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鼻内
  • 10篇内镜
  • 10篇鼻内镜
  • 6篇手术
  • 5篇射频
  • 5篇射频消融
  • 5篇消融
  • 4篇等离子射频
  • 4篇等离子射频消...
  • 4篇蝶窦
  • 4篇中耳
  • 4篇中耳炎
  • 4篇肿瘤
  • 4篇儿童
  • 4篇耳炎
  • 4篇鼻内镜下
  • 4篇鼻咽
  • 3篇切除
  • 3篇腺样
  • 3篇腺样体

机构

  • 18篇南华大学
  • 1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3篇艾文彬
  • 10篇邱元正
  • 6篇肖健云
  • 6篇龚永谦
  • 5篇罗志强
  • 4篇赵素萍
  • 3篇田勇泉
  • 3篇高国强
  • 2篇李少秋
  • 2篇杨丽
  • 2篇罗琴
  • 1篇彭辉灿
  • 1篇邹上初
  • 1篇张先锋
  • 1篇王毅
  • 1篇郑家法
  • 1篇邓宏军
  • 1篇宁文锋
  • 1篇肖霞

传媒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3篇中南医学科学...
  • 2篇美国中华临床...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1
  • 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离子射频消融和药物分别治疗常年性AR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各56例,随访1年。结果手术组显效36例(64.28%),有效13例(23.22%),无效7例(12.50%),总有效率为87.50%;药物组显效6例(10.71%),有效30例(53.57%),无效20例(35.72%),总有效率64.2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等离子射频消融联用治疗常年性AR并鼻中隔偏曲,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龚永谦艾文彬
关键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离子射频消融
医学课程形成性考试改革的反思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系统分析了医学课程形成性考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有效推进医学院校形成性考试改革的措施,包括更新学生成绩评价观念与评价标准,提高认识积极投身考试改革,建立形成性考试体系,建立形成性考试改革激励机制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邓宏军王毅艾文彬彭辉灿宁文锋
关键词:医学课程考试改革
头孢地尼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头孢地尼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AOM)的疗效、用药依从性、安全性差别。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资料完整的分别使用头孢地尼(日剂量7.0mg/kg,每日2次,连续服用5天,91例)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日剂量13.3mg/kg,每日2次,连续服用10天,110例)治疗的AOM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是否恢复评定疗效,比较两种药物对儿童AOM的疗效、药物依从性及安全性。结果头孢地尼组完成疗程的病例90例(106耳),治疗7~9天时有效率为98.11%(104/106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完成疗程的病例95例(106耳),治疗12~14天时有效率为90.57%(96/106耳)。头孢地尼组疗效明显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16例患儿药物依从性差未完成疗程,其中头孢地尼组1例,用药依从性为98.9%(90/9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15例,用药依从性为86.4%(95/1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共有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及恶心反应;其中头孢地尼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9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11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天疗法相比,头孢地尼5天疗法药效、用药依从性均较好,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是短程治疗儿童AOM的一个很好选择。
杨丽艾文彬罗琴
关键词:头孢地尼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急性中耳炎儿童
纤维鼻咽喉镜在耳鼻咽喉科门诊诊疗工作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 探讨纤维鼻咽喉镜在耳鼻咽喉科门诊诊疗工作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对门诊10425例患者应用Olympus纤维鼻咽喉镜行鼻腔、鼻咽、喉咽、喉部检查及1572例声带息肉(小结)、鼻咽、喉新生物患者行相关手术。结果 对10425例患者鼻咽喉部位病变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出镜下诊断,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1126例声带息肉(小结)摘除术取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100%,对鼻咽、喉新生物447例患者活检术钳夹组织定位准确。结论 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能直视检查部位,可发现隐蔽的病变和早期微小的病变,尤其是对深部病变的检查和治疗,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查手段,并能开展活检以及对声带息肉(小结)进行手术。
龚永谦艾文彬
关键词:纤维鼻咽喉镜耳鼻咽喉科诊疗工作手术操作声带息肉
50例蝶窦病变的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 探讨蝶窦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误诊情况,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将我科1996~2005年间收治的50例蝾窦病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蝶窦病变以囊肿为最多见,其次为恶性肿瘤、真菌,恶性肿瘤主要为转移性鼻咽癌;临床表现有头痛(78%)、视力改变(50%)、颅神经麻痹(24%)、回吸性涕血或鼻出血(32%);临床诊断误诊率达28%。结论 蝶窦病变应常规行鼻内镜检查,鼻内镜微创手术是治疗蝶窦病变的优选术式。
艾文彬龚永谦邱元正肖健云
关键词:蝶窦病变恶性肿瘤鼻咽癌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割术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用于经口腺样体切割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在鼻内镜和电视监视下经口行腺样体切割术60例,治疗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结果术后腺样体切割干净,无残体残留,鼻咽部结构显示良好,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该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病变切除更加彻底,手术疗效明显,并发症少。
艾文彬邱元正李少秋
关键词:鼻内镜儿童腺样体肥大
鼻内镜手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35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筛前神经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筛前神经综合征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和1%地卡因及1%麻黄素试验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变异不同,实行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0.5-2年,总结其疗效。结果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结果显示,35例中鼻中隔高位偏曲8例,中鼻甲肥大9例,中鼻甲气化7例,中鼻甲下部向内偏移5例,筛窦过度气化致中鼻甲内移6例。手术后临床效果:显效32例(91.4%),有效3例(8.6%),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须常规行鼻内镜和CT扫描检查。
艾文彬龚永谦李少秋
关键词:筛前神经综合征鼻内镜鼻源性头痛
等离子消融联合骨折外移与部分切除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骨折外移术和部分切除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鼻甲肥大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05)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下鼻甲,对照组81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应用VA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鼻塞的主观感觉,并观察术后鼻黏膜修复情况及鼻腔干燥、出血、粘连等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鼻塞VAS评分为(8.31±0.78),对照组为(8.12±0.81),术后6个月实验组为(2.59±0.95),对照组为(2.79±1.01)。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并发症,下鼻甲部分切组并发鼻腔干燥4例,鼻出血3例,两组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骨折外移术出血少,痛苦小,黏膜损伤轻,并发症少,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艾文彬高国强
关键词:下鼻甲肥大等离子射频消融骨折外移术
PIF区手术入路及相关解剖学研究
目的:1、模拟耳前颞下进路和鼻内镜手术入路对PIF区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相关解剖学结构及测量相关数据,明确手术进路中各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手术标志和安全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手术解剖学资料:2、分析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为...
艾文彬
关键词:翼腭窝颞下窝手术入路解剖学
文献传递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翼腭窝-颞下窝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对鼻腔-鼻窦-翼腭窝(pterygomaxillaryfossa,PMF)-颞下窝(infratemporalfossa,ITF)手术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解剖,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例12侧成人尸头标本按中线锯开后进行解剖,并完全模拟该手术入路,对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观察、拍摄和测量。结果翼腭窝-颞下窝区结构复杂,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经过。圆孔外口距正中矢状面距离为(19.18±1.48)mm,与后鼻孔上缘的距离为(19.81±1.52)mm,距鼻小柱根部为(77.31±5.13)mm。卵圆孔到鼻小柱根部为(86.40±3.76)mm。结论经鼻内镜鼻腔-鼻窦-翼腭窝-颞下窝手术入路能够简单和迅速地到达翼腭窝和颞下窝,可较好地显露翼腭窝及部分颞下窝区的结构。经鼻内镜入路进入PMF时术野的深度限制为70mm左右,注意保护位于蝶窦外侧壁的翼管神经、上颌神经及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进入ITF时,术野的深度限制为80mm左右。
艾文彬邱元正肖健云赵素萍
关键词:翼腭窝颞下窝手术入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