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东勇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介入
  • 2篇基因
  • 2篇梗死
  • 1篇电图
  • 1篇凋亡
  • 1篇动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多巴
  • 1篇多食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治疗
  • 1篇血小板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应用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远洋运输...

作者

  • 9篇贺东勇
  • 3篇宫兴基
  • 2篇张晓英
  • 2篇尹磊
  • 2篇耿守孟
  • 1篇刘智伦
  • 1篇王秀芬
  • 1篇于东强
  • 1篇刘宁
  • 1篇杨秀玲
  • 1篇张振晓
  • 1篇徐海沧
  • 1篇陈栋
  • 1篇王伟
  • 1篇王玉华
  • 1篇尹磊
  • 1篇宁亮
  • 1篇李鹏
  • 1篇焦学龙
  • 1篇王少春

传媒

  • 5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转氨酶升高一例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男,76岁,因停止肛门排气、排便3d,加重伴腹胀4h于2010年1月17日入我院普外科。查体:P102次/min,BP84/45mmHg,双肺呼吸音清,腹强直呈板状,压痛、反跳痛阳性,拟诊为“休克、急腹症”。抗休克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乙状结肠穿孔,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
耿守孟王少春贺东勇尹磊张晓英徐海沧宫兴基
关键词:转氨酶升高舒巴坦钠头孢哌酮抗休克治疗乙状结肠穿孔乙状结肠癌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1例
2010年
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3月26日收治1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经溶栓等措施治疗后成功获救,现将救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薛慧芳贺东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心电图肌钙蛋白青年人
胰岛素应用不足多食导致坏死性胆囊炎1例
2014年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合成激素。胰岛素具有促进脂肪的生成,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增加脂肪酸的转运;可以促进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胰岛素应用不足会导致胆囊炎患者发生胆囊坏死。
王玉华陈艳王保才贺东勇崔永志
关键词:胰岛素多食
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PCI术后选择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52例分为替格瑞洛组256例,为氯吡格雷低代谢,用替格瑞洛替换治疗,常规治疗组396例,无氯吡格雷抵抗,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1个月时总MACE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4.04%比3.91%,P=0.173),两组总体MACE发生率术后6个月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7%比5.86%,P=0.210),但替格瑞洛组仍保持较低趋势。结论:ACS患者PCI术后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氯吡格雷用替格瑞洛替换治疗,可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
耿守孟贺东勇尹磊宫兴基李辉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介入治疗1例
2009年
本院于2008年4月对1例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成功施行了介入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87岁,因间断胸闷4天入院。4天前患者在凌晨睡眠中被憋醒,胸闷、呼吸困难,坐位休息5~10分钟后自行缓解,不伴胸痛、大汗、咳嗽、咳痰,其后每日凌晨均有类似发作,H间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正常速度步行50米即明显喘息。终因胸闷、呼吸困难持续不缓解急诊入院。
贺东勇刘智伦李萍王秀芬王伟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介入治疗高龄
美多巴导致严重意识障碍2例被引量:1
2013年
2例分别为73、79岁男性患者因脑梗死帕金森氏症注意力分散,为治疗,应用美多巴或加大用量,结果在3~7d后出现严重意识障碍。
王玉华王保才贺东勇
关键词:美多巴副作用
Slug敲除促进γ-射线照射小鼠肠上皮细胞损伤的体内研究
2020年
目的:观察γ射线照射对Slug敲除C57BL/6小鼠肠粘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lug敲除C57BL/6小鼠和非Slug敲除C57BL/6小鼠各12只,以8Gy 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制作动物模型,分别在照射后第1、3、8天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4%多聚甲醛液固定作病理学检查;取非Slug基因敲除小鼠和Slug基因敲除小鼠各24只,予以8Gy 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分别在照射后第2、4和24 h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细胞PUMA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8Gy 60Coγ射线照射后,Slug基因敲除小鼠死亡率91.67%,明显高于非基因敲除小鼠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Slug敲除小鼠肠道细胞凋亡指数、PUMA阳性表达细胞数以及肠道损伤的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非敲除组。结论:Slug基因敲除加重γ射线引起的放射性肠道损伤。
李鹏朱庆丽宁亮焦学龙陈栋宫兴基贺东勇
关键词:SLUG基因基因敲除细胞凋亡
头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针运动疗法,与体针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在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更优方法。方法:将急性脑梗死后肢体瘫痪68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运动疗法组和体针康复组,每组34例。头针运动疗法组针刺顶中带、顶颞前斜带上1/5、中2/5(对侧),并嘱患者用意识支配患侧肢体运动;体针康复组针刺肩髃、肩贞、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积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症状评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头针运动疗法组优于体针康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可促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受损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疗效优于体针康复治疗。
于东强张晓英贺东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
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系统,包括移动机箱,移动机箱内部下端装有空气净化箱,空气处理箱设置在底座上,空气处理箱内装有加热电阻丝网装置,抽气泵连接中转气箱,中转气箱连接外接管接头,移动机箱上端装有控制主机,控制主...
尹磊杨秀玲张振晓贺东勇耿守孟刘宁刘明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