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彩 作品数:46 被引量:231 H指数:8 供职机构: 新乡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吴阶平医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宫腔镜下宫颈肌瘤电切术21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肌瘤的价值。方法:对21例宫颈肌瘤患者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疗效并术后随访3-15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 m in,术中平均出血20 m l,一次性治愈率达94.74%,无1例子宫穿孔、低钠血症、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及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治疗宫颈肌瘤首选宫腔镜电切术,具有治愈率高、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董学彩 许倩 祁玉霞关键词:宫腔镜检查 电外科手术 腹腔镜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肿瘤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及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5例,其中4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A组),52例患者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总结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宫旁组织及阴道长度、淋巴结数量,以及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评估治疗比较[(180±55)ml vs(340±75)ml,(51.2±10.3)h vs(74.9±12.8)h,(11.6±2.1)d vs(18.3±2.9)d,19.9分vs 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肿瘤中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术式相比更有利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 王文翔 海静 高玉霞 段树锋 杨静 马瑞霞 陈彩霞 董学彩关键词:腹腔镜 保留盆腔神经 子宫内膜癌 广泛子宫切除术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卵巢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1-09~2013-08就诊于新乡市中心医院的62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0例患者采用DC-CIK联合化疗[紫杉醇(taxel)+卡铂(cisplatin)]为联合治疗组;选取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32例患者为单纯化疗组.3周为1个周期,3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结束1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3+ CD4+、CD4+/CD8+、CD4+ CD25+T调节性T细胞、NK细胞的变化. 结果 每位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3+ CD4+、CD4+/CD8+、NK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85.7%,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6.5% (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明显轻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评分较单纯化疗组改善明显. 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 王文翔 范文强 董学彩 高玉霞 海静 程萍 陈彩霞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T淋巴细胞亚群 1256例剖宫产指征的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严格控制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以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125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剖宫产指征中位于前8位是胎儿宫内窘迫324例占25.80%,社会因素196例占15.6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7例占14.89%,脐带绕颈142例占11.31%,胎膜早破119例占9.48%,相对头盆不称103例占8.20%,臀位81例占6.45%,巨大儿65例占5.18%,占剖宫产总数的80.38%。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祁玉霞 董学彩 马瑞关键词:剖宫产率 剖宫产 腹腔镜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及传统广泛子宫切除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一科6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及Ⅱ期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34例患者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及泌尿系彩超残余尿量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时逼尿压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传统手术组较保留盆腔神经组术后最大膀胱容量增加,最大尿流率及逼尿肌压力下降(P<0.05).术后膀胱充盈感及残余尿量测定,保留神经组优于传统术式.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对下尿路功能影响较小,与传统术式相比更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 王文翔 高玉霞 段树锋 海静 杨静 马瑞霞 陈彩霞 董学彩关键词:腹腔镜 盆腔自主神经 子宫广泛切除术 尿动力学 miR-19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miR-191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7例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和46例行子宫肌瘤手术切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用qPCR术检测癌组织中miR-191表达水平。术后第1天开始随访,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所有患者均随访满5年,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记录患者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进行生存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miR-19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是否高危HPV感染、不同病理分级、FIGO分期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miR-191表达水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iR-191低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81.48%vs 33.75%,χ^2=16.905,P<0.01);病理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miR-191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HR=0.486、3.065、2.339和2.755,均P<0.05)。结论:miR-19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随着疾病的恶性进展而表达水平升高,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张英 马瑞霞 董学彩 陈彩霞关键词:宫颈癌 病理学指标 预后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宫颈癌癌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宫颈癌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纳入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例宫颈癌患者和12例宫颈活检结果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4例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验证组,其中10例宫颈癌患者和10例宫颈活检正常者构成实验组,其余2例宫颈癌患者和2例宫颈活检正常者构成验证组。通过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宫颈癌患者(n=10例)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n=10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蛋白互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筛选出与宫颈癌发病机制相关的关键蛋白,选取5种相关度最为显著的蛋白在验证组中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共有4718个蛋白被定量分析,相对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癌组织中显著上调的蛋白有190个,显著下调的蛋白有163个。对发生显著改变的353个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活化、氧化应激、免疫应答及急性相反应等,差异蛋白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MAPK信号通路等。PPI分析筛选出109个差异蛋白,主要涉及到免疫炎症、氧化应激、IL-17信号通路等。IKKβ、CDK2、COX4、AKT和Ras蛋白是PPI结果中相关度最为显著的前5种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宫颈癌癌组织中IKKβ、CDK2、COX4、p-AKT和R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出可能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蛋白及免疫学信号通路,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进一步提供了方向。 海静 李文娟 王文翔 杨静 董学彩关键词:宫颈癌 蛋白组学 炎症 药物治疗异位妊娠12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异位妊娠且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指征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单用甲氨蝶呤;B组:单用米非司酮;C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D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结果治疗成功率A组80.65%、B组61.29%、C组87.10%、D组90.32%,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良反应各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赵孟军 毕冬华 董学彩关键词:妊娠 药物疗法 中草药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同时性原发性子宫内膜和卵巢双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子宫内膜和卵巢双癌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发生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诊治、随访情况。结果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为患者就诊主要原因(6/8),2例因盆腔包块而就诊。所有患者均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8例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卵巢浆液性腺癌,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所有患者术后化疗,部分患者补充放疗,随访16~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9个月,1例复发治疗中。结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术前诊断困难,如术中病理分期较早,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王文翔 高玉霞 杨静 董学彩 楼江燕关键词:内膜癌 卵巢癌 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比较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与传统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探讨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微创性。方法:分析38例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与40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 董学彩 陈彩霞 祁玉霞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