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庆蕊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教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舌溃疡性嗜酸性肉芽肿5例临床病理报告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舌溃疡性嗜酸性肉芽肿(UEGT)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防止误诊,避免过治疗。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外科门诊收治的5例UEGT患者病变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合临床表现和文献复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溃疡面积较小,边缘隆起,较硬。镜下可见以嗜酸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常深达小涎腺和肌层。有时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或恶性淋巴瘤。结论UEGT为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局部切取或切除病变组织送检病理即可。创伤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发病机制不清。
- 王兆元钟鸣张成文范玉薛庆蕊
- 关键词:口腔黏膜
- 双语教学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课中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教育部2001年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生物医学等专业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已经陆续开展了双语教学课程。
- 任美思钟鸣王兆元范玉薛庆蕊王天禹
- 关键词:双语教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课教学课程
- 口腔黏膜髓外髓细胞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髓外髓细胞肉瘤(E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对2006—2007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3例口腔黏膜EMS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例口腔黏膜EMS均以牙龈肿胀为首要表现,形态学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显示3例髓过氧化物酶(MPO)均呈阳性,2例CD43、CD117阳性。结论EMS是一种罕见肿瘤,仅凭形态学易误诊为淋巴瘤、小细胞癌等,利用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便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治疗。
- 张成文王兆元杨向红范玉薛庆蕊钟鸣
- 关键词:口腔黏膜临床病理
- LILRB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MT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1(LILRB1)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OSCC和20例正常口腔上皮组织中LILRB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计算其相关性及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CC中E-cadherin的表达明显降低,Vimentin的表达明显升高,LILRB1表达也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ILRB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中等强度负相关(r=-0.495,P<0.05),与Vimentin的表达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471,P<0.05)。E-Cadherin、Vimentin、LILRB1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转移情况均无相关性。结论OSCC中LILRB1表达升高,并可能参与调控EMT。
- 卢丽杰俞静佳韦瑜吴婧怡罗胜李杏范玉薛庆蕊王天禹任美思孙宏晨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
- 创建口腔组织病理学PBL教学新模式被引量:27
- 2007年
- 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目前我国PBL教学存在许多不足:教师讲解部分比重过大、PBL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法的有机融合不够、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和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等。根据我们在口腔组织病理课中PBL教学经验,总结了PBL教学改进措施:PBL的问题或病例设计、效果评价改进、提高教师素质和增加学生自学研讨时间等。
- 王洁钟鸣范玉李乐薛庆蕊王兆元
- 关键词:PBL教学PBL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