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 作品数:23 被引量:172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与评价被引量:35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传统Zea Longa模型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分别进行改良模型制作和传统模型制作,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2组分别比较模型成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71.4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3~4级为65.00%;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32.42±7.62)%。上述各指标与传统的ZeaLonga线栓法模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模型稳定性相近,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23.50%,对照组为16.30%。结论改良的大鼠MAC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 吴远华朱广旗胡蓉仲秀艳苏红梅欧阳泠星吴帮启舒遵华王强
- 关键词: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 针刺八邪穴治疗脑梗塞手功能障碍20例被引量:18
- 2008年
- 胡蓉王强朱广旗
- 关键词:脑梗塞
- 黄选玮教授临床经验辑要被引量:1
- 2008年
- 从选穴、用针、刺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黄选玮教授的临床针灸特色。黄教授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善用对穴,精于辨证,长于透刺,多法合参;针刺时注重治神、行气和身心俱治;治疗中不拘一法,博采众长,从而使得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 王强胡蓉仲秀艳朱广旗
- 关键词:针灸师名医经验刺法得气
- 苗药通窍化栓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ET和NO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苗药通窍化栓汤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法制备MCAO/R模型大鼠,将30只12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R模型+通窍化栓汤干预组即苗药组。评价各组神经功能,并测定各组脑组织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前,模型组和苗药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与苗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苗药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模型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及苗药组脑组织中ET和NO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苗药干预后,脑组织中的ET、NO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能降低MCAO/R模型大鼠脑组织中ET和NO的含量,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可能与改善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 仲秀艳苏学旭许二赫蔡静吴远华胡蓉朱广旗
- 关键词:内皮素一氧化氮
- 醒脑阴阳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各20例;3组均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针刺1组加用传统针刺法,针刺2组加用醒脑阴阳透刺法;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3组组内比较均能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P<0.01);组间比较,两个针刺组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且针刺2组优于明显针刺1组(P<0.01)。(2)3组组内比较均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计分(P<0.01);组间比较,两个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针刺2组优于针刺1组(P<0.05)。结论:醒脑阴阳透刺法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 朱广旗胡蓉吴远华仲秀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 针刺八邪穴治疗脑梗死手功能障碍20例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针刺八邪穴治疗脑梗死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以脑梗死手功能障碍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针刺患侧八邪穴。结果:20例中,基本治愈3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95%。结论:针刺患肢八邪穴可促使瘫痪肢体手部运动功能的很快恢复。
- 胡蓉王强朱广旗
- 关键词:针刺手功能障碍
- 项八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项八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项部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1星期及2星期后症状评分均有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星期后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八针法可显著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 吴远华朱广旗邵勇吴雪梅张东兰左彬龚云胡蓉仲秀艳骆书彦
- 关键词:针刺颈椎病项针
-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偏瘫肩痛患者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四个疗程后观察肩痛程度及上肢功能的变化。结果:肩痛程度明显减轻,上肢功能达Ⅳ级及以上由12%提高到64%。结论: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疗效较好。
- 张招娣胡蓉李博文黄选玮梅国胜
- 关键词:腕踝针偏瘫肩痛康复训练
- 针刺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被引量:54
- 2009年
- 目的:观察针刺、药物两种治疗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效应差异及针刺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VBI患者按经颅多普勒(TCD)提示的血流速度不同分为针刺组(31例)、药物组(29例)。针刺组针刺风池和"供血"穴,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2周后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TCD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针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能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回升,亦能使血流速度增快的Vs、Vd、Vm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改善幅度与药物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及药物治疗前后,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s/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风池及"供血"穴对VBI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对椎-基底动脉血管顺应性尚无明显作用。
- 王强朱广旗胡蓉
- 关键词:针刺疗法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风池供血血流速度
- 病毒性脑炎误诊为脑梗死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1病例介绍患者,男,81岁。因“突发言语不利、右肢无力3+h,伴右侧肢体抽搐1+h”于2013—11-04入院。入院时言语及右肢活动不能,意识模糊,右侧肢体抽搐,双眼凝视,呼吸急促,咳嗽,咳白粘痰。门诊查头颅CT:左侧额叶、侧脑室前角及下角旁多发性脑梗塞,两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
- 胡蓉龚云吴雪梅仲秀艳周德萍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误诊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