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怡怡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尿
  • 1篇血尿来源
  • 1篇血清
  • 1篇血清PSA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参数
  • 1篇血小板参数检...
  • 1篇杂合子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性
  • 1篇肾小球性血尿
  • 1篇体检
  • 1篇突变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谢怡怡
  • 2篇陶志华
  • 1篇程玥
  • 1篇顾可梁
  • 1篇唐沪强
  • 1篇陈玉华
  • 1篇徐思琪
  • 1篇刘春华
  • 1篇段秀枝
  • 1篇陈巧林
  • 1篇王德强

传媒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RBC-MFscB与RBC-MFscU差值鉴别血尿来源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估血、尿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MFsc)差值鉴别血尿来源的价值。方法测定122例血尿患者的尿RBC-MFscU和血加入离心尿上清液MFsc(RBC-MFscB)与RBC-MFscU的差值,比较尿RBC-MFscU法与RBC-MFsc差值法。结果以RBC-MFsc差值≥29.45ch为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其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98.4%,正确率为99.6%;以尿RBC-MFscU≤77.90ch为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其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98.3%,正确率为93.9%。结论RBC-MFsc差值法与RBC-MFscU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别诊断血尿来源的方法之一。
刘承吉吕蕾陈巧林顾可梁谢怡怡陈国平
关键词:肾小球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ROC曲线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一家系的发病机制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1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及相关功能结构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201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1家系4代共19人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抗原含量。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用PCR方法对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基因扩增,通过正反向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用还原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突变体;采用分子结构模拟图分析预测突变氨基酸对纤维蛋白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Ⅱ-1)及其母亲(I-2)、妹妹(Ⅱ-2)、弟弟(Ⅱ-3)、女儿(II-1)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下降,凝血酶时间(1tr)明显延长,但纤维蛋白原抗原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YF)和D-二聚体(D—dimer)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栓弹力图显示I-2、Ⅱ-2、111.1血小板功能正常,纤维蛋白原功能减低,而先证者及Ⅱ-3纤维蛋白原功能严重降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Ⅱ-3存在纤维蛋白原FGGC.1001A〉C纯合突变,导致叫链第308位天冬酰胺(Asn)突变为苏氨酸(Thr)(P.Asn308Thr),而I-2、Ⅱ-2及IL-1存在纤维蛋白原FGGC.1001A〉c(P.Asn308Thr)杂合突变,家系其他成员均未检测到此突变位点。还原性SDS—PAGE免疫印迹未检测到纤维蛋白原突变体。分子结构模拟图显示突变位点Asn308位于纤维蛋白原二聚体结合的接触面,此位置氨基酸突变会对纤维蛋白的正常形成及功能产生影响。结论该家系成员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系显性遗传,纤维蛋白原FGGC.1001A〉C突变是引起该家系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病原因。
廖昭平徐思琪唐沪强谢怡怡段秀枝刘春华程玥陈玉华王德强罗淼陶志华
关键词:突变纯合子杂合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4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8例,与50例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S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NSTEMI组(P<0.05)和UAP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对ACS的防治和病情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谢怡怡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D-二聚体心肌梗死
血清PSA与组织PSAmRNA水平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 :研究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BPH)和癌组织(PCa)中PSA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良恶性疾病前列腺组织生成PSA能力的相关性。材料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
谢怡怡陶志华
肝细胞癌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3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红细胞参数(Hb、RDW、MCV)和血小板参数(PLT、PCT、MP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CⅠ期RDW、MCV、PLT、PCT(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HCCⅡ期HHb、RDW、MCV、PLT、PCT(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HCC III期Hb、RDW、MCV、PLT、PCT、MPV(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RDW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且升高程度依次为HCCⅢ期>Ⅱ期>Ⅰ期(P<0.05)。结论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与肝细胞癌肝损有关,RDW可以反映肝细胞癌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谢怡怡
关键词:肝细胞癌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RDW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