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云侠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学研究基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从文化心理的角度看“京味儿”话剧兴盛的原因
- 2014年
- "京味儿"话剧作为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活跃于北京戏剧文化圈,尤其近些年来,其创作与编演更成为戏剧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旨在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剖析其兴盛的原因,从其承载北京人的回忆、维系北京人的情感、地域认同感带来了观演关系的互动三方面予以阐释,并提出其兴盛的背后可能存在的危机。
- 杨扬褚云侠
- 关键词:文化心理兴盛原因
- “古老的敌意”--谈《春尽江南》的知识分子叙事被引量:1
- 2014年
- 以《春尽江南》终结《人面桃花》三部曲,这可谓是一个当代的悲剧性总结——总结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革命和意识形态的历史。当然,同时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它以其丰富而多向的“中国经验”的书写,切中了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现实困境与价值选择。可以说,到此为止,格非确乎彰显了他的一种写作的自觉,即“越来越自觉地逼近于一种‘真正的知识分子写作’了,不只是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性思考,更重要的是他的写作风格与气质,他渐趋凝重的精神情怀……”。
- 褚云侠
- 关键词:当代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写作叙事敌意《人面桃花》中国知识分子
- 在“重构”与“创设”中走向世界——格非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被引量:9
- 2015年
- 作家格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先锋小说家”的姿态登上中国文坛,其创作活力一直延续到现在。经历了一九九四年《欲望的旗帜》之后接近十年的思考沉潜期,二00四年以《人面桃花》强势回归文坛之后,似乎比当年同时代的先锋作家走得更为深远。尤其是近年作品以丰富的细节和场景、最真切的中国当代生活经验、文体上的充分自觉,有效切中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症候。格非的小说已经越来越不是一种西化的小说,当他使文学真正回归到自身之后,便开始不断地徘徊于西方的“智性”与中国古典的“诗性”之间,试图在当代的汉语写作中续接和复活中国古老的士人传统,无论从小说结构与人物塑造上,还是从内在的风致与气韵上,都开始向中国古典的美学与文化致敬。从这个角度来讲,格非重构了西方的资源与中国古典的叙事传统。
- 褚云侠
- 关键词:先锋小说家《欲望的旗帜》中国文坛
- “酒”的诗学——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谈《酒国》被引量:4
- 2016年
- 中国文学和"酒"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格外密切,无论是文本中的"酒意象"还是"酒神精神"都对文学创作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而到了莫言小说《酒国》的问世,可以说它把被前一个历史时期规避掉的"酒"和"酒神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部小说中,"酒"已不仅仅是作品所要呈现的对象,而它已经变成了文本本身,甚至成为了主导叙事的核心要素,由此而滋生的一切物质与情绪也都围绕着"酒"而展开。
- 褚云侠
- 关键词:酒国酒神精神文化人类学莫言小说文本世界
- 回归自性的一则公案——评过士行的剧作《鸟人》被引量:2
- 2013年
- 过士行的剧作《鸟人》是公案意味颇浓的一部剧作,在笔者看来,以"禅宗"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解读《鸟人》,才是理解这部剧最为有效的途径。《鸟人》是围绕着"自性"的回归展开的,它以一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题材为载体,勾勒出了众生世界"自性"的迷失与找寻,也承载着作者豁然开悟的微妙过程。
- 褚云侠
- 关键词:过士行禅宗
- 自我园地里的平庸与日常——从日常生活叙事看70后写作公共性的缺失
- 2017年
- 对于失去了诸如利奥塔所说的“革命神话”或“真理神话”等宏大叙事元话语的70后作家来说,当下的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们叙事的主体。因此70后作家创造出关于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叙事美学,这种美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在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历史想象的语境里,于个人生活最庸常的环节处审视一个甚至根本无法建构起的自我。
- 褚云侠
- 关键词:日常生活叙事平庸叙事美学宏大叙事历史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