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彬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伤寒
  • 1篇伤寒论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化
  • 1篇上皮化生
  • 1篇配伍
  • 1篇配伍规律
  • 1篇萎缩性
  • 1篇萎缩性胃炎
  • 1篇胃癌
  • 1篇胃癌癌前病变
  • 1篇胃炎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模型
  • 1篇慢性
  • 1篇慢性萎缩性
  • 1篇慢性萎缩性胃...
  • 1篇化生
  • 1篇附子
  • 1篇干姜

机构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谢彬
  • 1篇洪倩
  • 1篇李海文
  • 1篇黄煜
  • 1篇李宇杰
  • 1篇刘凤斌
  • 1篇刘洪

传媒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从剂量比谈《伤寒论》中附姜的配伍规律被引量:4
2013年
近年来,火神派以大剂量的附子扶助人体之阳气,在中医界引起很大的轰动。附子作为扶阳的重要药物,早在《伤寒论》中就有所论述。为了让附子的功效得以更好地发挥,医家往往会选用干姜与其配伍。所谓"附子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姜附相伍,能走能守,相得益彰,共奏散寒之功,起回阳之效。探讨发现,当附子与干姜配伍的剂量和比例不同时,其治疗的病证也有所不同。当附姜比为1:1~1:1.5时,侧重于散寒;当附姜比为1:1.5~1:1.9时,侧重于温阳;当附姜比为1:2.3左右时,侧重于回阳。本文通过研读《伤寒论》,探求附子与干姜配伍时由于剂量和比例不同而造成的功效差异,并找出其中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
李宇杰谢彬黄煜洪倩
关键词:附子干姜配伍
胃癌癌前病变细胞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萎缩性胃炎(AG)和肠上皮化生(IM)被定义为胃癌癌前病变(PLGC),目前,关于PLGC的细胞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鹅脱氧胆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诱导人胃黏膜细胞株GES-1转化PLGC细胞模型,及基底膜诱导Runx3^(-/-)p53^(-/-)胎鼠胃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模型进行了综述。分析4种PLGC细胞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以推动抗CAG或IM的药物及相关机制研究。
刘洪谢彬李海文刘凤斌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细胞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