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健

作品数:40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9篇细胞
  • 19篇白血
  • 19篇白血病
  • 18篇急性
  • 8篇淋巴
  • 7篇髓系
  • 7篇疗效
  • 6篇髓系白血病
  • 6篇淋巴细胞
  • 6篇急性髓系
  • 6篇急性髓系白血...
  • 5篇基因
  • 5篇干细胞
  • 5篇成人
  • 4篇肿瘤
  • 4篇免疫
  • 4篇CAG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单核细胞白血...

机构

  • 40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40篇葛健
  • 25篇夏瑞祥
  • 20篇曾庆曙
  • 9篇杨明珍
  • 7篇王永庆
  • 5篇王丽红
  • 4篇李庆生
  • 4篇夏海龙
  • 4篇李静
  • 4篇胡艳
  • 4篇刘亚蒙
  • 3篇桂钰
  • 3篇吴炜
  • 3篇张婷
  • 3篇王霖
  • 3篇阮敏
  • 2篇韩爱芝
  • 2篇朱太岗
  • 2篇夏亮
  • 2篇董毅

传媒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学
  • 4篇安徽医药
  • 3篇安徽省第十二...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5年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更换二代TKI治疗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更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的疗效,分析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转用二代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各25例,监测患者3个月或6个月时BCR/ABL融合基因定量结果,分析患者在6个月达到BCR/ABL≤10%这一"最佳"疗效与换药原因、换药时分期、换药时血液学缓解状态、换药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因耐药或不耐受而换用二代TKI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16例(41.0%)和9例(81.8%);转用二代TKI时处于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23例(76.7%)和2例(10.0%);转用二代TKI时未丧失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和丧失CHR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16例(72.7%)和9例(32.1%);转用二代TKI后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23例(74.2%)和2例10.5%)。结论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改用二代TKI药物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且两种二代TKI药物(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不耐受而换药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因耐药而换药的患者;换药时处于慢性期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换药时处于进展期的患者;换药时未丧失CHR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丧失CHR的患者;服用二代TKI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
安福润杨明珍曾庆曙王永庆葛健王霖阮敏陈莹莹顾悦
关键词: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达沙替尼尼洛替尼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80例DLBCL患者的肿瘤石蜡组织及其对应的临床病例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PD-L1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PD-L1阳性表达的患者31例(39%),PD-L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non-GCB亚型(P=0.035),低缓解率有关(P=0.001),与患者的分期,B组症状,ECOG评分等无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DCBCL患者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06)。结论 PD-L1在病理组织中高表达是DLBCL患者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其可能为DCBCL患者提供潜在治疗方案的思路。
梁莉夏瑞祥葛健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免疫
细胞间隧道纳米管介导的线粒体转运诱导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抵抗凋亡的研究
2019年
目的观察人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细胞系THP-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之间隧道纳米管(TNTs)结构的形成;探讨TNTs中线粒体转运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线粒体在TNTs中转运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特异性荧光染料分别对线粒体、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细胞核进行荧光标记,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MSCs与THP-1细胞间TNTs的形成及TNTs中线粒体的传递。BM-MSCs与THP-1细胞共培养5 d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凋亡;共培养体系分为4组:直接共培养(SC组)、Transwell透膜共培养(TC组)、直接共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松弛素(TNTs抑制剂)Latrunculin B(LC组)、无BM-MSCs而仅有培养液(MC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器转运相关马达蛋白(KIF5B)表达水平。结果 BM-MSCs与THP-1细胞间可观察到TNTs形成,BM-MSCs中线粒体通过TNTs单向传递到THP-1细胞,并未观察到线粒体逆向传递。Annexin V-FITC/PI检测THP-1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C组跟LC组凋亡率较MC组明显减低( P <0.01),LC组高于SC组( P <0.01),TC组较SC组和LC组明显升高( P <0.01),TC组与MC组凋亡率无明显差异( P >0.05)。BM-MSCs中 KIF5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HP-1细胞( P <0.001),Rotenone处理BM-MSCs后显著抑制KIF5B的表达( P <0.01)。结论 BM-MSCs线粒体通过TNTs向THP-1细胞单向传递,THP-1细胞摄取BM-MSCs线粒体后可能诱导凋亡抵抗;细胞间线粒体转运可能与马达蛋白KIF5B相关。
徐前飞刘亚蒙周震田志祥王丽红胡艳李静刘晓颖葛健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HP-1细胞凋亡
HPLC法测定成人ALL红细胞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非放射性方法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方法:以非放射性S-腺苷-L-甲硫氨酸(s-adenos...
葛健夏瑞祥金涌过林陈纭
文献传递
HPLC法测定成人ALL红细胞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
葛健夏瑞祥金涌过林陈纭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及不同时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L初诊患者(9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者(9例)及正常健康对照者(30例)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和CD4+CD25+CD127lowTreg进行检测。结果初诊AL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和NK细胞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Treg细胞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AL患者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及Treg细胞可逐渐恢复,但NK细胞恢复缓慢,Treg细胞在缓解早期较治疗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lo-HSCT患者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CD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结论A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动态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Treg对了解A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免疫调节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张司琪葛健夏瑞祥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调节性T细胞
抗凝剂对ITP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的影响及抗体种类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中EDTA(二价阳离子熬合剂)和肝素钠抗凝剂对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的影响,并研究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分别留取EDTA和肝素钠抗凝的ITP患者标本140份,采用改良MAIPA法分别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IIb/IIIa和GPIbα),比较两种抗凝剂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140例患者EDTA抗凝组检出GPIIb/IIIa抗体阳性55例,肝素抗凝组检出GPIIb/IIIa阳性76例,两者阳性重复42例;其中EDTA组阳性而肝素组阴性者13例,肝素组阳性而EDTA组阴性者3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8,P<0.05)。140例患者EDTA抗凝组检出抗GPIbα抗体阳性62例,肝素抗凝组阳性51例,两者重复42例;其中EDTA组阳性而肝素组阴性者20例,而肝素组阳性EDTA组阴性者9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4,P>0.05)。320例患者采用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抗GPIbα抗体阳性143例,有效率39.9%,抗GPIbα抗体阴性177例,有效率79.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3.115,P<0.05)。结论:EDTA抗凝剂对改良MAIPA法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IIb/IIIa)有影响;抗GPIbα抗体阳性可能是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陈洋葛健阮敏朱凌燕曾庆曙夏瑞祥倪合宇
关键词:抗凝剂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治疗个体化的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酶活性,对使用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化疗的69例成人ALL患者,监测化疗药物的临床和血液学毒性。结果 69例成人ALL患者中有4例酶活性较低的TPMT*1/*3C杂合子,未发现TPMT*2、TPMT*3A、TPMT*3B。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后,TPMT酶活性较治疗前上升。TPMT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观察到的临床药物毒性反应相近,但前者维持治疗期间6-MP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后者[42.17 mg/(m2·d)和69.36 mg/(m2·d),P<0.01]。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对6-MP治疗的药物毒性有实质性影响。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前监测TPMT基因型和活性,有助于减少6-MP药物不良反应,实现临床治疗个体化。
葛健夏瑞祥杨明珍夏海龙王永庆曾庆曙
关键词: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多态性
始成年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症状群及其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分析始成年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症状群及其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接受化疗的104例始成年期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对患者化疗期症状群的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探索性因分子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分析患者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104例始成年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共出现31个症状,发生率位于前5位的症状依次是精力不足(92.3%)、食欲不振(84.6%)、感到烦躁(82.7%)、担忧(82.7%)、食物味道改变(78.8%)。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始成年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存在5个症状群(总方差贡献率为61.17%),分别为心理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不良反应症状群、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群、一般症状群。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症状群得分与患者功能状况得分、情绪状况得分、身体状况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得分均呈负相关,胃肠道症状群得分与功能状况得分和身体状况得分均呈负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群得分、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群得分、一般症状群得分均与身体状况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始成年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存在多种症状群,且其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应以症状群为基础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模式,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婷章新琼葛健胡少华张小敏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期症状群生活质量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非干预性、双向性队列真实世界研究(MOMENT)
2023年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双向性队列的真实世界研究(MOMENT研究)(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200062067)。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国37家医院接受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单药或联合治疗的19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回顾性队列166例,前瞻性队列32例;初治10例,复发难治188例。总结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情况。结果198例患者接受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3个(范围1~7个);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单药治疗28例,联合方案治疗170例。188例复发难治患者中,完全缓解(CR)45例(23.9%),部分缓解(PR)82例(43.6%),疾病稳定(SD)28例(14.9%),疾病进展(PD)33例(17.6%),客观缓解率(ORR)为67.6%(127/188);10例初治患者中,CR 4例(40.0%),PR 5例(50.0%),PD 1例(10.0%),ORR为90.0%(9/10)。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95%CI 2.4~3.7个月),复发难治组及初治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时间均未达到。复发难治患者中,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不同治疗线数患者的ORR[二线、三线、≥四线分别为74.4%(67/90)、73.9%(34/46)、50.0%(26/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198例PTCL患者中,182例(91.9%)发生了至少1次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132/198),主要以血液学不良事件为主。≥3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数降低及贫血;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多为1~2级,主要包括色素沉着障碍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采用含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方案治疗PTCL具有确切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是PTCL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黄慧强李志铭刘丽宏黄亮金洁佟红艳周辉李增军黄振倩钱文斌丁凯阳林全德侯明黄韵红王静波贺鹏程孙秀华王晓波朱尊民刘耀任金海吴辉菁张利玲张颢耿良权葛健白鸥苏丽萍高广勋李昕杨艳丽陈懿建刘爱春王欣王一邹立群黄晓兵黄东平闻淑娟赵东陆马军
关键词:淋巴瘤外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