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健美

作品数:35 被引量:88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学

主题

  • 14篇群落
  • 9篇大型底栖动物
  • 9篇底栖动物
  • 7篇群落组成
  • 5篇增殖放流
  • 5篇海域
  • 5篇放流
  • 5篇潮间带
  • 4篇多样性
  • 4篇群落结构
  • 4篇次级生产力
  • 3篇鱼类
  • 3篇渔业
  • 3篇渔业资源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水产
  • 3篇水产种质
  • 3篇资源保护区
  • 3篇浮游
  • 2篇底拖网

机构

  • 34篇江苏省海洋水...
  • 8篇国家海洋局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海洋渔...

作者

  • 34篇袁健美
  • 32篇贲成恺
  • 32篇张虎
  • 15篇于雯雯
  • 11篇高继先
  • 8篇刘培廷
  • 7篇汤晓鸿
  • 4篇杨波
  • 3篇刘必林
  • 2篇郭仲仁
  • 2篇吉红九
  • 2篇薛莹
  • 2篇吴杨平
  • 2篇许海华
  • 1篇吴磊
  • 1篇汪振华
  • 1篇邹欣庆
  • 1篇汤建华
  • 1篇方舟
  • 1篇许程林

传媒

  • 6篇海洋渔业
  • 6篇水产养殖
  • 4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水产研究
  • 1篇第二届现代化...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上风电磁场对海洋生态及生物资源的影响研究——以江苏如东龙源风电示范区为例
为了解海上风电磁场对海洋生态及生物资源的影响,以如东龙源风电示范区为例开展了海底磁场的现场探测、模拟磁场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试验,以及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总长度31km探测线,除正常地磁场外,频率50H...
袁健美张虎贲成恺于雯雯刘培廷吴杨平
关键词:黑鲷海洋生态生物资源
文献传递
启东长江口围填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研究启东长江口围填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春季和夏季对围填海工程外侧水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9年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40种,其中围填海建造的围堤近侧和离岸20 km以外辐射的外侧海域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9种和29种;近侧海域和远侧海域的优势种分别为7种和10种,春、夏季共有优势种分别为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和异足索沙蚕Lumbrineris heteropoda,优势类群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并且出现小型化、单一化趋势;近侧海域和远侧海域平均生物密度分别为15.36,19.64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8,3.80 g/m^(2);2019年近侧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较2011年有所下降,低于远侧海域;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盐度、水深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围填海改变了海域的盐度、水深、沉积物等生境,加之围垦后人为频繁的扰动及陆源输入等综合因子的影响,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均发生变动。
袁健美张虎肖悦悦贲成恺胡海生祖凯伟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围填海
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探明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早期渔业资源的损害,于2016年2—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采用鳗苗定置网取样调查方法,进行了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研究。结果表明:144网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幼体14 861尾共75种,隶属64属45科18目,其中鱼类51种,隶属29科,甲壳类21种,隶属13科,头足类3种,隶属3科;优势种为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兼捕渔获物中经济种有34种,占全部种类的45.33%;各月和各区域之间,种类数差异不大,平均密度差异较大,月平均密度以5月份最多(146.27尾/网),2月份最少(46.38尾/网),各区域的平均密度以东台最高(205.85尾/网),海门最少(31.33尾/网);各地区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东台的优势种为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如东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启东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海门的为凤鲚Coilia mystus;计算鳗苗捕捞兼捕渔业资源损伤率为158.10,各月份中3月和5月的损伤率尤其高,各区域中如东和东台海域损伤率尤其高,根据鳗苗定置网兼捕幼体的经济损失额计算得到每捕获一条鳗苗损失幼体经济价值40.60元。研究表明,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江苏近岸海域的早期渔业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张虎黄昕胡海生贲成恺吉红九于雯雯袁健美汤晓鸿高继先
关键词:损伤率
吕四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春夏季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2011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吕四渔场小黄鱼银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保护区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初步鉴定浮游植物16属24种,其中硅藻门14属22种,甲藻门2属2种,硅藻在数量和种类上占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oldi)、有翼圆筛藻(Coscinodiscus bipartitus)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春季浮游植物密度介于3×105~19×105ind·m-3之间,平均为10.3×105ind·m-3,夏季介于3×105~472.5×105ind·m-3之间,平均为155.4×105ind·m-3;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显著,两季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6号站,最低值均在2号站。夏季的平均密度高于春季,春季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优于夏季。环境因子监测中,磷酸盐超标最高,两季分别达100%和62.5%;悬浮物和无机氮超标率也较高,水体呈现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与历史资料相比,该海区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浮游植物数量处于较高水平。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该海区浮游植物分布的环境因子依次为温度、盐度、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揭示了在富营养化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显著性削弱。
袁健美汤建华贲成恺张虎吴磊
关键词:浮游植物环境因子CCA
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次级生产力被引量:10
2018年
依据2015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海洲湾10个站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丰度和生物量,并采用Brey经验公式进行大型底栖次级生产力和P/B计算,结果显示,2015年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13.00 ind·m^(-2),平均生物量2.37[g(AFDM)·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1.50[g(AFDM)·m^(-2)·a^(-1)]和0.63。空间分布上,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平均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为远岸>近岸。季节分布上,年平均次级生产力最高出现在秋季,为2.04[g(AFDM)·m^(-2)·a^(-1)],最低出现在夏季,为1.00[g(AFDM)·m^(-2)·a^(-1)];P/B值最高的是冬季,为0.76,最低的是春季,为0.57。与其它研究调查中江苏近海、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相比,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与之基本持平。
袁健美张虎贲成恺于雯雯高继先刘培廷胡海生杨波许海华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次级生产力
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次级生产力
依据2015年春、夏、秋、冬 4个季节在海洲湾 10个站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丰度和生物量,并采用Brey经验公式进行大型底栖次级生产力和P/B计算,结果显示,2015年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平...
袁健美张虎贲成恺于雯雯高继先刘培廷胡海生杨波许海华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次级生产力
潮间带采样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间带采样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采样车,设于采样车的车轮上的履带,设于采样车的车厢边缘上的N个竖向延伸的气囊,设于车厢中的储存有氢气的储气罐、控制器和显示器;储气罐通过N条导气管分别与各个气囊连接,每条导气...
袁健美张虎贲成恺胡海生祖凯伟肖悦悦祝超文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生态系统退化正在与日俱增,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该文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国际主要研究计划、我国开展的相关工作、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概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于雯雯张虎张建明彭建新贲成恺袁健美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南黄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时空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为研究南黄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变化情况,分别于2019年5月、8月、10月开展了3个航次10个断面的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生物密度以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0门103种,春季59种,夏季70种,秋季56种;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存在的季节变化分是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秋季高于春季和夏季;在空间上,对南黄海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区域进行生物量和生物密度的比较,呈现北部高于南部和中部的变化趋势。计算得到:调查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eilou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02~4.24、0.83~4.00和0.63~0.93,均值为3.16、2.35和0.85;夏季群落多样性水平(2.32)高于秋季(2.08)和春季(2.01);北部群落多样性水平(3.53)高于南部(3.11)和中部(3.02)。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依次为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甲壳动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断面可划分3个类群,基本以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划分,南黄海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更多来自空间变化。根据聚类结果,计算3个类群的典型种和分歧种,北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中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南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研究结果补充了黄海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基本数据,为该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资源评估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祝超文张虎袁健美施佳炜贲成恺胡海生肖悦悦祖凯伟汤晓鸿
关键词:物种组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8种,定量63种,定性19种,多毛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是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为文蛤(Meretrix meretrix)、泥螺(Bullacta exara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托氏虫昌螺(Umbonium thomasi)、加州齿吻沙蚕(Nephtys californiensis)、双齿围沙蚕(Nereis aibuhitensis)以及宽身大眼蟹(Macrophthalumus dilatatus)等。年平均总生物密度65.15 ind·m-2,平均总生物量94.21g·m-2。和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有增无减。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生物密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均以春季最高。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上方,群落结构稳定性较高,未出现明显扰动。
张虎汤晓鸿郭仲仁刘培廷施金金于雯雯贲成恺袁健美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群落稳定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