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星
-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被引量:9
- 1993年
- 本研究是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otus Walker)年发生4代的湿地松和马尾松林分中进行,采用人工模拟以及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每头幼虫的取食量在世代之间无显著差异;(2)建立了由容易测量林木因子估测针叶量的模型;(3)确定了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指标.
- 李奕震苏星何昭珩邓常发崔锡明章宁
-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
- 马尾松毛虫为害湿地松造成经济损失评估被引量:5
- 1996年
- 通过人工模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回归分析法,得到了马尾松毛虫各种虫口密度为害湿地松后造成材积、松脂和经济上的损失量。
- 贝荣良李奕震苏星
-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湿地松经济损失
- 松突圆蚧防治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3年
- 本文旨在探讨制定松突圆蚧(Hemilerlesia pilysophila Takagi)防治指标的方法.根据虫害发生特点,从个体及群体两种水平进行了研究.个体危害程度可分为4个等级,结果表明Ⅱ至Ⅳ级不同树冠层的虫口密度呈有规律变化,虫口密度随危害程度增大而减小;Ⅲ级后材积连年生长量显著下降,Ⅳ级超过极显著水平.在群体(即林分)水平来看,稔山平均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寨场山.以林分受害指数作为群体受害程度的测度.惠东县寨场山、稔山及海丰县圆墩平均受害指数分别为37.49%、28.42%和33.95%.调查数据表明,林分材积损失率随林分受害指数变化大致为一条Logistic曲线,通过计算机拟合,得林分材积损失率的估测模型.根据防治指标定义和估测模型推导出寨场山、稔山及圆墩3种立地类型的防治指标依次为34%、47%及30%(以受害指数表示),由经济为害水平(EIL)定义出发,我们得到相应的3种防治决策函数.
- 梁波苏星何昭珩李奕震
- 关键词:松突圆蚧森林害虫
- 灭幼脲Ⅲ号在林间松针上的残留动态及持效作用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研究的是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施用灭幼脲Ⅲ号(Dimilin-3)胶悬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药剂在林间松针上的残留动态及残效期。试验结果表明,林间用300ppm浓度的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在松针上的消解方程为C=46.44325E-0.0145t,半衰期为47.8天,药剂在松针上的即时附着量为53μg/kg。它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1龄幼虫的持效期为40~50天,第2代30~40天,第3代长达56天以上。
- 秦长生卢川川苏星
- 关键词:马尾松松毛虫
- 湿地松粉蚧为害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1997年
- 根据林木被害状划分湿地松的受害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湿地松受害后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严重受害林分主梢、侧梢生长分别下降23.7%和25.8%;严重被害木树高、胸径、当年生针叶鲜重、材积生长分别下降26.8%、30.3%、47.6%和33.5%;对粉蚧侵入后连续5年的材积测定表明,第2年和第3年材积生长显著下降,第5年受害较轻,5年材积累计损失3.964m3/hm2。
- 张心结李奕震苏星卢川川张波
- 关键词:湿地松粉蚧
- 用连续型分布拟合马尾松毛虫种群空间分布型被引量:4
- 1994年
- 本文用连续型分布拟合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在高虫口密度情况下,幼虫服从Weibull分布或指数分布。
- 谢维辉苏星
-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种群
- 深圳市美人蕉病虫害调查及防治被引量:3
- 2005年
- 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对深圳地区栽植美人焦所发生各种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鉴定,并提出防治措施。
- 刘晓俊岑炳沾苏星
- 关键词:美人蕉病虫害
- 马尾松毛虫幼虫简易调查法在广东的应用被引量:1
- 1996年
- 在广东的马尾松林中,进行了马尾松毛虫有幼虫株率与虫口密度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两个因子的关系密切,由此验证出由有幼虫株率估测幼虫密度的简易调查方法适合广东推广应用。
- 李奕震卢川川苏星张波
-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有虫株率虫口密度
- 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被引量:5
- 1993年
-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频次分布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低密度情况下的幼虫服从Neyman A型分布,幼虫在单株树上的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各轮枝层虫口密度差异显著,可将其划分为3组.比较6种不同的抽样方法,以Z字形法为最好,抽样数量以24株为宜.
- 谢维辉苏星卢川川李奕震叶新峰彭国林李锦波
-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抽样方法
- 湿地松粉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湿地松粉蚧在湿地松林间呈聚集分布。湿地松粉蚧虫口密度在湿地松树冠东、南、西、北向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树冠上、中、下层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虫口密度大小是树冠上层>中层>下层。5种抽样方法中,以双对角线法最佳,其次为Z字形法;每1/15km2湿地松抽查样树10株为适宜。
- 李奕震苏星卢川川谢维辉张惠
- 关键词:湿地松粉蚧空间分布型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