13.1±0.3Ma的年龄数据,表明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可能经历了~10Ma左右的熔融事件;(3)侵位于古元古代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之中的电气石花岗岩(T0768-LG)具有与深熔事件相一致的年龄,其^(206)Pb/^(238)U谐和年龄为9.0±0.2Ma;(4)穹隆核部电气石花岗岩ε_(Nd)(t)值集中在(-18.9^-16.1),显著低于穹隆边缘的二云母花岗岩(ε_(Nd)(t)=-14.4^-10.3),指示电气石花岗岩部分熔融源区有更多成熟地壳物质的加入;(5)个别电气石花岗岩ε_(Nd)(t)值为-12.6,可能是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变泥质岩的混染所致。本次在纳木那尼穹隆的研究结果支持19~13Ma左右喜马拉雅造山带发生构造转换的模型(Zhang et al.,2012),并表明这种构造转化可能进一步引发了淡色花岗岩部分熔融源区的变化。南北伸展阶段为深度相对较浅的高喜马拉雅变泥质岩和杂砂岩等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穹隆边缘的二云母花岗岩(~16Ma);进入东西向伸展阶段后,深熔作用导致深部主中央逆冲断层(MCT)附近的古元古代岩石单元和变泥质岩混合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岩浆沿着南北向断裂带
胡古月曾令森高利娥陈翰刘秋平郭英帅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深熔作用晚中新世
藏南马拉山穹窿内深熔事件的研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
<正>大型碰撞造山带普遍经历了缩短增厚向伸展减薄的构造转换过程。厘定中下地壳物质的构造物理和地球化学过程如何响应这一构造转换是检验和构建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型的关键。在碰撞造山带中,地壳深熔作用形成尺度和地球化学性质各异...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胡古月
文献传递
辽东砖庙矿区硼矿床的海相蒸发成因--来自硼、硫、碳同位素的证据被引量:6
2014年
辽宁砖庙硼矿区的硼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辽河群里尔峪组火山.沉积建造下部的蛇纹石化大理岩中,内部含有大量镁橄榄岩包裹体。本研究利用LA-MC-ICP-MS技术对砖庙硼矿区内的硼矿石硼同位素进行了微区原位分析,对矿石及大理岩围岩的硫、碳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硼矿石的δ11NIsTsRM-95l为12.6%o~13.9%0,具海相蒸发沉积特征;硼矿石和大理岩的δ34Sv-cDT为11.6%o~24.3%0,具海相沉积成因特征;矿体上下层位中蛇纹石化大理岩的巧δ13Cv-PDB为-5.0‰~-0.5‰,部分未蛇纹石化大理岩的δ13Cv_PDB为4.1‰~4.6%o,具有古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岩特有的碳同位素正异常现象。据此提出,砖庙矿区的硼矿床可能形成于海相蒸发沉积和火山喷发旋回交替的滨海环境,随后同期喷发的超基性火山岩覆盖于海相蒸发沉积成因硼矿体之上,保护了易溶的硼酸盐矿物,经后期变质和热液改造,形成目前独特的硼酸盐矿物,碳酸盐岩与超基性岩岩石组合。
胡古月范昌福李延河侯可军刘燚陈贤
关键词:辽河群硼同位素碳同位素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对印度-亚洲陆陆初始碰撞时限的制约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体形成于洋壳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和洋内弧环境,少量为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主要为中亚造山带),形成时代多为中-新生代。
胡古月余旭辉唐菊兴
关键词: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
白云鄂博主、东矿三个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2024年
近年来关于白云鄂博Nb-REE-Fe矿床H8岩体火成水成归属的争论已渐息,而矿床成矿过程以及REE富集机制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对白云鄂博矿床白云石碳酸岩体、霓长岩化蚀变带、尖山组板岩3个典型剖面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工作,发现赋矿碳酸岩、霓长岩、铁矿石微量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靠近H8岩体的尖山组板岩往往有着更高的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与成矿碳酸岩相近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区内各类岩石单元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全岩La_(N)/Nd_(N)比值的变化规律显示,H8岩体内部比边缘更富La,边缘比岩体内部更富Nd。通过岩(矿)石薄片BSE图像结合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H8岩体内的稀土元素矿物(主要是独居石、氟碳铈矿等)可分为2组,一组相对富La,呈半自形-他形,星点状分布;另一组相对富Nd,呈他形细粒,脉状分布。两组矿物中不同元素的富集特征可能代表了结晶过程中流体环境的改变。上述实验结合地质勘查结果表明,白云鄂博矿床初始成矿物质的起源与H8碳酸岩一致,均来源于中元古代碳酸岩岩浆活动,而不同类型的稀土元素矿物对应了白云岩成岩阶段与萤石矿化阶段两个不同的稀土矿化阶段。
李嘉琦蔡剑辉李以科柯昌辉孔维刚胡古月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