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楠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老子
  • 2篇道德
  • 2篇淮南子
  • 2篇《老子》
  • 2篇《淮南子》
  • 1篇道德反思
  • 1篇道德风险
  • 1篇道德意蕴
  • 1篇道家
  • 1篇德福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生活
  • 1篇隐忧
  • 1篇永续发展
  • 1篇神圣
  • 1篇神圣性
  • 1篇私人
  • 1篇内蕴
  • 1篇围观
  • 1篇伦理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作者

  • 8篇莫楠
  • 1篇许建良

传媒

  • 1篇当代传播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理论探索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围观中的隐忧——对微博围观的道德反思被引量:8
2013年
微博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和方式,在时间、空间、语言上创造出热闹喧哗的围观场域。然而微博围观中隐含许多道德风险:公私域的模糊使道德可能成为私人表演或报复的工具;道德评判活动的时尚化让围观成为跟风,可能导致无谓的恐慌和对立;围观者对道德责任的漠视,更会造成目的为善、行为却伪善的危险。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通过增强"远距离伦理"意识、引导围观者回观等方式,推进微博中和谐伦理的实现。
莫楠
关键词:围观道德风险
老子“啬”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2年
"啬"思想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敛、积蓄、慎用的丰富内涵。它引导人们回归本性,自觉服从于"道",从而达到"长生久视"。"啬"的践行之道围绕"去"与"取"的选择展开,包括个人行为的"去"过度欲望"取"合理物欲,社会风尚的"去"虚华"取"朴实,国家治理的"去"有为"取"无为。老子的"啬"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极具价值,它启示人们须直面社会现实,提倡以"啬"为荣,以"啬"来理事、养德、制欲。
莫楠许建良
《淮南子》伦理思想探究
莫楠
“啬”:推进低碳生活的道家精神资源
2011年
低碳生活在我国方兴未艾,发展至上论、消费无限度、过度依赖技术等思想认识误区使低碳生活面临困境。老子的"啬"思想主张人们依"道"而行,心中树立爱惜理念并落实到行动上,节制少耗费,着眼于永续发展,"啬"的实践路径则包括反思自身本性、慎用技术、合规律的节制节俭等,这为解决低碳生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精神资源。同时,"啬"思想还启示人们在走低碳生活之路时要学会自我反思与批判,在道德指引下追求真正的幸福,政府也应学习践行"啬"思想,在社会中形成倡"啬"的风气。
莫楠
关键词:精神资源低碳道家永续发展
论《老子》中“器”的美学内涵
《老子》中的“器”字共在十章中出现,从字面上来看,只是某种有形器物或万物的意思,但其内涵绝不仅限于此,而是和“道”紧密相连的,从“器”和“道”的关系角度来看,《老子》中的“器”是一个整体,呈现本根——成形——异化——回归...
莫楠
关键词:《老子》美学
文献传递
当代民间信仰道德的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我国民间信仰根植于民众,其中的道德资源不容忽视。当代民间信仰道德具有神圣性与功利性并存、内容上的包容性和形式上的私人性等显著特征。这一道德依托超自然力量为神圣性保障,同时又重功利,行善不离对"报"的期许;其内容包容性很强,在自身基础上结合了传统美德、现实中民众的道德要求及官方道德规范;它以私人性形式表现出来,却能加强人际间认同。国家应给这一道德合理地位并加以利用,同时它在构建和谐伦理的道德对话中也应有一席之地。
莫楠
关键词:神圣性功利性包容性
《淮南子》德福思想探析被引量:2
2012年
德福关系是道德哲学中的关键问题,《淮南子》秉持德福一致理想,面对现实中的德福矛盾,将"行德为福"、"有德即福"、"修德忘福"等不同层次、源流的理念相融合,建构化解矛盾的思想系统。在思想系统的指引下,主张将个人的虚静无为、和谐互爱的社会伦理关系的营造、国家法度的保障相结合,以合力推动德福和谐。这种有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的德福思想也启示现代人应坚定对道德的信心,重视道德行动,构建德福一致的实现系统。
莫楠
关键词:《淮南子》
《老子》中“器”的道德意蕴被引量:1
2013年
"器"在《老子》中多次出现,它的背后是老子对人的本性及道德的思考。"器"中蕴含着一个与"德"息息相关的发展过程:"德"—异化—道德—回归—"德"。"器"因得"道"而有其"德"即独特本性;作为"神器"的人在发展中偏离"道",发生异化,使自身和他物之"德"被扭曲;这一状况促使人的道德自我觉醒,自觉通过道德回归于"德",终成"大器"。"器"的这一道德意蕴也启示现代人应守住本性,尊重包容他人,学会知足知止。
莫楠
关键词:《老子》道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