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芬

作品数:17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心电
  • 4篇电图
  • 4篇心电图
  • 4篇鲫鱼
  • 3篇心率
  • 3篇诱发电位
  • 3篇运动诱发电位
  • 3篇突触
  • 3篇突触后
  • 3篇突触后电位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后电位
  • 3篇MAUTHN...
  • 2篇心电描记
  • 2篇心电描记术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兴奋性
  • 2篇兴奋性突触后...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虞芬
  • 12篇张茂先
  • 10篇谢燕
  • 10篇刘丽敏
  • 3篇邵雪梅
  • 2篇童学红
  • 2篇郭华
  • 2篇朱进霞
  • 2篇王军
  • 1篇李效义
  • 1篇刘文东
  • 1篇张炳熙
  • 1篇魏华
  • 1篇刘郁
  • 1篇吕婴
  • 1篇张淑华
  • 1篇焦晓慧
  • 1篇周莉
  • 1篇赵东升
  • 1篇毕春佑

传媒

  • 3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生理学报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嗅球成鞘细胞移植对成年大鼠皮质脊髓束损伤的修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嗅球成鞘细胞(OECs)对成年大鼠皮质脊髓束损伤(CSI)的作用。方法采用电解损毁大鼠C1-C2脊髓节段的皮质脊髓束(CST)的方法制备脊髓损伤(SCI)模型。原代培养OECs后移植到SCI大鼠。分别进行斜板实验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C)的记录,测定斜板角度以及潜伏时、阈刺激强度、波幅等电生理指标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的斜板角度下降,MEP-C潜伏期延长,阈刺激强度增加,所记录三个峰值均减小,且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这反映出大鼠CST的受损。与损伤组比较,损伤+移植组动物显示出斜板角度增大,MEP-C各项指标中,潜伏期缩短,阈刺激强度减小,所记录三个峰值均增大,且各项指标与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提示CST的功能恢复。结论OECs可能有促进CST修复的作用。
孙丽娜刘丽敏邵雪梅虞芬张茂先
关键词:嗅球成鞘细胞脊髓损伤运动诱发电位
红核脊髓运动诱发电位与脊髓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一种可以敏感地反映脊髓损伤程度的客观、定量的电生理学指标。方法 :采用Wrathall等人描述的重力损伤法制备大鼠脊髓胸段 (T8)分级损伤模型 ,通过测量损伤动物红核 -脊髓运动诱发电位 (MEPs)的变化 ,并与动物运动行为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红核 脊髓MEPs与脊髓分级损伤的关系。结果 :在给予红核刺激后 ,假损伤组红核 脊髓MEPs出现 5~ 7个正波和 4~ 5个负波 ,峰 峰总幅度值 (简称总峰值 )为(195 .2 5± 34.35 ) μV ,峰潜伏时为 (1.5 7± 0 .15 )ms。随损伤程度加大 ,总峰值明显减少 ,而峰潜伏时明显延长。红核 脊髓MEPs总峰值与观察期末的BBB评分 (r =0 .79)以及损伤中心处的残余面积 (r =0 .87)显著相关 ;峰潜伏时与观察期末的BBB评分 (r=- 0 .88)以及损伤中心处的残余面积 (r =- 0 .86 )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红核 脊髓MEPs总峰值和峰潜伏时两项指标可以敏感地反映脊髓分级损伤程度、运动功能和形态学情况 ,是监测胸段脊髓损伤程度的客观、定量、精细的电生理指标。
邵雪梅谢燕虞芬刘丽敏张茂先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脊髓损伤
心电图教学的探讨
生理学理论课教学仅使学生对心电图主要波形的含义有所了解,而临床心电图教学又以应用为主,故对复杂的心电图形成原理教学的缺欠势必降低医学生对心电图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演示验证蟾蜍心电图的实验课中,如何将复杂的心电图形成原理在短...
郭华王军朱进霞虞芬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蟾蜍临床心电图心电向量
文献传递
刺激鲫鱼小脑腹外侧区诱发的Mauthner细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被引量:3
2003年
实验采用微电极胞内记录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小脑刺激的电反应特征。电刺激鲫鱼小脑腹外侧部,可在双侧M-细胞胞体、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近端记录到一种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小脑诱发性EPSP)。小脑诱发性EPSP潜伏期较短(0.63±0.09 ms),持续时间较长(5.49±1.13 ms),幅度分级和刺激频率依从等特征。以较高强度刺激小脑常引起M-细胞顺向激活。多点胞内连续穿刺实验显示小脑诱发性EPSP起源于腹侧树突远端。实验结果提示,小脑-M-细胞通路可能包含一组长短不等的神经元链,它们根据链的短或长,由近及远依次投射在腹侧树突远端。
张英才张淑华李效义童学红虞芬张茂先
关键词:小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鲫鱼
帕金森病基底神经节神经递质失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变性死亡,从而引起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失调。近年的研究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并不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唯一因素,基底神经节中其它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等,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发生紊乱,基底神经节网络调控功能失调,导致了以运动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本文就帕金森病状态下基底神经节中主要神经递质失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孙作厘贾军虞芬汪璇王晓民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递质基底神经节
错患者颞肌和嚼肌肌电与正常的比较被引量:3
1997年
错是口腔主要疾病之一。本研究在 10— 16岁 73位安氏 类、 类错患者上进行 ,以肌电图为指标 ,对错与正常的颞肌和嚼肌肌电幅值做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错者的平均肌电幅值低于正常 ;正中颌位错者的颞肌肌电幅值与正常有显著性差异 ,而嚼肌肌电幅值与正常无明显差异 ;做开闭口运动时 ,错与正常的颞肌、嚼肌肌电幅值无明显差异 ;
谢燕刘郁张茂先虞芬吕婴
关键词:错HE肌电颞肌嚼肌
太极拳运动中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检测太极拳爱好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范围,为进一步探索HRV与健身运动的关系打下工作基础。方法:测定49名太极拳拳龄5~15年,年龄45~70岁的中老年太极拳运动爱好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由计算机获取RR间期变化,并做功率频谱密度(powerspectrumdensity,PSD)分析。得出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总变异性、低频成分、高频成分以及低频成分/高频成分比值。结果:安静状态下男性心率总变异性为2973.07±2309.23,低频成分/高频成分为1.09±1.32;女性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3495.95±2819.32及1.02±1.21;男女之间各组数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RV分析方法具有无创伤、准确定量等其他方法无可替代的优点;本研究检测结果为将HRV作为检测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指标应用于运动生理领域打下了工作基础。
谢燕刘丽敏虞芬张茂先
关键词:太极拳心率变异性心电描记术心电图
普罗帕酮对缺氧性心脏停搏缺氧耐受作用的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对家兔两次缺氧性心脏停搏缺氧时间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6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参考气管夹闭窒息法制作心跳骤停模型,夹闭前实验组静脉输注普罗帕酮3mg/kg预处理,对照组静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第1次心脏停搏时间T1。(夹闭气管导管至心脏停搏)和第2次心脏停搏时间T2(第1次心脏停搏复苏成功后15min再次夹闭气管导管至心脏停搏),并在第1次气管导管夹闭后3、6min和复苏后10min时行动脉血气检测。每组各抽取两只家兔分别于第1次夹闭10min以及复苏后第2次夹闭4min时取心脏做心肌超微结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第1次缺氧性心脏停搏时间为(744.8±78.1)s,较对照组的停搏时间[(629.6±41.5)s]延长(P<0.05),但两组在复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第2次缺氧性心脏停搏时间为(439.8±74.7)s,长于对照组的(310.4±26.4)s,P<0.01。实验组心肌细胞内超微结构损害较对照组轻微。结论应用普罗帕酮预处理能够延长在体家兔缺氧性心脏停搏时间,可提高心肌缺氧耐受能力。
刘文东卢记明潘楚雄李天佐李小葵张炳熙童学红虞芬
关键词:普罗帕酮心脏停搏心肌保护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鲫鱼Mauthner细胞顺向激活
2002年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感觉传入信息对Mauthner细胞 (M细胞 )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刺激鲫鱼迷走神经 ,并运用微电极穿刺技术记录鲫鱼M细胞胞内电位变化。结果 :在M细胞胞内记录到分级的、复合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分为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 ,EPSP的幅度增大 ,反应持续时间延长。当刺激强度足够大时 ,在第一成分或第二成分的基础上可爆发动作电位。结论 :①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M细胞顺向激活 ,这与以往的观点不同 ;②从迷走神经到M细胞的感觉传入通路可能由含有兴奋性和抑制性成分的不同种类的神经链构成 。
谢燕刘丽敏虞芬张茂先
关键词:刺激迷走神经鲫鱼MAUTHNER细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动作电位
鲫鱼惊跳反射中枢对心率调控作用的动物模型的建立
2001年
谢燕虞芬刘丽敏张茂先
关键词:鲫鱼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