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振山

作品数:38 被引量:47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5篇湿地
  • 9篇沼泽
  • 6篇三江平原
  • 6篇土地利用
  • 5篇沼泽湿地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植物
  • 4篇土壤
  • 4篇珠江口
  • 3篇吊环
  • 3篇遥感
  • 3篇生态
  • 3篇水式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内筒
  • 3篇物种
  • 3篇花粉
  • 3篇降雨
  • 3篇降雨影响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长春师范大学
  • 2篇黑龙江农垦总...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林业调...
  • 1篇长春市十一高...
  • 1篇成都德鲁伊科...

作者

  • 38篇薛振山
  • 15篇吕宪国
  • 14篇姜明
  • 12篇张仲胜
  • 8篇武海涛
  • 7篇孙晓宇
  • 7篇邹元春
  • 7篇苏奋振
  • 7篇刘波
  • 6篇刘晓辉
  • 5篇杨晓梅
  • 5篇佟守正
  • 4篇王国栋
  • 4篇宋晓林
  • 3篇高义
  • 3篇赵海洋
  • 3篇张振卿
  • 3篇王雪宏
  • 3篇安雨
  • 3篇张丹丹

传媒

  • 12篇湿地科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热带地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民主与科学
  • 1篇国家公园(中...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潮沟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典型景观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为揭示潮沟发育对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景观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对1989-2016年黄河三角洲7期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在获取潮沟及湿地景观类型空间分布基础上,通过冗余分析识别影响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景观特征的主要潮沟指标。结果表明:光滩面积占比的变化趋势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碱蓬(Suaeda salsa)相反;黄河三角洲北部区域湿地景观的斑块密度整体上大于南部,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RDA结果显示前两个排序轴能够解释潮沟发育指标与景观格局指数关系的85.7%,较好地反映了两者的相关关系;潮沟长度、数量、网络连通度和曲率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较大;潮沟分维值对景观格局影响程度最小;潮沟长度、数量、分维值与芦苇和碱蓬的面积占比及斑块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光滩面积占比呈正相关关系。
于小娟薛振山张仲胜宋晓林张红日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黄河流域沼泽湿地景观变化及其保护策略被引量:3
2021年
保护修复黄河流域沼泽湿地,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沼泽湿地保护策略与技术研究;从流域尺度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沼泽湿地生态用水需求;开展针对不同沼泽类型及保护目标的退化湿地修复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沼泽湿地保护地类型,加强国家公园建设;完善沼泽湿地监测网络,研发天地空一体化的沼泽监测技术。
姜明薛振山宋开山
关键词:沼泽湿地监测网络景观变化监测技术流域尺度黄河流域
近20a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48
2011年
在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5年和2005年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对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减少了2 048 km2,占研究区内1985年农用地总面积的31.4%;(2)研究区内共围填海370 km2,其中粤东、粤西和珠江口分别占12.6%,31.2%和56.2%;(3)珠海、广州、东莞、深圳、汕头和大亚湾等地城区面积扩张均在10倍以上,形成了环珠江口城市带;(4)近20 a来,研究区内整体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率达24.2%,其中粤东、粤西和珠江口分别为15.6%,22.8%和28.2%。研究揭示了20 a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模式及其驱动力,为该区域土地资源规划、近岸海洋环境保护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其他海岸带及近海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高义苏奋振孙晓宇杨晓梅薛振山张丹丹
关键词: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围填海
气候变化对中国内陆湿地空间分布和主要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8
2016年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现以变暖、降水格局改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中国气候变化具有区域差异性,对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不同影响。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湿地的水温、土温和水文节律,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甚至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归纳、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内陆湿地空间分布和主要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通过分析湿地分布及面积、湿地水文过程、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发现,气候变化通过水源补给方式和水文过程影响湿地的分布和生态功能;随着气候变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湿地的面积逐年增加;随着气候变化,湿润区的湿地面积发生明显波动,气温升高导致半湿润区的湿地面积减少,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干旱区湿地面积的萎缩;同时,气候变化通过对大气降水和蒸散等环节的影响,间接地影响湿地水位和水文周期;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了湿地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导致湿地生境质量下降和湿生生物种群数量减少,也改变了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加速了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孟焕王琳张仲胜薛振山吕宪国邹元春
关键词:气候变化湿地
基于3S技术的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类型对春季迁徙鸟类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过境鸟类种类与数量波动性很大,分析和掌握迁徙季鸟类分布特征将促进鸟类科学保护工作的有序展开。利用2017年春季鸟类观测数据,配合遥感解析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通过冗余分析筛选土地利用类型对不同鸟类的影响,建立鸟类多样性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水田、旱田、沼泽、林地、河流对鸟类生物多样性影响贡献较大,鸟类对农田与天然栖息地之间的选择倾向没有出现明显差异。
赵琬婧薛振山王清波杨萌尧孙可冀
关键词:迁徙鸟类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自然保护区
一种滤水式空气花粉收集器
一种滤水式空气花粉收集器,涉及一种空气花粉收集器。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的空气花粉收集装置无法避免风力和降雨影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由外筒、螺栓、内筒、杂质滤网、吊绳、花粉滤网和吊环组成;三个螺栓均穿过外筒的侧壁顶到内...
张振卿刘晓辉薛振山赵海洋
文献传递
珠江口海岸带地貌特征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珠江口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受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影响,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出现耕地流失、恶性围填海等诸多问题。文中以珠江口海岸带为研究区,借助GIS和RS技术,应用Landsat ETM数据,结合实地考察资料,对1980―2010年珠江口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定量分析地形地貌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近30a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剧烈变化,耕地减少至原有量的42.1%,城镇用地增长了近8.5倍;土地利用变化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显著,各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发生在海拔130m以下地区,而在这一区间内,存在0~6m和20~80m两个活跃地段,分别是大规模围填海和城镇建设的分布区;对坡度而言,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分布在0°~2°区间,在1980―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量分别占总量的63.8%和76.2%。
薛振山苏奋振杨晓梅孙晓宇高义
关键词:珠江口土地利用
气候变化对沼泽面积影响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沼泽的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象因子等资料,初步建立了中国沼泽面积-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以三江平原沼泽为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沼泽面积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沼泽面积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线性模型模拟沼泽面积的变化;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正效应,其贡献率约为+17%^+30%;非气候因素导致湿地丧失,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负效应,其贡献率为-82%^-70.1%。
张仲胜薛振山吕宪国
关键词:气候变化三江平原
基于生境分布模型的气候因素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气候因素是沼泽湿地的发育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沼泽湿地形成、发育及不同特征差异的控制因素。作为中国主要沼泽湿地分布区和气候变化显著地区之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受气候和非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非气候因素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影响强度在加大,沼泽湿地被开垦为农业用地,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流域水资源减少,使得该区沼泽湿地供水不足。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利用生境分布模型,采用该区沼泽湿地分布数据、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模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因素变化下的演替过程,定量评估气候因素对沼泽湿地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至2010年,三江平原地区的气候呈暖干趋势,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分布起正增益作用,1951~1980年期间,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分布的影响程度为5.21%,1981~2010年期间,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分布的影响程度为4.33%;在三江平原地区,非气候因素对沼泽湿地的影响起主导作用,不但导致该区已有湿地发生缩减、退化,还干扰新的湿地自然形成与演替。
薛振山吕宪国张仲胜孙玥
关键词:沼泽湿地气候变化景观分析三江平原
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分子结构特征与稳定性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8年
气候变化与土壤碳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耦合机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虽然目前在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全球等不同尺度上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在分子尺度上探究气候因子波动对土壤有机碳库化学结构特征影响机制方面却鲜有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气候因子变化及其导致的环境、生态因子变化与土壤有机碳库分子结构特征的关系。气温升高不仅将改变土壤中源自植物部分的有机碳来源特征,同时也会将加速土壤木质素等碳组分分解,排水或者旱化引起有机质分解加速,土壤中C=O键增加。植被演替、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等与气候变化密的切相关的生态因子则会影响输入土壤植被残体性质,加速糖类、脂类及木质素分解、并改变有机碳结构的生物分子标志物;土壤中有机碳稳定性与分子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土壤中具有高的苯环结构(芳香族化合物)及O-烷基碳通常表明土壤碳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之前认为较为稳定的木质素等结构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可能并不稳定。未来研究中应着重关注与土壤有机碳分子标志物的识别与生态意义判读、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转换过程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大尺度环境/生态过程与碳库分子结构转变的耦合机制及新的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辨识技术及判读等方面的研究。
张仲胜李敏宋晓林薛振山吕宪国姜明武海涛武海涛
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壤碳库分子结构稳定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