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亚轩
- 作品数:61 被引量:108H指数:3
- 供职机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势
- 2016年
- 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开放。本文总结亚洲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国际资本流动的国际经验、决定因素和所处周期位置,并研判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后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势。
- 谢亚轩
- 关键词:SDR资本流动债券市场资产配置
- 中国政府债务的由来与解决之道
- 2011年
- 政府债务负担来自于财务问题,普遍来说政府债务的出现或者大幅增加一般与财政赤字密切相关。一般规模的赤字财政是现代国家运营的常态,但是当一国经济遇到问题后,杠杆最终转移到政府的身上,直接的反映就是财政赤字或者政府债务规模的大幅上升,当债务水平上升到一定规模,政府将着手解决债务问题.而解决的过程对于整体经济而言并不轻松.虽然表面上中央政府承担了所有问题,但是与政府债务问题有关联的利益相关者都或多或少的会经历一些解决过程中的阵痛。
- 谢亚轩赵文利
- 关键词:政府债务负担债务规模财政赤字债务问题利益相关者财务问题
- 本轮库存周期的共识与分歧
- 2023年
- 库存周期是果不是因,其波动本身是总供求特别是总需求波动在库存指标上的体现。补库存开启的前提是总需求长期稳定回升。库存周期的位置与短周期经济的冷暖密切相关。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向上为“补库存”,增速向下为“去库存”。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与库存增速共同构成四个象限:企业营收与库存同升为“主动补库存”,营收与库存同降为“主动去库存”;经济需求意外收缩,营收降而库存升为“被动补库存”;经济需求意外扩张,营收升而库存降为“被动去库存”。从历史数据看,前两种情形属于经济中的稳态和常态,一般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后两种情形属于企业家调整行为适应需求意外变化的阶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尤其是“被动去库存”阶段。
- 谢亚轩
- 关键词:去库存持续时间历史数据
- 拆解“一带一路”资金来源被引量:1
- 2017年
- 近两年来,在一带一路规划的促进下,我国对外资产结构有所优化,总资产略有增加,外储规模下降,对外直接投资占比显著提升。据亚行最新的估算,亚太地区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为8000亿美元,资金不足仍然是该地区经济增长和减贫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这一角度看,一带一路规划具有外部必要性,而其推行需要多方资金的支持。
- 谢亚轩刘亚欣
- 关键词:一带一路资产结构
- 解读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 2024年
- 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货物贸易顺差维持高位,金融账户逆差规模有所下降,其中直接投资和来华证券投资流入在四季度明显改善。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整体来看,在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的大前提下,货物贸易和经常账户顺差规模保持在高位,内外部因素显著影响证券投资项下资本流动,直接投资项下资本流动形势在2023年四季度出现改善。
- 谢亚轩刘亚欣
- 关键词:国际收支平衡表金融账户逆差资本流动货物贸易经常账户顺差
- 应对国际资本流入结构多元化被引量:1
- 2007年
- 国际经验表明,不同的国际资本流入结构对一国的金融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国际资本流入结构的决定因素,研究了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认为多元化和波动性是国际资本流入结构的发展方向,就防范由此带来的外部冲击提出了政策建议。
- 谢亚轩
- 关键词:金融稳定
- 第一讲:人民币汇率的九个瞬间
- 2020年
- 主讲内容摘录汇率是一个连续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基本变量,选取人民币汇率历年发展变化中几个比较精彩的瞬间来阐释人民币汇率背后的中美或者是中国和全球经济金融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反馈关系,交互影响,目前有两种比较错误的想法需要提示,一是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二是国外的影响我们始终是被动应对。
- 李文瑞谢亚轩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交互影响金融
- 疫情冲击下的中国国际收支演变被引量:1
- 2021年
-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国际收支出现进出口顺差规模扩大、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直接投资顺差规模显著扩大、证券投资连续第四年保持顺差、其他投资逆差规模显著扩大等变化。
- 谢亚轩
- 关键词:证券投资服务贸易逆差顺差中国国际收支疫情
- 从预防性储蓄到报复性消费被引量:2
- 2020年
- 后疫情时期,外部局势更加纷繁复杂。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年内经济增长回归常态,都离不开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受制于失业率偏高、收入增速锐减等因素,居民储蓄意愿强烈,但为未来消费回补做好了资金准备。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环比改善,本文预计在恰当的消费刺激政策下,预防性储蓄将顺利转变为报复性消费。
- 谢亚轩张一平
- 关键词:预防性储蓄政府消费
- 中国货币政策正常化面临的国际冲击
- 2021年
- 当前中美货币政策取向的差异会通过溢出效应给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带来冲击,需要借助一系列逆周期、跨周期和宏观审慎政策措施加以应对。“两会”最新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1年的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中国控制疫情有效,经济基本面持续回升,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在多个场合一再强调,要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
- 谢亚轩
- 关键词:宽松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取向经济基本面逆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